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名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博物館,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其藏品質量很高,大都來自校友的捐贈;但有兩所大學例外,芝加哥大學和賓州大學,它們博物館的藏品大都來自本校考古隊自身挖掘的成果。賓州大學的博物館幹脆就叫做賓州大學考古博物館,而芝加哥大學的博物館則叫做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物館。
芝加哥大學的眾多哥特式老建築很美,頗有牛津大學之風韻。該校的東方研究所創建於1919年,是一個世界級的研究古代中東語言、曆史和文化的考古研究機構,其研究範圍覆蓋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古埃及、古努比亞(埃及南部和蘇丹)、波斯(伊朗)、敘利亞、小亞細亞(土耳其)和古米吉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地區。該研究所下轄的博物館規模並不大,隻有八個常設展廳,藏品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650年, 其藏品共有35萬件,限於博物館的場地,日常展出僅約5000件。
博物館中最亮眼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又稱兩河流域地區)的出土文物。 該地區在現今伊拉克境內, 這裏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誕生了人類最早的鄉村、城市和國家,創造了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最早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史詩、神話、藥典、農耕和農用曆法。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由該地區的不同區域和不同階段的文明組成,包括蘇美爾、阿卡德、亞述和巴比倫等文明。
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地區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王國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今日的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定國都於尼尼微城(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他們使用楔形文字,帝國滅亡後,楔形文字也逐漸衰落,最終被其他文字取代。公元前九世紀至公元前七世紀(相當於中國的東周時期),亞述諸王統治著以伊拉克北部為中心的龐大帝國。公元前713年,亞述帝國的薩爾貢二世在杜爾沙魯金(Dur-Sharrukin,今天稱為霍爾薩巴德)地區建立了輝煌至極的帝國新都城。 1929 年,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的考古學家發掘了這座昔日輝煌的都市遺址,其中最重要的發現就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一座帶翼人首牛身神獸拉馬蘇(Lamassu); 這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守護神,通常被放置在宮殿和神廟的入口處,以保護這些場所免受邪惡勢力的侵擾。它們擁有牛的身軀,人的頭部,以及巨大的翅膀,象征著力量、智慧和守護。該博物館展示的?這頭翼獅有五米多高,三千年前就挺立在新都的宮殿入口,雕像頭頂的角狀王冠是整個古代近東神祗的典型造型,其目的是為了給國王辟邪,也為了震撼所有進入宮殿的人們。
有意思的是這頭翼獅有五條腿,所以從正麵看時它筆直站立,從側麵看時,它卻在向前邁步。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這尊翼獅像都是完整的,其寓意在於它可展現出全方位的超自然保護力量,這可以被認為是三千年前人類首創的3D浮雕。它的身體前後都刻有楔形文字銘文,大意是國王建築此新都城以感謝眾神。
?
拉瑪蘇石雕兩旁則是巨大的石刻,周圍還陳列了在當地發掘的各種石像。這些巨大的雕塑曆經三千年依然保存完好。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團隊將此拉瑪蘇石雕切割成12大塊,從考古地點運到了這裏。 博物館展示的照片詳細記錄了挖掘、運輸、修複、安裝的整個過程。館內還放映小電影模擬當年的國王和新都,其規模的雄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由於亞述文物的稀缺性,世界上不少博物館都會展示一些該時期的石雕石像。如我在美國中部的聖路易斯博物館見到過一尊亞述時期的石像, 就這麽一塊石板,就“填補“了該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時期文物的”空缺“。
而紐約的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的四尊亞述時期的石板雕刻,就可以作為一類展品單獨展覽了。
在隔壁的巴比倫王國的展廳裏,一對巴比倫獅子浮雕也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如今獅子浮雕和藍色的城門已成為古巴比倫乃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標誌。
由於該博物館的藏品直接來自伊拉克等地的發掘現場,近百年來當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門一直指責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團隊“盜竊”該地區的文物,並要求歸還這些文物。 但到了 2015年前後,當時占據該地區的“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用槌和電鑽摧毀當地摩蘇爾博物館收藏的文物,還把他們破壞文物的過程拍成影片,上傳至各大社交網站。 “伊斯蘭國“認為先知默罕默德在攻陷麥加後親自鏟除了各類雕像,所以他們要遵循“先知”的教導。 這些武裝分子還瘋狂地破壞了當地的考古遺址,甚至與鄰近地區的黑幫合作,把文物走私出境,並在eBay等網站上拍賣,從而籌集資金。走私文物是伊斯蘭國繼走私石油後的第二大的資金來源,為該組織籌集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資金。他們自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國(伊斯蘭國)為教(伊斯蘭教)”,屬於該國“內政“,他人無權幹涉。 此類破壞文物的事件後,對芝加哥大學考古隊的指責嘎然而止,這裏的原因無需再議。
博物館不大,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參觀完所有的展廳。此時我突然發現亞述文物展廳內竟然空無一人,不由得再次走進參觀,並在拉瑪蘇雕像前靜靜地安坐了十幾分鍾。此刻我腦中突然出現“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這句被用於描述古希臘造型藝術的評語。此刻的我何其有幸,正在感受這靜穆而偉大的古代藝術傑作。我曾參觀過的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和大都會博物館裏,都展示了兩隻拉瑪蘇之雕,兩者中間是通道,震撼力應該比這裏更強。但對大英博物館這種世界級的博物館來說,拉瑪蘇雕像隻是它們眾多瑰寶之一,並不是排列在遊人打卡前十名的展品,再加上遊人太多,任何時候都擠滿了拍照的遊客,我在那裏實在找不到這裏的感覺。 由此可見古文物是需要被“感受”的,這既需要安靜的場景,又需要參觀者對該文物有一定的了解。無論如何,這次的我就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