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個國家的製度有“上層建築”,也有“底層代碼”。前者是口號、旗幟、政綱、領導人說的話;後者,是它在邏輯上絕不更改的核心運作機製,是這個係統如何看待“人”、如何定義“人民”的那一行冰冷指令。
在共產國家,這行代碼寫得非常清楚:
人民不是目的,而是資源包。
你不是“人”,你是被調用的物資:
你順從時,是“群眾”“英雄”“韭菜豐收”;
你反對時,是“反賊”“暴徒”“境外勢力”。
這不是語病,這是製度設計的自然產物。
在真正的憲政體係中,個體是天賦權利的擁有者——有選票,有表達,有抗議,有隱私,有退出自由。國家存在的意義,是保障你的權利。
但在共產體製中,“人民”不是身份,而是一種政治許可狀態。你要配合主旋律、服從安排、重複正確的詞匯,才有資格被稱為“人民”。
而一旦你表達獨立觀點、揭露現實困境、拒絕某些命令,你立刻就會被轉化為:
“別有用心之人”
“被煽動群眾”
“反華分子”
“境外勢力走狗”
也就是說,你隻有順從時,才配叫“人民”;你一張嘴,就成了“敵人”。
這套身份控製機製,是政權維穩機器的一部分,而非“人民代表製度”的副作用。
中國憲法寫著“人民當家作主”,但現實中根本不存在:
真正意義上的普選投票(人大代表名單是內定);
受保護的言論自由(所有平台有敏感詞屏蔽和言論清洗);
結社自由(組織一場非官方活動,分分鍾違法);
新聞自由(央視和微博說的才算“真相”);
對政府的問責機製(維權者往往成了刑事案件嫌疑人)。
而你有的,隻有義務:服從管理、繳稅、接受宣傳、報效國家、不能抱怨。
你要是維權了,就叫“尋釁滋事”;
你要是發聲了,就叫“煽動對立”;
你要是逃走了,就叫“叛國投敵”。
你本以為這是一台國家機器,其實它是一個對你全時調用的資源處理係統。
毛時代財政吃緊,就搞征糧、統購統銷、大煉鋼鐵、人民公社。餓死幾千萬?“沒有數據,不算死人”。
改革開放後財政崩塌的本質沒變,隻是手法更“市場化”:
醫保砍了;
養老金延後;
教育經費削減;
稅收稽查嚴打;
房地產暴雷讓你接盤;
城投債填不上的窟窿拿你當補丁。
你拚命活著,結果發現你不過是維係財政幻象的韭菜、磚塊、擋箭牌。
而當你提出質疑,他們就說你“影響大局”“散布謠言”“配合境外勢力唱衰中國”。
你死了是你運氣不好,他們缺錢是你的責任。
這不叫治理,這叫奴役。
最令人憤怒的是,在民生困頓、民意沉默的背景下,軍費不減反增。三年疫情裏,醫保縮水、物價飛漲、經濟下行,但解放軍的軍艦卻像下餃子一樣一艘接一艘地造出來。
福建號、075、055、無人艇、核潛艇,堆出一座龐大的海軍博物館——
可這一切不是為了你。
它是為了習近平壯膽,為了黨國維穩,不是為了國防,更不是為了人民。
為什麽?
因為他們知道老百姓早就不關心“兩岸統一”;
因為他們知道社會怨氣已經積壓到了臨界點;
因為他們沒法解釋經濟失序、腐敗橫行、製度僵死;
所以隻好用“強軍”、“武統”來製造替代性民族狂熱,轉移視線。
你看見一艘航母下水,以為是民族自豪,
其實那是上麵的人對“權力焦慮”的高成本安慰劑。
“兩岸統一”不過是一個讓你沉默的口號。
真正在網上製造統一喧囂的是誰?是官媒宣傳、網評員、五毛、粉紅賬號,是那些從“武統熱帖”中賺流量的內容工廠。
而底下的人呢?
年輕人想的是找工作、還債、逃離;
老年人想的是看病、養老、被遺忘;
中年人想的是房貸、子女教育、跑路方案;
很多人早就連假裝愛國都懶得做了,隻剩下“別連累我”的麻木。
他們不是真的在等你上戰場——
他們隻是想拿你的命去對賭政權的合法性。
這不是“我們的軍隊”,
這是他們的麵子工程、統治道具、國際虛勢。
三年疫情封控時,多少人被鎖死在樓裏,失業、得病、自殺;
醫保改革中,多少老人排隊幾個小時,卻被告知“係統不識別”;
買了房,政府違約,法院判你“繼續還貸”;
維權喊冤,被判刑、被打壓、被封號、被失蹤……
你以為這是管理不當、政策失誤、溝通不暢。
不是,這隻是係統在確認你是否**“仍可調用”。如果不能,就將你沉默、刪除、降級處理**。
你不是人,你是一個係統中的一次性變量。
你不是主人公,你是背景板上的像素點。
你不是人民,你是資源包。
共產國家的底層代碼從不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有權利的活人”。
它隻承認你是:
可操控的資源;
可調度的勞力;
可消費的情緒;
可廢棄的風險項。
當你配合,它稱你為“人民”;
當你反抗,它稱你為“敵對勢力”。
這套係統從未打算讓你擁有權利、表達意見、掌握命運。
它隻需要你——
在需要時站好隊,
在不需要時閉上嘴。
你還在問:“為什麽我們沒有投票權,沒有發聲權?為什麽我們的死活沒人管?”
答案並不複雜:
因為你不是他們定義的‘人民’,你隻是可用時叫人民、不可用時就拋棄的資源包。
這不是失誤,這就是他們的“設計理念”。
他們的世界,從來沒準備給你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