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特斯拉:內部人士購買和賴特定律要求評級上調

(2025-09-27 02:15:30) 下一個


最新內部人士披露的信息顯示,馬斯克在9月中旬以每股約390美元的價格大量購買了特斯拉公司 (NASDAQ:TSLA) 股票。最新估計也表明,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可能會大幅超過華爾街。

這些進展值得關注,原因有幾個。內部人士的披露表明馬斯克對其商業計劃充滿信心或者說過度自信。第二個進展表明,特斯拉的生產和成本曲線正向所謂的賴特定律靠攏,這意味著規模經濟正在改善。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短期內回報/風險曲線會更好。

正如下圖所示,根據該公司9月15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披露了一係列規模可觀的股票購買交易。這些股票的購買價格約為每股390美元,總交易金額接近10億美元。這些購買交易遠遠超過了拋售活動。在過去三個月中,內部人士報告了總共11筆拋售,總交易金額僅約為7700萬美元。最後一筆拋售是由董事詹姆斯默多克於9月15日以每股約422美元的價格出售的6萬股股票

馬斯克的上述收購與幾個積極的催化劑相吻合。首先是交付數據的改善。從曆史上看,該公司的季度交付量與其收益報告(ER)分開發布。其最新交付數據於7月2日發布,因此預計下一份交付報告將於2025年10月第一周發布。第二季度,其總交付量報告為38.4萬輛,較第一季度的33.6萬輛有所回升,但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約44.3萬輛),降幅約為-13.5%。

展望未來,市場普遍預計其 2025 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將繼續回升至 43.1 萬輛,一些分析師認為其實際交付量很有可能比普遍預期高出 5% 左右。這些催化劑可能會導致短期內出現超出預期的情況。首要催化劑是預期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即將到期。對於不熟悉背景的讀者,7,500 美元的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將於 2025 年 9 月 30 日到期。特斯拉的所有型號 Model 3 和 Model Y 均可在稅收抵免到期前享受該優惠。該公司還一直在敦促潛在客戶在 9 月 30 日之前下單。該公司最近在 X 上的一篇帖子寫道:如果說有哪個時機可以改變你的購車方式,那就是現在。

同樣重要的是,分析師還預計除美國之外的主要市場表現將強於預期,隨著貿易中斷的影響消退,預計歐洲和中國的交付趨勢將有所改善。

交付量的提升可能會使特斯拉的成本曲線更接近萊特定律(以下簡稱萊特定律)

基於上述背景,下圖展示了分析師根據特斯拉曆史交付數據的擬合結果。這張圖表比較複雜,所以我們最好一步步講解一下基本原理。與上文對福特T模型結果的擬合類似,縱軸表示特斯拉的平均單位成本(即累計生產成本除以累計交付車輛數量),橫軸表示累計交付車輛數量。兩個軸均為對數刻度,因此成本降低的斜率變得直觀可見。

對於具體的數據點,必須進行分段擬合,將其數據分為 2018 年之前和 2018 年之後兩組。結果顯示,這兩組數據點的走勢截然不同。超級工廠(第一家超級工廠於 2016 年正式投入運營)的運營在當時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並顯著改變了其成本-產量曲線。對於 2018 年之後的數據點,它們都很好地收斂在綠色虛線附近,如圖所示。更量化地講,這條線的斜率約為 10%,這意味著與福特 T 模型案例相比,其單位成本的下降幅度較小,但仍然相當符合 Wright 的直覺。

鑒於此,現在讓我們更關注其最小值。這是由於其當前製造工藝的日趨成熟。

如圖所示,自2018年以來,直至最近兩三年,交付量和成本數據一直與曲線保持相當接近。特別是,2024年的數據點出現了顯著偏離,並跌至曲線上方在模型中,這主要是由於交付挑戰和利潤壓力,因為許多競爭對手參與了價格戰。即使假設交付量好於預期,2025年的數據點很可能仍將保持在該曲線上方。

也就是說,在分析師對2025年業績的預測中,假設其交付量比之前提到的2025財年剩餘時間的華爾街普遍預期高出8%。但請注意,預測數據點將大幅向直線靠攏。考慮到擬合的對數尺度,其規模經濟的提升可能比我們在此的視覺印象更為顯著。

就負麵風險而言,特斯拉的市盈率非常高,不僅從絕對值來看,而且與其他表現優異的公司(例如七巨頭)相比也是如此。例如,就本財年(FY1)而言,特斯拉的市盈率為 255,比該集團中的其他所有公司都高出許多倍。市盈率第二高的公司是英偉達,其估值僅為其 FY1 收益的 40.82 倍。然而,對於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投資者不應僅僅因為市盈率過高就做空它。

該公司在最新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還報告了更高的研發支出,這可能在短期內造成不利影響。該公司正在大力投資一係列未來技術和人工智能項目,例如機器人出租車、全自動駕駛、計算能力等。這些投資可能麵臨高度不確定的時間表和場景。

總結一下,此次特斯拉的後續行動是由兩個新的催化劑引發的:其最新的內部披露以及預計的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這些發展強化了分析師的看法,即特斯拉是目前市場上在電動汽車部署和實體人工智能應用方麵擁有最大優勢的公司。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