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受教育的經曆,尤其是人才教育,包括各種專業知識,是我們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教育還離不開藝術和哲學,進而擴展到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美是一種力量,一種真理。美本身沒有什麽利益和目的,但就是這種無功利性行為,恰好又能幫助我們超越現狀,擺脫欲望當下的控製和個人的利害得失,同時又化解了人生的種種痛苦和無聊。“美的作品猶如微風,帶著清爽的空氣洋溢於耳目之中,它使人自動而不知不覺地模仿理性之美,並與它協調無間。長期的模仿,會陶鑄一個人的習慣與本性,以及他的體態、聲音、思想皆是如此。” 藝術家是教育者,雖然他並不一定要站在講台前,但是藝術家的教化功能就像哲學家一樣。對於年輕人而言,良好的藝術可以幫助他們在理性成熟之前,從藝術的角度引發正確的感受,由正確的事物獲得快樂。對老年人來說,藝術可以幫助他們得到鬆弛和休息,由此恢複身心而重新獲得活力。當今社會,如果我們能夠對審美的追求更重視更全麵的話,生命的維度和深度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擴展和延伸。恰是看以無用的美潤物無聲般地滋潤著我們的身體和精神。
我們通過欣賞藝術品,抑或優美的旋律,慢慢消除自我而融入到群體之中。去除平日的束縛,去除自我的界限,返回到原始生命的整體之中。而我們生命的初心,也會在此時此刻漸漸回歸呈現。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被哲學家尼采所推崇:“沒有音樂,人生將是一種錯誤”,黑格爾更是將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推到了另一個高度:“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隻能算半個人,隻有對音樂完全傾倒,才可以完全稱作是人”。音樂本身,甚至可以做為一種信仰,因為它直戳心靈深處。
審美不是裝腔作勢,嘩眾取寵,更不是用來附庸風雅的工具。美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遠遠不止於光顧博物館和音樂廳,它存在於若有若無步行道中的桂花香,白尾鹿清澈透亮的眼神裏,可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與美共遊,久而久之,會幫助我們消解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進而心胸也隨著天地、四時和萬物而變得無比開闊了。
用詞準確!我把博文裏的句子按你的說法稍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