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9月效應(September Effect),它基於一些統計趨勢和潛在的行為因素。
關鍵曆史數據
平均回報:自1928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9月的平均回報為負值,是唯一一個平均回報為負的月份。盡管不同來源的數據可能略有差異,但普遍估計的平均回報率約為-1.2%。
負回報頻率:9月出現負回報的頻率高於其他月份。在過去一個世紀裏,標普500指數在9月下跌的次數超過一半。
近期表現:近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例如,標普500指數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9月均錄得顯著的負回報。
9月效應的理論解釋 關於為何9月曆史上是股市疲軟的月份,沒有單一明確的原因。相反,一些基於行為金融學和市場機製理論的解釋被用來闡述這一現象:
夏末交易:在相對平靜的夏季之後,許多投資者和交易員結束休假,9月的交易量隨之增加。投資者可能返回工作崗位,賣出表現不佳的資產,為財年結束做準備或鎖定利潤。這種增加的拋售壓力可能壓低股價。
稅務虧損收割:許多共同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的財年在9月結束。這可能導致他們實施稅務虧損收割(tax-loss harvesting),即賣出虧損頭寸以實現資本虧損,從而抵消收益。這種集中的拋售會加劇市場下行壓力。
第三季度末:9月標誌著許多公司的第三季度末。這可能帶來一段不確定期,因為投資者預期10月發布的季度財報,如果對公司業績感到擔憂,可能會提前賣出股票。
心理因素:9月效應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由於投資者意識到這一曆史趨勢,他們的負麵情緒和謹慎行為可能導致更多拋售,從而強化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