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積累從來不是偶然,而是一場關於勇氣、理性、耐心與判斷力的長期修行。
窮的時候要敢搏,有錢的時候要敢算。
真正的智慧,不是避險,而是能在風險中取勝。
一、窮的時候,搏是唯一的路
沒有第一桶金,理財和定投都無從談起。
窮的時候,不搏,就連機會都沒有。
“搏”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創業。創業可能九死一生,但那“一生”,往往足以改變命運。
對沒有資源和背景的人來說,創業是少數能讓努力與結果成正比的路徑。
二、定投是好策略,但不是萬能
定投適合高薪、現金流穩定的人。
對月光族來說,年化 8% 的收益意義有限。
巴菲特在 30 歲時就擁有百萬資產,之後幾十年的回報也不過與 QQQ 相當。
複利的奇跡,永遠建立在“有本金”的基礎上。
如果你還在積累階段,就別急著談理財,先談如何賺到“可被理”的錢。
三、想暴富,就得敢冒險
想躍過階層,必須接受不確定性。
暴富不來自節儉,而是來自敢於下注的時刻。
風險與回報從來是一體兩麵。
想贏大,就得敢輸。
關鍵是要懂得:賭局要選好,籌碼要分配。
四、富人也冒險,但更懂得分配
許多富豪依舊會拿出部分資金投資高風險項目,比如 OpenAI、SpaceX 等新興領域。
不同的是,他們不會孤注一擲。
核心資產穩健增長,小部分資金押注未來。
冒險不是賭博,而是配置。勇氣不是衝動,而是經過計算的決定。
五、控製風險,對衝與算計的冒險
當你有了積累,就要學會防守。
聰明的投資者不隻想著賺多少,更先考慮怎麽不虧。
控製風險是財富長期增長的前提,而對衝是保持心態穩定的底氣。
要學會做 calculated risk(可計算的風險),而不是盲目的賭。
盲目的風險是運氣遊戲,而計算過的風險是概率的藝術。
財富的穩健增長,屬於那些既敢下注,又懂得算局的人。
六、耐心,是最後的智慧
財富的積累不僅靠選擇,更靠等待。
耐心需要時間,而等待不是空等。
真正的等待,是帶著籌碼在市場中觀察、感受、修正。
想把握市場的脈絡,你必須持續“在場”,哪怕隻是用少量資金不斷試探與學習。
市場永遠獎勵那些既能沉得住氣,又舍得交學費的人。
七、機會來了,要能分辨是機會不是陷阱
財富之路上最大的考驗,不是沒有機會,而是能否看懂機會。
真正的機會往往披著風險的外衣,而陷阱則常打著“穩賺”的旗號。
分辨它們,靠的不是直覺,而是經驗、理性與市場敏感度。
這就是為什麽要持續在場,不為每次都贏,而是為了關鍵時刻能看清局。
八、富了以後還要敢冒險
很多人一旦財富自由,就選擇求穩,不再追求高收益。
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真正的風險,不是虧錢,而是停止成長。
1. 窮的時候必須激進
當你還沒第一桶金的時候,激進是唯一的選擇。
那時你輸得起,因為沒有什麽可失去。
靠努力工作無法迅速積累財富,隻有在正確的時點敢於重倉、敢於出擊,才能突破階層壁壘。
所有成功者都經曆過一次“看準就拚”的時刻,那一搏,往往決定命運的分水嶺。
2. 大富翁也在冒險
很多人以為有錢人都很保守,隻想著守住已有財富。
事實恰恰相反,最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敢在機會麵前重倉的人。
Elon Musk 幾乎把全部家產押在特斯拉和 SpaceX 上;
Warren Buffett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時逆勢出手,買入高盛和 GE 優先股;
Jeff Bezos 把亞馬遜利潤十幾年都砸回再投資,隻因為他相信長期複利與互聯網的未來。
這些人早已不缺錢,卻依然敢賭。
他們賭的不是運氣,而是洞察力、確定性與時機感。
保守的人守成,激進的人創新。
財富的本質,是在一次次可控的冒險中複利成長。
3. 我已經財富自由,但我依然激進
有人問我:“你都已經財務自由了,為什麽還這麽激進?”
我隻笑笑。
我確實已經財富自由。
但我始終相信,風險不是敵人,而是工具。
我將約 60% 的資金放在長期穩健的資產上:QQQ、SPMO、TSLA、AMZN、NVDA。
這些代表科技與創新的核心力量,是我長期看好的方向。
這是我的底倉,是我能睡得安穩的部分。
同時,我保留 20% 的資金,用來捕捉可能帶來指數級回報的機會。
這部分錢,我輸得起。
如果虧了,那是學費;如果成功,那就是財富曲線的再加速。
我寧可讓 80% 的資產穩健複利,也要讓 20% 的資金去探索邊界。
4. 我的一個例子:Oklo
我不是盲目激進。每一次下注,都有自己的邏輯與研究。
以 Oklo 為例。
我研究核能多年,深知它遲早會成為新能源的關鍵拚圖。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個強信號:
Sam Altman 是 Oklo 的主要推動者,他甚至辭去Oklo董事長職位,讓 Oklo 能與 OpenAI 合作。
我在 50 美元買入,80 賣出;跌到 60 再買 50 萬;漲到 138,賣出一半回本。
剩下的利潤繼續滾動,因為那是 free money。
我的方法很簡單:不賭趨勢的起點,而賭趨勢的方向。
隻要邏輯正確、倉位合理,就算激進,也能睡得踏實。
5. 每個人都該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案
投資的本質,是找到與你的性格、認知和承受力匹配的策略。
有些人更喜歡確定性,他們買定存、買債券,追求穩定收益。
他們沒有錯。市場需要不同風險偏好的人。
如果激進讓你夜不能寐,那它就不適合你。
但如果你能看清趨勢、能承受波動,適度的激進反而是放大複利的最好方式。
關鍵不是別人怎麽做,而是你是否清楚自己為什麽這樣做。
6. 富了,不代表該退休
真正的高手,不會在富裕後失去進取心。
財富不是終點,而是資源。
穩健與冒險不是對立,而是平衡。
隻要比例得當,冒險本身就是穩健的一部分。
我不會因為富了就隻想保本。
因為我知道,停止冒險的那一天,也是財富曲線停止增長的那一刻。
參考我的原文:
《最近我的思考,並實踐的一個更係統的投資策略》
我是7月份開始買股票,正好是牛市
剛賺一分錢,趕緊賣了,然後看被我賣掉的股票蹭蹭上漲,心疼還得裝
幾次後,決定捂著,該賣沒賣,現在都在水下。
有你在論壇,我還賺一分錢,現在你不去了,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