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傅佩榮老師哲學與人生講座的時候,在結尾處有人提問孟子的真善美,大師的回答相當經典有趣。回頭自己又做了一點小研究,發現北大王曙光先生的《孟子心證》一書解讀的非常精彩,特整理如下。
君子修身養性、存心盡性之訓練,自有階梯可循,循序而漸進,進一境自有一境之風光,不可躁急,勿求速達。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此言心性存養之階梯也。“
“可欲之謂善”,可欲者,眾人好之,皆曰善也,故謂之“善”。其人可好,眾人悅之,此善形之於外,譽於眾口,雖曰善人,未知其內質究竟如何,此為第一階。若僅追求“可欲”,求眾人之譽,以眾人之所好,以定吾之所好,則心性易失。故第一階之善,僅僅是表麵上的“善”,須由外及內,真正具備此善,方為真善。
“有諸己之謂信”。一個人不僅是眾人稱譽的“可欲”之善人,而且此善心仁性存諸己,有諸己,真實不虛,由外及內,表裏如一,此為真善,心性本具,非徒外表。此謂“信人”,為修心第二階也。“為善”不求人譽,惟求無愧無怍,故信於人,安於己。
“充實之謂美”。苟能擴充此善心仁性,使之盈滿全備於己,行住坐臥皆不離此善仁義之心,窮達榮辱皆不喪此本然之性,則此時“無入而不自得”,任何境遇下自我之道德人格皆毫無虧缺,此為第三階也。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善心仁性充盈此身,則暢於四體,人格之光輝故可照於四方;此時心地澄澈光明,充盈廓大。到此境界,大人人格已備。此為第四階。
“大而化之之謂聖”。既能成就此光輝充實、澄澈偉岸之大人人格,又能通而化之,不拘一格,隨時量宜,通權達變,以合天地之德,以應四時之節,此是聖人境界,為第五階。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堯舜,性者也”。聖人秉承天命而不失其性,其人格燦爛浩瀚,而不可言喻,神妙無方,微幽不測,他與萬物同遊,眾民仰之而不可知,此為第六階。
有善乃“可欲”,眾人皆稱好之,然形外而非內;內化於心,真實不虛,乃為“信”;“信”而擴充盈滿,無使虧缺,謂之“美”;心性充盈,一片光明,昭於日月,謂之“大人”;大而能通,通權達變,謂之“聖人”;聖而無方,深不可測,妙不可言,謂之“神人”。一階有一階之磨練,一階有一階之修行,一階有一階之胸懷眼量,一階有一階之境界風光。登高而望遠,要知境界之高低;然而行者須看腳下。吾輩欲觀巔峰之風光,務求腳踏實地,尋常日用之間皆用力處。若舍近求遠,舍易求難,跬步不積,何能臻至“小天下”之境哉。
善、信/真、美、大、聖/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