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市中,絕大多數投資者不僅遭受到嚴重損失,投資者信心也備受打擊。尤其在市場的底部的時候更是如此。這種情況。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美國經曆了時間比我們這次事件更久、跌幅更深的黑暗時期,市場的最大跌幅超過89.2%。
在這期間,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跟所有投資者一樣,犯了嚴重的錯誤,也遭受巨大損失。但是與許多投資者棄子離場的選擇不多,格雷厄姆選擇堅持在市場。更重要的,在市場中,他持續的思考投資中的價值。這次大起大落的經曆,也幫助他明確了價值投資的框架。這也不僅幫他成就了未來投資的成功,也給我們後世帶來寶貴的遺產。
在大蕭條之前,是喧囂的20年代。經濟和股市一片向好,1921年至1929年的長期牛市中,道瓊斯指數在此期間上漲了450%。投資者非常樂觀。
那個時候的投資者,基於的都是對於未來的樂觀趨勢進行投資。格雷厄姆的第一版的《證券分析》中寫過:
對於如此長期的牛市,格雷厄姆也不能免俗。20世紀20年代初,格雷厄姆在紐約市的一家經紀公司Newburger、Henderson和Loeb擔任財務顧問,並且聲名鵲起。到1926年,他離開了公司,成立了格雷厄姆-紐曼投資公司。在1926年至1928年的前三年,格雷厄姆的新基金年化收益率為25.7%。他在上漲的環境中輕而易舉地擊敗了市場。
格雷厄姆能夠獲得如此收益,與當時大多數投資者常見的做法一樣:使用杠杆,加大自己的收益。這在20世紀20年代很常見。每個人都使用它。某種程度上,1929年前的長期牛市就是由杠杆推動的。
格蘭特在2008年格雷厄姆研討會中解釋了當時格雷厄姆的問題:
價值投資者本應對財務杠杆有根深蒂固的厭惡,但格雷厄姆和他的合夥人在危機中處於高度不利的地位。他表示,他當時的經營資本為250萬美元,250萬多頭被250萬空頭對衝。到現在為止,一直都還不錯。但除此之外,格雷厄姆還有多達450萬未對衝的多頭頭寸,他通過信用借資200萬。格雷厄姆解釋說:我們確信,我們所有的長期證券本質上都比市場價格更有價值。。現在忘記它吧。盡管有很多,他說,盡管我們的許多問題對活躍的華爾街人士來說鮮為人知,但類似的問題以前表現出一種值得稱讚的趨勢,即在我們買入後,它們會在一個適當的時間間隔內出現,並給我們一個機會以可觀的利潤出售。因此,他帶著對價值的肌肉記憶進入了這場危機,因為它本身就充滿了價值。
你可以看到,那個時候的格雷厄姆,與牛市中的很多投資者一樣,關注的是市場對於價格的預期。
杠杆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它可以帶來更好的回報;但缺點是,遭受的損失更加嚴重。這在1929年開始的大崩盤中,充分的體現出來
道瓊斯指數在1929年下跌了17%,1930年下跌了34%,1931年下跌了53%,1932年下跌了23%。四年跌幅超過89%。
相比而言,格雷厄姆的基金在1929年下跌20%。
1930年1月,格雷厄姆與家人一起前往佛羅裏達州度假。他遇到了一位叫約翰迪克斯的93歲老先生。迪克斯的父親在新澤西州創立了一家製服公司。在閑談的過程中,迪克斯非常認真地說:格雷厄姆先生,我想讓你做一件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明天坐火車去紐約;去你的辦公室,賣掉你的證券;還清債務,把他們的資本還給你的合夥人。如果我在這段時間處於你的位置,我晚上一刻都睡不著。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1930年,在巴菲特出生的這年,格雷厄姆基金淨值下跌50%。
這還不算完,1931年繼續下跌16%。到1932年,下跌2%。4年來一共下跌70%。格雷厄姆也因此搬出了曼哈頓中心的複式公寓。
大蕭條帶來的損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教訓。經曆四年虧損,格雷厄姆發誓再也不使用杠杆。並且,格雷厄姆發現,在漫長的牛市中,很容易變得自滿。市場在崩盤前給了他多次賣出獲利的機會。但是過去的不斷的成功讓他認為這會持續下去直到失敗。
在經曆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四年之後,很多人都可能會失望的離開這個市場。事實上也是如此,太多人對股市產生了恐懼,很久之後依然不敢回到市場。
但格雷厄姆沒有。雖然他知道自己失敗了。但是依然生存了下來。隻不過,過去的方法行不通了,他需要找到新的方法。
這次大蕭條,重鑄了格雷厄姆的思想。
1929年之後的很多投資者跳樓自殺、銀行擠兌、長期失業。這讓格雷厄姆意識到需要從第一性原理看投資:
什麽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對於格雷厄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內在價值概念,這個術語在《證券分析》第一版中出現了44次:
並且,格雷厄姆也認識到了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對1929年前投機行為的真正糾錯:
不僅如此,這次市場的大跌,也讓格雷厄姆意識到了,在這個環境中,投資一定需要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成為格雷厄姆價值投資風格的核心原則之一。
這些核心要素,塑造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念的核心。
從現在的時間看,格雷厄姆的想法可以說是穩定的保守主義。然而,正是1929年的教訓,讓他尋找到那個時代投資價值。這次經曆讓他成了一個更加保守的投資者。
有人說,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哲學是在1929年大蕭條的熔爐中鍛造的。這些思想,都融入進了1934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
終於帶著自己新的方法論,格雷厄姆重新回到市場,並且獲得了節節勝利。1934年,格雷厄姆基金的回報就達到50%。第二年的1935年,他的基金淨值已經完全從損失中恢複過來。
在之後,格雷厄姆再也沒有實現大蕭條前的超高收益,但是總體而言,在1933年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策略表現都還不錯,並且給格雷厄姆的基金帶來了成功。
回到現在,他的思考給了我們什麽啟示?
在熊市中,大多數人都不能獨善其身,遭受巨大的損失。連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也不能幸免。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人選擇退出,有人深陷自己的邏輯無法自拔。這都無可厚非,因為人的天性本就如此。
也有人不被失敗所打擊。他們像格雷厄姆一樣,重新思考,在獨特的環境中,如何形成適合這個時代的方法論和投資策略。我相信後者,更符合格雷厄姆所說的聰明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