最近,內塔尼亞胡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引發輿論一陣嘲諷:一個被國際法庭列為戰犯的以色列總理,居然有臉提名一個煽動過政變、擅長威脅恫嚇的美國總統,這不是和平獎,這是火藥獎。
但如果我們不隻看形式,而是問一句現實的問題——“誰真的讓中東安靜了?”,答案恰恰可能不是那些“談和平”的人,而是那些懂得用實力壓製野蠻的人。
左派的和平,是停在嘴上的和平
許多自由主義者、左翼評論人喜歡說:“隻有對話,才能終結衝突。”“所有暴力都是錯誤的。”他們站在道德高地上,以中性口吻批評衝突雙方,卻從不觸碰那些製造衝突的一方是否根本不想談。
這種“善良”的道德姿態成了一種陷阱:
他們不斷呼籲和平,反對戰爭,但麵對極端勢力的暴力和威脅,卻表現出驚人的無力與麻木。他們寧願維持一種表麵上的中立和“無害”,也不願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決斷或行動。
這導致了一個悖論:
一方麵,他們拒絕武力,反對任何形式的強硬;
另一方麵,他們又無法真正阻止暴力蔓延,隻能眼睜睜看著衝突不斷升級,卻無能為力。
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一種現實的逃避,是在用道德的空洞姿態掩蓋無能與軟弱。
以伊朗為例,它支持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幾十年,不是為了爭取邊界線,不是為了奪回一寸土地,而是為了讓以色列這個國家徹底從地圖上消失。它的訴求不是妥協,而是毀滅對方。
你如何跟一個堅持要你滅亡的人“坐下來對話”?這種和平幻想,實際上是把戰場讓給最極端的力量。
川普的“和平”,雖然粗暴,但有效
川普從不偽裝自己是“和平主義者”。他威脅、交易、羞辱對手,甚至炸死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引發國際嘩然。但就是在他的任期裏:
-
伊朗不敢越雷池一步;
-
阿聯酋、巴林、摩洛哥與以色列建交;
-
2025年,在他回歸白宮之後,以伊達成停火。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和平英雄”。他不靠諾貝爾獎的那套政治正確包裝自己,他靠的是讓對方知道:再動手,你會死得很難看。
很多人不喜歡他的手法,但你不能否認,他確實讓流血事件變少了,讓敵人收斂了。
尤其是2025年美軍發起代號“午夜之錘”的行動,狠狠打擊了伊朗的軍事能力,幾乎“拔掉了伊朗的牙齒”。這不僅打擊了伊朗囂張的氣焰,也讓全球極權與邪惡勢力感到深深的威脅和恐懼。
中共官媒對此反應激烈,一方麵高舉道德大旗譴責美以聯軍的“侵略”,另一方麵迅速製造假新聞炒作,比如“內塔尼亞胡深夜專機逃往埃及”、“特拉維夫遭受猛烈襲擊”等虛假消息。上一次官媒這樣瘋狂造謠,還是在俄烏戰爭初期。可以說,小共這次真是徹底破防了。
更重要的是,伊朗等國可能大量裝備的中共軍事技術,在此次打擊中暴露出明顯弱點,驗證失敗,這無疑對中共的國際軍工聲譽和地緣戰略構成打擊。
中共對川普的“PTSD”:從“川建國”到刪評恐懼症
過去川普第一個任期,中共網絡還敢調侃他是“中共黨員”“間諜”,甚至給他起了個綽號“川建國”,嘲笑他“賣國”。但到了2025年,情況完全變了。
現在,哪怕有人在網上說一句“川普牛逼”,評論馬上被默默刪掉,粉紅們更是噤若寒蟬。小共對川普的恐懼,已經到了社交媒體上的“PTSD”級別。
這恐懼,不僅是因為川普帶來的實質威脅,更是因為他背後的美國政治影響力和地緣博弈。
現實的殘酷:和平不是講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當你麵對的是一個講規則的對手,你可以談和;但當你麵對的是一個宗教原教旨主義國家、一個以毀滅他人為目標的政權,你隻有兩個選擇:
-
要麽認輸,把自己交出去;
-
要麽展現出足夠的威懾,讓他們知道攻擊你的代價遠大於收獲。
左派不願承認這一點,所以他們隻能不斷“呼籲”“譴責”“哀悼”,卻什麽都改變不了。他們連“防守”都不願承認是必要的,更不可能擁有“止戰”的主動權。
川普為什麽不會得諾貝爾獎?
因為和平獎屬於願景,不屬於結果。
哪怕川普達成再多停火協議,哪怕他手腕強硬帶來暫時穩定,他的方式太“髒”,他的姿態太“醜”,他的語言太“衝”,無法融入左派的精英敘事圈層。
所以,盡管他讓世界更安靜了,他依然會被嘲諷為“戰爭販子”。
這很諷刺,但也正說明了一點:
真正讓世界安靜的,往往不是和平主義者,而是讓人害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