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改變了對特朗普政府的反應模式

(2025-04-09 03:48:28) 下一個

本文作者認為,北京正麵迎擊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很可能是以戰促談。如果雙方接下來就關稅問題談判,可以合理推測,北京也會持強硬立場,不會退讓,至少不會作大的退讓。
?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強度超出了市場預期,第一個出來反製的是北京。雖然外界預期北京會有不滿,然而,北京對美國全部輸華產品加征同等程度的關稅,並綜合運用出口管製、不可靠實體清單、反壟斷調查等非關稅工具,在多個領域對美國進行係統性的反擊,其力度之強同樣超出市場預期,導致美股在第二天再次暴跌。

  北京的反製反映了它對特朗普政府的極度失望及其應對模式的改變,即今後對來自美國的任何重大遏製行動,北京都會“對等”報複,而就關稅戰而言,其背後的目的是要以這種“對等”對抗的姿態,以戰促和,如果接下來雙方就關稅談判的話。

  雙方也都沒料到對方會出手這麽狠

在特朗普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前,外界包括中國專家在內,認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主要針對的是其他經濟體,與中國關係不大。因為之前特朗普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了20%的關稅,如果加上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的關稅,中國全部輸美產品的平均關稅稅率接近35%,故即便要對中國征收對等關係,幅度不會太高,對中國影響不大。但特朗普公布的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稅率達到34%,在特朗普這次對全球所有經濟體的對等關稅中,雖然排在第19位,然而前麵的1-18位都是小的經濟體,從而讓北京非常生氣。

  正由於市場早先的預估不很嚴重,因此也認為北京的反製會是相對溫和的。北京不太可能對美國全部輸華產品加征關稅,因為有些美國產品中國的可替代性差,對這部分產品北京會網開一麵。

  雖然鑒於雙方對各自出口的總量不對等,北京也會出台非關稅的措施來彌補關稅手段的不足,但可能就是製裁一些美國的軍工企業和對某些關鍵礦產進行出口管製。然而,北京在第二天即宣布對美全部輸華產品加征34%的關稅,並對7種重稀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製,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製名單、11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暫停6家美企產品輸華資質,對原產於美國的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調查,還對杜邦中國立案調查。

  北京已全麵趨向“對等”對抗
?

這一套反製組合拳,可以看作北京不甩特朗普,是對美國係統性和全麵的報複,顯示北京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打壓,其博弈策略全麵趨向“對等”對抗,不僅僅針對關稅問題。從特朗普發在社交媒體的帖文來看,他未料到北京態度會如此強硬,還在等習近平的電話向他示弱呢。

  北京的“秒”反擊,當然是它在工具箱裏早就儲備好的,但這不表明北京早已打算用這種偏強硬的策略來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戰,尤其不表明它和特朗普政府的博弈早就想轉向“對等”對抗。現在這種轉向,是北京觀察和評估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打壓和圍堵的結果。

特朗普自贏得選舉後,沒有對中國放過狠話,還頻頻說習和他是好朋友,誇讚習是個偉大的領袖,邀請習出席他的就職儀式,並表示美中聯手,可以解決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難題,也透露他想在上任100天訪華的願望。外界把他的上述言辭解讀為要和習談判,達成大交易。北京或許也有這個想法,派了國家副主席韓正作為習的特別代表參加他的就職典禮。雙方的互動開局還不錯,以致某些中國官方觀察家也樂觀地認為,雙方或許要從拜登下台前那種陰霾的狀態中走出來,會有一個外交上的小陽春。

  特朗普是個喜歡交易的人,對國際關係也要以商業交易的方式處理。對威權國家的領導人或者有威權傾向的民主國家政治領袖,特朗普似乎格外偏愛。這也是外界傾向認為習近平願和特朗普進行大交易的緣由。然而,在特朗普就職不久稱習將和他打電話,以及他要來華訪問的消息後,北京並未有積極回應,基本對這兩個話題冷處理,讓他頗感有些不爽,原因在於,特朗普在談到並吞格陵蘭島特別是奪取巴拿馬運河的控製權的問題上,頻繁提及中國,指控中國控製了巴拿馬運河,表達了要把中國的勢力趕出整個中南美洲的意思,從而使得中國不得不提高警惕。
?

另外,北京對特朗普強訪中國的意圖也摸不準,有鑒於特朗普在交易談判中喜歡先聲奪人,極限施壓,憑空製造籌碼,如果來中國訪問是製造一種談判的氛圍,施壓北京接受美國的條件;或者純粹是要來和習這個老朋友敘敘舊,北京當然不會邀請他此時來訪華。

  北京認識到特朗普2.0來者不善

  自此後,特朗普在說到中國和習近平時,尊重之意減了幾分。他雖然仍沒有對中國過多表態,但在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會見中,還是就台灣問題發表了反對中國片麵改變台海現狀的看法。美國和俄羅斯恢複談判,施壓烏克蘭停戰,從特朗普的意圖看,也是試圖聯俄抗中,分化俄中。

  特朗普團隊特別是他的外交、國安團隊,以及財經團隊,本是清一色對華鷹派,在這段時間裏則是動不動敲打中國,態度比特朗普要強硬得多。國務院還修改了“一中”政策的事實表述,G7在外長會議的聲明裏,在國務院盧比奧的壓力下,用了最強語氣警告中國,也不再提及“一中”政策。

  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繼續在科技和投資方麵對中國施以最強壓力。美國商務部提議對中國造商船停靠美國港口收取高達100萬美元的費用,尤其是李嘉誠未告知北京把包括巴拿馬在內的20多個港口碼頭賣給美資公司貝萊德集團,讓北京警覺,此例一開,不僅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也將造成未來更多的中國海外企業的關鍵資產被美國脅迫出售給美企的嚴重後果。

凡此種種,使北京認識到,特朗普2.0對中國來者不善,比拜登政府出手更狠,打壓中國的意圖更惡劣。

  與其退讓,不如硬扛

  特朗普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是這一連串打壓行為的最新也是最嚴厲的表現。在北京看來,這進一步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敵意打壓。如前所述,雖然北京預期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的名單中有中國一份,但稅率不會太高,然而現在如此高的關稅,這個架勢是要將兩國貿易完全掐斷,無疑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將會造成嚴重影響。這真是太欺負人了!可以想象得到北京憤怒的表情。

  不管特朗普是否把對等關稅作為對中國極限施壓的工具,以中國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和科技軍事實力,北京自認為不是吳下阿蒙,不可能在美國這種壓力下就犯。這不但關係習的麵子和大國尊嚴問題,更是因為,特朗普接下來貿易談判的條件也一定非常苛刻。他一直對北京未能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耿耿於懷。所以,與其退讓,不如硬扛,直麵對抗。中國雖處於經濟困難中,可畢竟是大國,既有過去六年應對關稅戰的經驗,也是在這段時期在美國的打壓與圍堵下,中國的經濟不但沒有跨,科技發展也在頑強地推進,工具箱裏還是有很多應對工具的。

  另外,特朗普這次對等關稅也激起很多國家特別是加拿大、歐盟等的強烈不滿,如果中國率先舉起“義旗”反對,其他經濟體跟進,再加上美國國內的壓力,特朗普也許先比中國扛不住。

  以此觀之,北京的正麵迎擊很可能是以戰促談。如果雙方接下來就關稅問題談判,可以合理推測,北京也會持強硬立場,不會退讓,至少不會作大的退讓。雙方“戰”到這個份上,就好比博弈理論中的“膽小鬼”遊戲,兩輛相向高速行駛的賽車在轉彎處,看誰先眨眼避讓。這既是對雙方綜合實力的考驗,更是對雙方團隊戰略決心和耐心,以及技巧的考驗。但有一點很明確,北京對特朗普政府不想再忍了,選擇了一條戰略風險極高的“對等”對抗之路。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