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慈慧國學堂

弘揚禪、易、道、中醫大智慧,共同提升自身菩提正覺、靈性智慧及生命次地
正文

一項係統完備的養生祛病之智慧方法綱要

(2025-02-19 20:17:57) 下一個

楊全(慧融居士)

摘要:人人都會生病,疾病來時人人都想尋求有效治療並盼望及早康複,但許多人一旦得病,往往病急亂投醫。此外人人都想養生以求得健康、長壽。對於養生,一般來說,不是靠什麽特別的絕招和秘訣,世上也沒有什麽特別的絕招和秘訣。大多都是一些具有整體係統綜合的普適規律、法則和原理的重要常識。關鍵在於懂得以後必須能夠持之以恒的踐行。事實上真正的養生之道是絕對包含必須遵從的一定的規律、法則和原理的。而懂得真正的養生之道原理對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價值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於踐行。而對於健康長壽來說,二者缺一不可。

有鑒於此,這裏分享給大家的是一篇十分珍貴,兼收並蓄了古今中外醫學名家關於養生與療愈的經驗、智慧和學說之精華,並加以不斷綜合完善、改進和提升的一份經驗和智慧結晶的綱要,也即一套完整的,飽含著整體係統綜合之養生與療愈大智慧的普適規律、法則和原理的重要常識。其中也飽含著一個較為完備而係統的基礎性養生與療愈知識和理論綱要。堪稱是獲得一把高起點、簡潔、快速、係統綜合完備的有關學習和領悟養生與療愈基礎入門的金鑰匙。任何人隻要能夠基本合格的踐行之,一兩周之內即可見初效,三個月可以見中效,三年可以見大效,使自己的身體獲得極大的健康或療愈的成效。

關鍵詞:係統7要素、治病與養病、精神內守、世壽天年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outline of smart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health and curing diseases.

Yang Quan (Laity Huirong)

Abstract: Everyone will get sick. When the disease strikes, everyone wants to seek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hope for a speedy recovery. However, once many people get sick, they often seek medical treatment in a hurry. In addition, everyone wants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and longevity. Generally speaking, health preservation does not rely on any special tricks and secrets, and there are no special tricks and secrets in the world. Most of them are important common sense with universal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system. The key is to understand that you must be able to practice it consistently in the future. In fact, the real way to maintain health absolutely contains certain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followed. Understanding the true principles of health preservation is absolutely valuable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but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o practice it.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both are indispensable.

In view of this, what I share with you here is a very precious article that incorp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experience, wisdom and doctrines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experts on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and continuously comprehensively improves, improves and enhances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The crystallized outline is a complete set of important common sense that contains the universal laws, rul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overall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wisdom of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It also contain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basic health and healing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outline. It can be said to be a golden key to obtain a high starting point, concise, fas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health care and healing. As long as anyone can practice it with basic qualifications, he will see initial effects within one or two weeks, medium effects in three months, and major effects in three years, and his body will gain great health or healing effects. .

Keywords: 7 elements of the system, treatment and recuperation, spiritual internal defense, longevity

一、具備係統完備的養生祛病基本知識及基礎理論的極其重要性

掌握必要的基礎醫道,獲取養生祛病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大可以懸壺濟世,小可以護佑和惠及自身及父母子女、親朋好友,最次,明白醫理後,自己及家人在因病就醫時,也可以幸免落入庸醫及圖財惡醫之手,所以學好基礎醫道及養生祛病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素養實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在疫情肆虐和人們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當下社會及未來人類要與疫情長期共處、智慧抗爭的歲月中,更是一項人生極其重要之必須。

這裏,首先我們要明了一個極重要道理:養生祛病是關乎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危的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及一知半解。通過網絡、電視、微信群等及媒體上獲取的碎片性的醫學養生祛病知識往往是十分有害的。

再有我們還要一再強調,如何防病治病以及醫學養生的學問是一項極為嚴瑾莊重的學科。因為生命為大,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隨意和馬虎。除了嚴謹性以外,還必須引入整體係統綜合性的理念。切忌隨意的憑借在網絡上或是微信群中看到的一些醫學養生的帖子,就亂轉發,或是用於自身,或是擅自推薦他人。這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害己又害人的行徑。一般來說,隻有具足了相當層次的整體綜合係統的中西醫學的基礎理論智慧和素養者,才能給自己和有資格為別人推薦、介紹和開據藥方、偏方以及種種防病治病養生的方法和說法。任何碎片性的醫學養生知識和說法,包括微信群和網絡上的絕大多數關於醫學養生的帖子和資訊,哪怕是醫學專家和權威寫的,對一個不具備足夠的整體綜合係統的醫學素養者來說,皆是碎片性的醫學養生信息資訊。這樣的人如果將這種碎片性的醫學養生信息資訊,付諸實際應用,將會導致害人害己的結果。少數情況下無害,甚至有效,那是瞎貓碰著死耗子!

如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種種關於養生與營養保健知識信息的網文,大多皆是碎片化信息。這些網文,絕大多數提供的正是單一化、片麵化,以及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求甚解的知識信息,甚至自相矛盾,彼此衝突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某一方一會兒說某種保健品、或食物、蔬菜水果具有非常神奇的養生保健治療功效,很快你就可以看到另一方對這種食物、蔬菜水果作用的負麵報道,或是某種藥物,對治療某種疾病具有很好的療效,不久又隨時可以看到另外一方就該藥物對治療這種疾病效果的質疑等等。更有甚者,由於當今資訊傳播方式的革命性進步,各種知識信息的傳播獲取變得極為方便快捷,比如,當今網絡、微信、博客、論壇上關於養生、保健、治病的種種專家高論,養生治病的秘籍、偏方,或者某種神奇功法的知識信息確實極為豐富,以致許多人以為,似乎可以隻要通過網絡,從網站、微信、博客、論壇等所應有盡有的海量信息中大量獲取關於養生、保健、治病的種種專家高論,養生治病的秘籍、偏方,或者某種神奇功法,就可以很好的懂得如何養生、保健、治病的方法,甚至可以成為半個專家。這種認識實在是相當的無知愚昧,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事實上網絡、微信、博客、論壇上大量所獲取關於養生、保健、治病的知識信息絕大多數正是不折不扣的碎片化知識信息,哪怕是專家名人所提供的有關知識信息也不例外,企圖隻通過獲取大量這樣的碎片化知識信息就以為自己可以成為半個養生保健治病的專家。這是自欺欺人的癡人說夢。如果以此就想去對自己和他人付諸實施,其結果往往是害己又害人。須知,養生、保健、治病是屬於非常嚴謹的係統性專業學科,不通過長期極為嚴格的科學、係統的專業學習、培訓和臨床實踐經驗的積澱,要想成為這方麵的專家是不可能的。對此這裏可以舉個實際例子加以說明。如,關於失眠問題,網絡上就有非常多的相關資訊。有說某種治療失眠藥物的、有介紹某種食物(如某種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等)對改善睡眠有好處的,有推薦治療失眠的單方、驗方、秘方的,有宣傳各種專家治療失眠症的絕招,還有傳授治療失眠的秘籍功法的等等。須知,導致失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的,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體質、性格、思維方式、生活環境、人生經曆、心理特征等等方麵是各不相同的,往往導致同樣的藥,或是同樣的處方,或是同一種食物,甚至同一種治療方法及其與之輔助治療相關的功法和鍛煉模式,其效果都是因人而異的。同樣食物、藥物和同樣的治療方法及相關的輔助治療功法等,對有些人有益,對另外的人就未必有益,甚至有害。就是對同一個人,在此時有益的,在彼時就未必有益,等等。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一個與天地自然、社會環境及時空變化互動所形成的極複雜的動態係統,所以絕不能僅憑單一不變的某種藥物,或是某種食物、單方、驗方、秘方,甚至秘籍、絕招等等就想萬能的解決所有人的失眠問題。這種碎片化的有關解決失眠問題的一招半式是絕不能拿去付諸自身實際,更不能付諸於他人。否則,害己又害人。

此外,還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要實現卓有成效的養生祛病,必須具備兩個根本要素:一是懂得和知曉係統完備的養生之道;二是要能夠很好的付諸實施。大多數人是這兩個要素都不具備,所以自然談不上能實現較好的養生祛病。有的人雖已經懂得和知曉了基礎性的係統完備的養生之道,具備了相當的有關知識理論及方法和原理,但卻不能付諸實施和踐行,也等於白搭。有些人則剛脆說:很多養生道理是知道的,隻是難以做到,所以幹脆不需要學習養生之道。其實這也是很成問題的說法。絕大多數自己壓根就沒有認真專門係統學過養生醫學知識和理論,就聲稱自己基本懂得養生之道,隻是做不到的人。他們所聲稱懂得的養生之道不過是些支離破碎,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膚淺的,由碎片性知識所形成的養生之道。還有一些人所宣稱的觀點,表麵上聽起來有似乎有理,實則似是而非,且有相當的危害性。比如,網絡上一度很流行的,一位姓戴的養生專家也講出他自己的一套養生之道說法。他的主要觀點就是所謂法無定法。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麽基本的、確定的普適的養生原理和養生之道。每個人都有自身個性化的身心特性。隻要按自己個性化的身心特性去隨意、隨心的生活。隻有一個原則就是讓心情愉快就行。比如什麽時候想吃就吃,也無需控製飲食、講究什麽營養學,甚至大吃肥肉也行,抽煙酗酒也無需禁忌,也無需按時睡覺,什麽時候想睡了,倒頭就睡,興頭、激情和靈感來了,可以連續的熬夜也無所謂等等。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迎合了不少人。特別是那些生性懶惰、缺乏自我控製能力,或者是一些具有偏執帥情任性藝術氣質的人。這一類的說法,包括前陣子網絡上瘋傳一時的,關於104歲的著名大學者文老先生及某著名女指揮家等人的養生經驗之談等,皆屬似是而非之說。他們的觀點就是:養生根本不需要遵循任何一定的科學的規則、程式和方法。隻需要隨心任性的行事和作息,關鍵是要隨時讓心情放鬆和快樂就行。其實這也是很成問題的說法。這位著名大學者如果懂得真正的養生之道,並按照優秀的養生方式來生活,憑他的生活條件,他的長壽遺傳基因等先後天優越條件,他本來至少可以健康的活到120歲,可惜隻活了104歲,相當於是至少少活了20年!同理,那些極少數又抽煙酗酒,生活無規律、無節製,追求任性隨心生活的長壽之人。說的不客氣點,他們其實是在暴殄天物般不珍惜和揮霍浪費他她的優秀長壽遺傳基因和極為優厚的生活環境和條件。這位著名女指揮家今年90多歲了,還精神抖擻,充滿健康活力。就她能如此的健康長壽是怎麽做到的?有記者釆訪了她。她說自己吃糖吃鹹吃冷吃剩菜剩飯,喝隔日剩茶,還不太喝水,每一條都犯忌!有人認為,這說明複雜的養生理念其實很簡單,適合自己的就是養生,怎麽舒服怎麽來。事實上,這位著名女指揮家的健康長壽一定暗合了重要的養生原理,比如注重心性修養,精神健康,樂觀向上,基本能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其睡眠一定是那種倒頭便能入睡的人。肯定也不會暴飲暴食,肯定是個有節製的人,且腸胃吸收功能非常好,平時也注重一些身體鍛煉。比如她平時做指揮練習或現場進行指揮,這指揮本身就是一種有相當強度的特殊運動,當一個指揮家非常投入的進行幾十分鍾和數小時的指揮時,身心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已經進入了某種超然忘我的定境或迷狂狀態。這種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對身心極為有益的特殊鍛煉,甚至相當於進入了某種對身心極為有益的準氣功修煉狀態。高水平,高素養的演奏家和歌唱家也具有這樣的特點。至於,平時其所犯的愛吃糖、吃鹹、經常吃冷、吃剩菜剩飯、喝隔日剩茶,還不太喝水等等這些養生忌,都不是什麽大忌。可以說養生六要的大要素,她一條都沒有犯。如果她也像這位著名大學者一樣,嚴重違背養生六要中的一些要素,那她很可能也會與他一樣,本來至少可以健康的活120,也難能了。雖然讓心自由、樂觀和愉悅有符合最重要的養生之道的成分。但這些人是一知半解的、單一、片麵的追求心的自由、樂觀和愉悅。所以他們不可能追求到自己身心的真正自由、樂觀和愉悅。至多隻是一時短暫的快樂,更多的可能是樂極生悲、甚至適得其反。

事實上真正的養生之道是絕對包含必須遵從的一定的普適規律、法則和原理的。而懂得真正的養生之道原理對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價值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於踐行。而對於健康長壽來說,二者缺一不可。那些少數不懂養生之道原理,但能健康長壽者,其實他們的生活方式及環境條件正是暗合了養生之道的普適原理。而有些養生專家之所以早夭,是因為他們雖然懂得一些養生之道的原理,但是沒有踐行。比如前陣子著名養生專家林大師、倪大師在50多歲忽然猝死的例子就是如此。這兩位大師每天忙於到處搞講座、開班搞營銷賺錢。完全違背了自己所說的養生之道。還有就是極少數醫術很高也很懂養生並十分注重踐行養生之道的高人,由於前世今生的因果業力命數所致,因神通法力不敵業力故,沒有能獲得健康長壽。倪大師等一些醫界名家高手的不幸早走,主要正是緣於此理。

更高層次的東方大智慧所開啟的長壽養生之道,其重大意義和價值就更不用說了。比如高層次的氣功丹道修煉及太極養生功法修煉、高層次的辟穀和辟眠修煉等等。

有些養生之道十分重要,付諸實施也較為容易,而且立馬見效。比如對營養飲食、食療食補及重要的醫療護理及用藥和醫療常識的了解等等。有些則付諸實施起來會相對難些。比如,戒煙酒、堅持鍛煉、生活作息有規律,甚至更難的養心和修身養性等等。所以懂得一些好的養生之道對大多數人還是十分有價值和意義的。

總之,對於養生,一般來說,不是靠什麽特別的絕招和秘訣,世上也沒有什麽特別的絕招和秘訣。對極個別罕見的有法緣者除外。絕大多數情況下有效的養生療愈方法都是較好的踐行了一些具有整體係統綜合的普適規律、法則和原理的重要常識,並結合了自身個性化的特點。關鍵在於懂得以後必須能夠持之以恒的精進踐行。

二、中西醫學體係的比較

1首先簡要介紹一下《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一書是開創中醫的經典寶藏。它集時空要素、氣象醫學、地理醫學、環境醫學、整體醫學、治療醫學、體質醫學、社會醫學和醫學心理養身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醫學寶典;是一門人與宇宙天地、自然高度契合的醫學養生科學;是一部關於天人合一,人與宇宙天地如何可持續性和諧共生、發展,人的身心靈修行悟道、祛邪除病、長壽養生、健全發展的智慧寶典。

全書由《素問》及《靈樞》兩大部分所組成。前者是中醫的理論及思想內核;後者講人體經絡及養生治病的基本方法。

《內徑》中具有高度完備的係統論、控製論、整體、綜合、全息的養生完備智慧及人體宇宙全息-同構-自相似理論

《內徑》的全息理論思想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髒有病可以反映到體表。《靈樞本髒》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故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髒,則知所病矣。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深諳以局部中的全息信息參透整體信息的智慧,中國的扁鵲、華佗等都是望診的高手神醫。

不但單個人體即可視為整個宇宙的全息縮影,人體中任意單個的細胞也可視為整個宇宙的全息縮影。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萬能藥庫,具足了一切所需之藥,人體是一個具足了萬能免疫及萬能自我修複、自適應、自調整的完備係統。修煉次地足夠高者根本不需要再向外取藥,隻需向內,就能一應具足。人是一個具有高度自組織、自我修複、自我更新的完備智慧生靈。

《內徑》指出了構成人體係統的要素 ,包括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組織器官和構成這些組織器官的基本物質。事實上 ,大至宇宙 ,小至某一個生物體 ,都具有相對穩定的聯係構成係統的結構 ,保障了係統的有序性。中醫學認為這就是天 ,天與人有著密切的關係 ,甚至認為是一個整體 ,所以才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作為一個生命體 ,人體本身也是一個係統 ,除了受到自然界的影響之外 ,人體本身的各種組織、器官組成為若幹個子係統 ,這些子係統是通過經絡的溝通 ,氣血的運行 ,互相聯係而形成的 ,各個子係統之間除了本身的功能活動外 ,又是互相關聯 ,共同組織人體係統的功能活動。人體是一個以五髒子係統為中心的有機聯係的統一整體,並與自然界保持著密切的收受關係。

中醫學五髒開竅(提出了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的五髒開竅理論)的排除與信息的輸出端的輸出相互對應;四診合參與信息的收錄互校相應 ;經絡係統與信息的通道相應 ;氣機升降與信息的傳輸相應 ;辨證論治與信息的分析處理相應等 ,上述五個方麵說明 ,中醫整體觀與信息論有著非常自然的、有機的吻合。

2、《內徑》的中醫醫學與西醫醫學體係優勢比較:中醫整體的、係統的、全息的養生智慧:是與宇宙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即天人合一的)、真正可持續性發展的集身心靈養生與防病治病為一體的完備智慧體係,這也是西醫所不可能具有的;《內徑》的中醫整體觀及包含的信息論思想正體現在其醫學體係中的時空醫學、信息論及全息思想中。這也是西醫所不可能具有的;

中西醫的多項綜合比較認識:西醫的優勢與局限:1)、西醫擅長治療急症及外科手術;但動輒就手術,就放療、化療有極大危害性,加之,動輒就超時超量的使用抗生素與激素類藥物的極大危害性;2)、西醫具有非靈性、非係統、綜合、整體、全局的單一、片麵、狹隘性;中醫具有全息、綜合、係統、整體,比如飽含時空、氣候、季節、環境的綜合關聯要素的精湛智慧;更包含每一個人身體的個性化特點;3)、中醫擅長治療未病及慢性病和疑難雜症;比如,對待一棵毒草的方法:中醫采用釜底抽薪之法;西醫采用治標不治本的揚湯止沸之割除法。4)、對藥的認識及其功能的比較:西醫強調藥,中醫強調食;西藥大多是無機物的化學提純物,中藥大多是動植物的活性綜合有機成分,西藥具有較強的藥性,但單一性強,不具備綜合性功能作用,毒副作用強,而中藥雖然藥性一般,不是很強,但具備綜合性功能作用,毒副作用弱,中醫的藥方一般都講究君臣佐使,在治病用藥過程中非常強調係統綜合整體有機的智慧方法;中醫認為萬物皆有藥性,皆可入藥,並深知藥補不如食補,開發了十分豐富而效果極佳的養生及輔助祛病的藥膳食譜係列;西醫的抗生素藥物隻能殺滅細菌,中藥則能去除細菌和病毒,並且細菌病毒不易形成對中藥的免疫作用,而能比西藥抗生素有更長的持續殺滅抑製作用;5)、在致病因素的認識方麵:西醫隻知道世間有種種有形的細菌、病毒、有毒化學元素及物理性外部因素和淺層次的認識到一些精神、心理因素能導致人生病和身體造成損傷,而不知道無形的前世今生的業障及法界無形邪靈更會危害人體,更是致病的根源;6)、在治病方法上:中醫強調扶正養正與祛邪同時並舉,一方麵盡力設法使病人的機體恢複自身自我修複、自我免疫抗病的本元之氣,即人體本自具足的先天自我修複、自我免疫抗病機製,另一方麵,則設法直接祛除侵入人機體的邪氣即細菌、病毒、有毒物質等;西醫隻懂得單一的去邪(即殺滅病菌、化療、放療及割除病體組織等措施);中醫更注重靈性的物理療法,如針灸、推拿按摩、拍打、拉筋正骨、水療、泥療、音樂療法等等方法以及更高層次的比如行善積德、懺悔、祈禱、放生、催眠、符咒等等方法措施來治療許多疑難雜症;西醫動輒采用強效化學藥物及化療、放療、手術切除等等;中醫強調扶正強本,啟動人體自身萬能免疫,實現養身祛病,中醫懂得更高層次的啟動人的先天機製方法,采用正修行練功的方法,如采用佛家、道家的種種相應的性命雙修,比如,禪定、瑜伽、太極、丹道、導引、吐納修煉等等,開發和調動人的無限潛能;西醫隻懂得普通的體育鍛煉;中醫深諳外病內治,內病外治,一向注重整體、全息、綜合的智慧方法;西醫隻知道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等等。

中醫即使在三維世間法智能層麵與西醫相比也有其不可替代的長處。比如強調由7個要素所組成的養生治病的整體係統綜合觀,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的扶正祛邪的根本治療觀,食療勝過藥療的智慧與方法,物理療法勝過化學藥物療法的智慧與方法;萬物皆有性味,皆可以入藥的智慧與方法;人體本自具足的萬能藥庫和自我修複自我療愈自我更新的智慧理論與方法;以一天十二經脈子午流注相關和根據一年四季的時空運行變化所講究的動態順應調節的作息節律,如有關吃飯睡覺穿衣、工作、鍛煉等時間作息律的智慧與方法,關於透徹認識會影響人的健康與致病根本因素的全麵完備的認識智慧的理論與方法,比如根據因果業力律的養心調心、修身養性行善積德消壞業以獲得療愈健康長壽的智慧與方法。當然,在世間法層麵,中醫對中等程度以上的重病在急症期的處理及手術的處理方麵遠不如西醫,經西醫在急症期的處理後,病情脫離了急症期,且病症已經治愈了30%,此時還剩下的70%病症就應當轉而采用以中醫的智慧方法為主導,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療愈。這時中醫的優勢,就遠勝過西醫。

當今中醫勢弱的深層次原因:一是無高明的中醫師(因懂得並踐行高層次的正修行養生者日漸稀少);二是中草藥被嚴重汙染,性味已大變;三是不倫不類的所謂中西醫結合的從醫者們在進一步敗壞中醫。

中醫的優勢與被扭曲:中醫可以包容西醫,反之則不然。因為高層次可以包容低層次,低層次不能包容高層次。西醫理論體係不能包容中醫理論,必然會排斥中醫。

中醫的智慧告訴我們:用對抗的方式終究不是解決疾病的根本辦法!應當弄懂和明了疾病的真實原因。采用對話的方法解決問題。中醫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智慧道路,可是因為人類的急功近利,將中醫西醫化,從根本上偏離了真正的中醫的靈性精髓要義!

三、中醫診病、治病、養生的核心理念和機理方法

中醫的疾病理論不是站在解剖生理係統的角度,而是站在藏象係統的角度來論述,因此有了陰病和陽病的區分。但不論是陰病還是陽病,指的都是藏象係統的疾病,而不是解剖生理係統疾病。如此劃分,是為了標明疾病的兩個來源。[1](李衛東 《終極之門《黃帝內經》謎局大揭底》)

中醫認為人類實際上有兩套生理係統,即西醫的解剖生理係統和中醫的藏象生理係統,兩套生理係統相互作用,人體病變最初是由藏象係統功能出問題而逐漸影響到解剖生理係統,比如很多人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多不正常狀態,如無胃口、失眠、乏力等,可是去醫院做了全麵的檢測,西醫大夫便會告訴你一切指標正常,沒有任何疾病,事實上此時要是經高明的中醫診斷便可得知身體已經出現嚴重的陰陽失衡問題了,但隨著時間慢慢推移疾病才會顯現到解剖生理係統上,此時病症往往已經較為嚴重了。

源於解剖生理係統而最終影響到藏象係統的疾病稱為陰病。由於藏象係統本身原因而引發的疾病稱為陽病。

從精神類型劃分。人不但有兩個生理係統,而且有自己的精神中樞,我們將其稱為兩個精神主體。神魂魄意誌對應五藏,喜怒憂思悲恐驚對應人類的大腦。中醫對上述兩類精神因素沒有明確的陰陽劃分,但人們在習慣上,隱隱約約將神魂魄意誌劃為陽,稱為陽神;而將喜怒憂思悲恐驚劃為陰,稱為陰神。

凡由經絡直接從宇宙中吸取的能量、信息稱為陽氣,凡是藏象係統通過解剖生理係統得到的能量則稱為陰氣,故陰氣、陰血、津液都為陰的範圍。但這樣的劃分隻是為了好理解,實際的情況卻要複雜得多,陰氣和陽氣之間還存有一種交換的機製。

《易經》是生命之書,它是人體藏象生理係統的符號模型,中醫則是這套符號模型的理論解釋和實際操作。六十四卦就是人體經絡的結構方程式。[2](同[1])

總之,中醫集時空要素、氣象醫學、地理醫學、環境醫學、整體醫學、治療醫學、體質醫學、社會醫學和醫學心理養身學為一體,其以係統綜合的整體觀念,高度完備辨證論治方法,以升降出入為其主體指導。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營衛氣血、望聞問切的四診八綱為核心。因人、因時、因地三因分辨致病不同的關係。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為致病原因,陰陽表裏,虛實寒熱為病機變化,四氣五味,君臣佐使為用藥組合標準的一整套診病、治病、養生機理,飽含了高度完備的集信息論、宇宙全息論、係統論、控製論、複雜性理論為一體整體綜合辨證智慧。

中醫法天於地治病機理是取法於天地自然規律,是從天地人的觀念總結出來的綱領。根據陰陽表裏,寒熱虛實以疾病輕重,體質強弱,正邪盛衰的症情確定治療原則,總標準治病綱要是按協調陰陽,通經活絡,暢達氣脈,祛邪扶正,以達平衡來進行的。

中醫是易學理論在醫學養生領域最完整的一個應用範例。比如中醫的脈診學,手相、麵像學,飽含辯一葉以知秋、見滴水而觀滄海、 從粒沙而知大千世界、知一而知萬物之大智慧。

上醫治未病,即能預知人的因果業力會遭致的大病果報,提供相應的善知識,讓其通過正修行以化解其未來會遭遇的大病果報。二流醫家治萌芽狀態的大病。三流醫家治已發作的大病,可以手到病除。比如神醫扁鵲的典故。

高明的中醫師隻需要通過脈診,而不需要經過數十種複雜的現代醫療儀器的繁瑣探測和現代醫學化驗就可以將某種十分疑難的病症精確的診斷出來,這就是一種高維靈性直覺的特異功能。

此外,我們還要深深懂得:一流養生養心性,二流養生通氣脈,三流養生憑借營養飲食和鍛煉,四流養生求好藥的道理。

博大精深的中醫養生祛病的智慧及基本方法包含了一個由七個要素的子係統所構成的係統工程。它們是:

1、善養心與精神內守;

2、要充分的懂得生活作息,飲食起居的節律;

3、正確實施營養食療;

4、懂得從自身個性化特點而量身定製一個好的鍛煉方案;

5、知冷暖並懂得善於選擇及調適順應自身的環境;

6、善足眠並懂得休息。這六個方麵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它們相輔相成、密切相關、互動互助、互為前提。其中的某一個方麵沒做好,都將嚴重影響養身的效果,甚至導致養生失敗。當然,養心是這六個要素當中最重要的主導要素。如果要包含療愈祛病的話,還要再加上

7須懂基本的醫道、藥物及中醫的基本治療與護理方法,一共是七個子係統要素。下麵我們就綱領性、概要性的給出這七個方麵的具體內涵。

1、建立良好的信心體係以糾正不良的觀念意識、獲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機製

按《內經》中一句最精辟的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兩句話是中醫養生防病治病的最核心的綱要和精髓。

前麵已講過,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萬能藥庫,具足了一切所需之藥,人體是一個具足了萬能免疫及萬能自我修複、自適應、自調整的完備係統。修煉次地足夠高者根本不需要再向外取藥,隻需向內,就能一應具足。人是一個具有高度自組織、自我修複、自我更新的完備智慧生靈。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就可以充分開顯人體自身的這個萬能藥庫及萬能自我修複、自我更新、自適應、自組織、自調整的完備係統和機製。

要想很好的踐行這兩句話,需要引入正修行機製。要建立良好的信心體係(即正信正念的正修行信仰體係或正確的宇宙觀、社會曆史觀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及其價值追求) ,具足美好完備的精神家園是獲得精神內守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當今社會溫飽以後的人們能否幸福快樂自在的決定性要素。她可以糾正自身不良的觀念意識、獲得良好的自我心理調節機製,這是極為重要的。人之所以會生病會痛苦,就是在於被執著、妄念誤導而追求錯誤的東西。比如,世間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愛名,要憑借正法。高層次的正修行者既不愛財,更不愛名,也不好色、圖利。但卻具備著高智慧及卓越的才幹和法力,並行無相布施、助人為樂、不計回報,造福於世間、造福於眾生。功成身退,自在法喜。

從根本上具體來說:精神內守 ,就是善護身口意業,由此就能不漏丹,拙火靈能之炁就旺,明點就亮,大小周天、三脈七輪就易導通。

總之,要想很好的踐行這兩句話,最好的方式就是使自己成為一個身體力行的正修行者。引入正修行的人生具有無限美好的意義。這裏我們特別推薦從學習佛家及道家學說兩個經典普適的佳作《了凡四訓》和《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來領悟通過正修行是如何改變人生命運的智慧。每一個人應當設法使自己的信心體係適當完備一些。而不良的信心體係的會導致十分不良的後果,比如會使人不信佛、不信上帝,不信因果,但卻又十分迷信,或者那些缺乏基本正知正見的迷信信徒的亂信因果;比如十分迷信神跡、神通異能和種種法術而不信正理,不求正念,十分蒙昧的顛倒認識因果;這會導致一個人的內心變得非常脆弱、空虛,又不圖改變自強,卻一味祈求上天和菩薩保祐或者依賴他人,依賴外力、神力,比

如不分正邪的對有一定神通法術人士迷信崇拜,或對藥物的迷信等等。

構建一個完備的正信正念的信念體係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以佛法、道法和基督精神為代表的東方大智慧堪稱是最好最完備的正信正念的信念體係。若能虔誠皈依信受奉持,可使一個人獲得正確的有關宇宙人生的真相及因果報應、業力、輪回的了解,從而能夠獲得對生老病死、對苦痛,對失敗、挫折、不幸,對種種逆緣,對成功、幸運等順緣,對人生命運的最好、最為圓滿完備的至高認知智慧及其應對方法。說得具體一點就是能夠獲得如何正確應對、化解和消除自身的貪嗔癡慢疑,去除嫉妒、自私、損人利己、好逸惡勞、邪淫、追求極度危害健康的種種物欲快感滿足等種種惡習,深深懂得吃虧是福,不計回報,助人為樂的無相布施,安平樂道,安時處順,以德報怨、同體大悲,幫助別人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寬恕別人就是更好的提升自己,深層次懂得懺悔與感恩,深層次懂得不但要感恩給自己正向恩惠幫助的人,還要深層次懂得感恩那些傷害過自己的小人,惡人及逆緣人,使自己有真正完備美好的精神家園,從而能永葆精進向上,不斷自我揚升,永葆光明美好的心懷與境界,永葆法喜自在。

因為根據前麵所說過的,中醫的深層智慧揭示出人有兩個生命係統。一個是低層次的血肉之軀及大腦神經生理學所形成的凡夫生命係統,另一個則是由靈性、神識佛性種子與人體經絡係統所形成的高級生命係統;與此對應,人有兩種命運。即,順則為人的世俗凡夫的命運和逆(即憑借正修行)則能啟動第二高級靈性生命係統,充分開發自身潛力,超越世俗凡夫命運,成為超凡脫俗卓越自在之人,進而成仙得道、成佛。

那麽,從現實意義上來講:通過正知正見的正修行學佛,可以改變自身今世

的命運,能充分開發自身潛力,超越世俗凡夫命運,成為超凡脫俗卓越自在之人,成就此身能達的最高成就。變自身壞運、厄運為好運、幸運,在現世人生中構建最美好完備健全的精神家園,提升自己的精神靈性境界,心靈永葆向上、樂觀,使人生充實自在、法喜充滿,使自身健康長壽。

特別說明:考慮到眾生普遍不具備上上根器,應當倡導欲成佛乘,先成人乘;

要將世間法即世間美好的人文精神與科學技術和東方大智慧即佛老及易經的大智慧彼此圓融。在人乘階段修行,要充分注重前者的智慧方法,但必須真正懂得後者為體、為本,是前者的主導及指路明燈;或者考慮到眾生根器的普遍平凡,所以應當深深懂得:成不了優秀的別人,但可以成就最好而獨特的自己這一深邃至理。隻要在正確的人生理念指導下,通過勤奮的努力,因天道酬勤,每一個人都可以首先做一個平凡而獨特的好人,在正修行的人生道路上開發出每一個人自身都本自具有的,能極大的超越尋常自我的才智,獲得程度不等的最大潛在智能開顯和靈性提升,成就不同層次的德才兼備而自利利他的優秀美好人生。今生就不枉為人一世,成就了生而為人的最大價值。

從終極意義上來講:今生及來世,始終憑借正修行學佛、修道、或皈依基督,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正果、智慧和法力,最終得道成佛,能了生死、永斷輪回,獲得終極解脫,成就如來藏識、究竟涅槃妙心,證圓滿無漏,了知一切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得大自在、得無邊法力與智慧,成就不生不滅、永世長存、究竟涅槃之佛果。

應當始終明白並切記的幾個硬道理:

1)、佛法開示我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這是提升心靈層次,能獲得上天正神明加持的必要和有效的終極大法。也是獲得身心健康,消災免禍的最根本的法寶。要善護自己的身口意業。此外,還要深深地懂得經常反省自己的內心,懺悔自身過錯的必要性和極大好處。要時時心存善念,心存善念可常使自身心境獲得風光無限。心存善念,多施善語、關愛之語,少造不良口業,身體力行的多行善事,可以多播種善因,多得福報。絕大多數人的疾病皆是根源於前世今生其身口意所造之壞業。這是真實不虛的。還要深深懂得誦經打坐念咒語具有極為神妙的作用,能使人終身都能在冥冥之中獲得上天正神的加持,使人自身獲得靈性、智慧的不斷提升以及安康保佑和福德增長。

一個成功戰勝苦痛的重要經驗正在於具有對他人較為深厚的關愛之心。對他人的關愛之心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實施,絕對不會因自身處於艱難困苦中就不行,其實這隻是取決於一種心靈上、精神上和態度上的因素。至於說到實際效果,隻要有心,總是能夠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產生實效的。比如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愛語、一個表情、一個微笑等都可以表達甚至產生關愛他人的實效。關鍵在於有心與否,以及用心的程度。因為心心是相通的,有感應的,那怕是在沒有任何其它表現方式的情況下。要深知,關愛他人功德的大小,絕不取決於布施財物及其它實物數量的大小,而取決於布施者內在心性的真誠與虔淨所達到的無相、空性之高度。

要以佛法的大智慧來指導我們建立良好的對生死的超越觀,同時要具備樂觀的人生態度。

要深層次的懂得:一流養生養心性,二流養生通氣脈,三流養生憑借飲食和鍛煉,四流養生求好藥的至理。

至高層次的心性修養,是要能達到究竟圓滿的空性境地,具足究竟空性的同體大悲之心。因為人一旦有了究竟空性的同體大悲之心,就能深層次進入五蘊皆空(《心經》)、無人相,無我相(《金剛經》)的次地,就什麽都能超越和放得下,心量就會變得無比寬廣,人就會變得寬容。人一寬容,心就不會有怨恨和糾結,氣就不會鬱滯;氣不鬱滯,血就通暢,所以,心寬一寸,病退一丈。所以,寬恕是一味良藥,當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敝開了自己的心靈,此時,憤怒、怨恨和恐懼就會自然消失,你的內心沒有了鬱滯,氣血也就通暢了。

人一旦有了慈悲善良之心,心就寧靜。寧靜之心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喜、怒、憂、思、悲、恐、驚。慈悲善良之心猶如春雨,默默地滋潤身體;慈悲善良之心會像春風,能吹散七情的烏雲。它能讓氣變得柔順,讓血脈變得通暢。

人一旦有了同體大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感恩是遵從因果法則的根本要求之一。人有了感恩之心,就會更好的行善助人不計回報、助人為樂、無相布施。人與人的關係會變得和諧美好。人情世故、人際關係中令人煩惱、怨恨之事就會自然消失。天地萬物是有靈性的,人有了感恩之心,就會知道人隻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就會感恩自然和上天,就會懂得要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不會再狂妄自大而懂得謙卑。

凡事切忌恐慌焦慮,這於事無補。比如遭遇病痛和困苦時若用恐懼和焦慮的方法態度處之,隻會嚴重加劇病況和身體的不適並加深困境。本來隻有三分的疼痛和難受會馬上變成十分的疼痛和難受,反之若以坦蕩超然的心態處之,則本來十分的疼痛和難受就必定會減輕為三分,甚至更多。對高血壓患者或嚴重心髒病患者來說,此認識堪稱是最重要的救命法寶,當牢記之。人人都會生老病死,但因為麵對的態度不同而導致結果完全不同。以恐懼、焦慮之態度去麵對是最糟的,過程和結果也是最糟的;反之若以正確的命運感、超然、樂觀的態度處世,則過程和結果都是最好的。若能以一定的堅毅精神、超然、樂觀、坦然的心態堅忍一時之病痛和身體的不適,再正確地輔以藥物的作用,則病痛和不適均能夠獲得消除和緩解。特別是對慢性病更是如此。

樂觀、超然、堅毅、內省、慈愛的態度處世是最明智的。以此態度處世待己,則能在任何人生境遇中,都能使自己快樂、充實和自在,這樣的人隻要能活一天,就能充分享受一天人生的快樂和美好。哪怕是處在真正的病痛和貧困,甚至是生死存亡之中。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多的。若一個人以焦慮、恐懼的態度去應對病痛、死亡,則是十分可悲的,結果也是很糟的。這樣會使本來無大礙的身體變得有大礙,會使本來能享有的許多優厚美好的有利條件喪失殆盡,而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變得很苦、很糟。這樣的人就是再長壽,其生活也是毫無幸福可言的,這實在是大不明智而可悲的人生態度。

一個人不能滿心思地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如此是自私狹隘的表現。難以解脫自身的苦痛。多想想別人,關愛別人則會使自己的精神獲得升華,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自身的痛苦也會淡忘和消減。自己對他人的關愛之心越是深廣和專注,自身的苦痛也越是會獲得更大的消減。關愛別人包括對比自己境遇更糟、更壞的人的深切同情,如此會從中獲得抵禦苦痛的強大的相互支撐和分擔共負、共勉的精神力量。此外,還要深深地懂得經常反省自己的內心,懺悔自身過錯的必要性和極大好處。要善護自己的身口意業。要時時心存善念,心存善念可常使自身心境獲得風光無限。心存善念,多施善語、關愛之語,少造不良口業,身體力行的多行善事,可以多播種善因,多得福報。絕大多數人的疾病皆是根源於前世今生其身口意所造之壞業。這是真實不虛的。還要深深懂得誦經打坐念咒語具有極為神妙的作用,能使人終身都能在冥冥之中獲得上天正神的加持,使人自身獲得靈性、智慧的不斷提升以及安康保佑和福德增長。

2)、絕不要輕易放棄康複的希望及信心

這是在臨床上,有許多實實在在的經驗事實所告訴我們的重要道理。比如臨床上有些已經八九十歲的老人,癱瘓在床上已經近一年,並且長期患有非常嚴重的心髒,肺部疾病,嚴重的焦慮症、失眠症、嚴重的高血壓、嚴重的身體浮腫,嚴重的腸胃功能失調等症狀,生命隨時處於垂危狀態,由於正確的實施了如象本文所給出的這一整套係統綜合完備的養生祛病保健護理,隻用了五個月,這些老人的身體都能恢複到生活自理,能吃、能走、能睡,甚至能自己行走到戶外鍛煉。使每天需要服用一大把各種藥,比如抗焦慮藥、失眠的安眠藥、降壓藥、濾尿消腫藥、通便藥等等,以勉強維持著生命隨時處於垂危狀態的老人重新恢複了健康,並基本擺脫了長期每天需要吃一大把西藥的困境,而且能越來越健康。我老母親康複的親身經曆,就是其中一個有普遍代表意義的典型案例。

3必須知道:結果是最重要的,結果好一切都好! (莎士比亞) 有人說:人生好象旅途,不在於終點,而在於沿途的風景,又曾仕強說,人生是來享受過程,而不是來計較結果的。其實,這是凡夫的人生觀。佛法告訴我們:證果最重要。不要貪念執著於過程的體驗和感受,這是下品。佛法倡導的是:物來認真應,遇事精進行,過去即不留,無所著於心。一個人在其整個人生過程中,無論命運是多麽曲折、悲慘、不幸,隻要最終結果好,就意味著一切都好。正如普希金的名句所道出的:一切都會轉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將會變成美好的回味。過程往往會因為結果的美好而變得美好。哪怕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幸與淒慘中度過,隻要他堅持不懈的盡了自身最大努力在精進修行,旨在追尋人生的終極目標與真諦,最終成就了很好的靈性正果,他就沒有虛度此生,而獲得了人生的真諦。或是一個人曾經是個迷失而有罪孽的人,隻要在其人生的最終時刻迷途知返,或是,對自己的罪孽虔誠的懺悔,去惡從善,他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將會獲得極大的提升。有人說:凡事重在參與,不要太注重結果。這話應當這樣解讀:參與本身就具有果的含義。參與就體現了一種精進向上的精神靈性提升與彰顯的結果。這話告訴人們,在過程當中不要執著於階段性及過程中的結果。注重參與,是指注重堅持不懈的盡了自身最大努力的精進修行,旨在追尋人生的終極目標與真諦,而沒有因為懼怕困難和遇到阻礙而中途停止和放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先後天因緣及環境條件,不能因為自身的先後天因緣及環境條件的好壞優劣而導致的成果好壞優劣論成敗,更不能因過程的好壞優劣而貪戀不舍或自厭自棄,如此,都是執取著相的表現。

人為什麽會得病?特別是得中等程度以上的大病?得病正是受報消壞業的體現。得中等程度以上的大病是受報消大壞業,也是上天給以一個修行者錘煉自身身心,提升菩提正覺靈性、參禪悟道見佛的機緣,當珍視之。人為什麽會遭遇挫折、逆境、失敗和不幸?如何將失敗和挫折化為成功之母?如何將逆境化為催人奮進,激勵人提升菩提正覺靈性智慧的良好機緣?遭遇挫折,逆境失敗和不幸,是自身因果業力的作用,正是受報消壞業、償還壞業債的體現,因而是大好事!一個正修行者不但不應當對之焦慮,恐懼和逃避,而應當視為消壞業、償還壞業債、增長自身經驗和勇氣、提升自身菩提正覺靈性智慧的寶貴良機而充分的珍惜。反之,一個人的人生境遇中,如果太過順利、太多的輕易成功、太多的順緣、順境和安逸快樂,雖然是自己以往所做功德及人天福報的體現,但過多了就絕不是好事,往往會使人沉溺於自身的成功、安逸和享樂的泥潭不能自拔,缺乏自我激勵和鞭策的機製和進取心,缺乏應對挫折、失敗,逆緣和逆境的經驗、智慧和勇氣。人不可能不遭遇挫折和逆境,因為人皆有大壞業及大無明,要想上大台階,升次地,獲取大的菩提正覺靈性智慧,就必須克服大障礙、消大壞業。這是每一個正修行者提升正果的必由之路,沒有捷徑可走。受壞報可以消壞業,做功德也可以消壞業。用已有功德可以直接消壞業,但更要常做新功德以不斷的消壞業。然而在做新功德的過程中,也會遭受挫折失敗,那也是在消壞業。

有人說生不如死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人生。是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終結是因為生不如死而終結的。那當然是很可怕很可悲的。一個人人生的任何的遭遇皆是其前世今生所作所為的因果業力之顯現,一個人絕不會憑空無故遭遇任何順境或逆緣。碰到順境、成功和幸運之事,皆是其以往所造善業之緣故;遇到痛苦,不幸及磨難,也皆是其以往所造惡業之緣故。一個人的人生中不會平白無故的遭遇大苦和大磨難。之所以遭遇到大苦痛和大磨難,正是以往所造之壞業的果報在兌現。果報的兌現,就意味著壞業的消除。這就叫受報消業,這本身就是有極大的積極意義的。所以世上主要的名門正教都極力反對自殺,就是緣由此理。隻是特殊情況例外,某些人的自殺是為了做功德,如不願意給社會及家庭,或代表光明正義的組織群體帶來更大的拖累和損失,總之是出於某種真正的善意和利他的動機和目的的自我了斷,要另當別論。麵對生不如死的折磨,絕大多數人都受不了,有機會都會選擇自殺。僅僅純粹是由於受不了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而自殺是消不了自身所欠壞業的。如果一個人經受住了生不如死的痛苦煎熬的磨難和考驗,能超然於肉身的痛苦折磨,通過受報消除了壞業,其曾經曆過的生不如死苦痛人生過程,也會變成一種極其寶貴的人生經曆和財富,或者至少其已經很好的消除了自身相當大的壞業。但絕大多數普通人是經受不住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的,往往選擇自殺來解除痛苦和折磨。現在還可以選擇安樂死的自殺方式來結束痛苦的折磨。在這種情況下的安樂死也是不能消除自身壞業的。隻是比在痛苦折磨中死去表麵上會好一些。但實際在深層次上並不一定,反而,那些即使在痛苦折磨中至死也未悟道者往往消除的自身壞業要比純粹因受不了痛苦折磨選擇安樂死的人更多更好。有些修行者修行達到了極高的次地,已經去除了身見,已經可以自如的支配和控製自己肉身的感覺,不會再受製於任何肉體的折磨,最後能夠獲得極大的善終和善果。

當然,這不是說人生的過程就一點不重要。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會有若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每一個人生階段都包含著一個結果,都會造下或善或惡的業,這就是種下了善惡之因。這些業對一個人的命運是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所以佛家也強調一個正修行者,在其一生中要盡量善護好自己的身口意業以不斷的修善因,結善果。但佛家更強調人生最終的結果。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在老年,甚至在生命即將結束的彌留之際,但也有一部分人的人生最終結果並不在老年,而是在中年,甚至青年時期,就被其所作所為決定了,後麵人生的作為已根本不能改變前期所造的大業。佛家重果絕不意味著對果位和目標的執取和貪戀,佛家倡導的是以出世之心(即以一種最終達到了生死、斷輪回而奉持的淡泊名利,遠離浮躁的急功近利、滌除對功利及目的、結果的貪戀、執取之心),精進勤勉地去行一切自身緣中當行的入世之事的高妙人生態度。如是才會有不問結果果自成,不執目標自達目標。證得究竟、了義、至圓滿的無果之果究竟涅槃之果。

4)、自助者,神助之。上天隻會保佑和幫助力圖自強、自助者及虔誠的皈依信奉者,而對不虔誠信奉、不力圖自強、不設法以實際行動而是一味依賴他助者,則不會給予包辦代替式的保佑和幫助,不但不會為其化解痛苦和困難,反而會用足夠多的苦痛和困難去磨練之,讓其在經曆足夠多的苦痛和困難之後,能夠有所覺醒而領悟出一些什麽是生命真諦的道理,領悟出一些如何去麵對苦痛和困難,去尋求覺悟人生、提升菩提正覺靈性智慧、獲得自在解脫的真諦。

5)、以神通法力來幹預因果的運行,比如通過做法,把一個人命中不該有的好運人為強加給這個人,或助人逃避本該有的厄運,或是把一個人命中不該有的厄運人為強加給一個人,這都屬於幹預因果,是造惡業的惡行。當事人及施法者都要遭受加倍的惡報。世上很多人就是不明了這個道理,才敢胡作亂為,最終都逃脫不了遭受加倍惡報的下場。

一個人要想獲得好運是靠做好事,憑內外正布施或行善積德而來。同樣一個人的惡運,也不會憑空而來,而是自己以往作惡的果報。很多人想要獲取好運,不是憑內外正布施或行善積德,而是想投機取巧通過法師做法幹預因果而獲取,同樣有些人做了惡事,想要免遭惡運,不是憑深徹虔誠的懺悔或行善積德以消災免禍,或者是受報消業的方式,而是想投機取巧通過法師作法,幹預因果為自己消災免禍,這些行徑雖然一時可以得逞,但所有參與者最終都不能逃脫遭受加倍惡報的下場。這就叫做德不配位,福轉禍殃。善惡終有報,終究逃不掉。

從佛法為代表的東方大智慧所啟迪的因果業力說和命運觀,我們應該深深懂得:一個人所遭遇的中等程度以上的病痛折磨,其實是一種受報消業的好事。也是錘煉自身勇氣、增長經驗和智慧、提升靈性,成就自己的良機。所以對於疾病應當樂觀積極的應對,並懂得珍惜這是成就自己的良機。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在經曆了一場大病的苦痛折磨後,忍受苦難的勇氣和耐性以及靈性智慧,比如對人生真諦,以及正確應對生老病死的靈性智慧會獲得極大的提升。

學風水的目的在於:懂得一些法界的規律,不要由於無知而衝撞了法界的神明,或是違背了天地的結構,無端的陷自己於無不利,而不要企望通過風水的布局就可以改變自身本來所不具備的命運。鬼神不會無端的幹預因果,去坑害一個人或是去造福一個人。同理,學習醫道懂得養生機理,是為了避免由於無知,而自減了自己的健康及應有的壽命,千萬不要以為通過學習醫道養生就可以增長自己命中不具備的世壽。要想增長自己的世壽,唯有通過行善積德的修行才可以達到。想通過投機取巧的方法,諸如想通過做法事或者是吃仙丹妙藥來延年益壽,隻是妄念,有時雖然可以一時得逞,以這樣的方式所增長的世壽隻是鬼壽,這是借助了邪靈和鬼怪而增長的世壽。但最終會遭受加倍的惡報。當然通過懂得正常的加強營養飲食,鍛煉養生等方法來延年益壽是屬於順應自然天道,盡可能的安享上天給每一個人所具有的平均世壽(前述已說過,應為120歲)而不是幹預天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區分。

6)、所謂:人忙心不忙這句大白話乃是精進養生之深邃至理。真正暗合了老子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大智慧。一個修行者在事情繁多時,需保持必要的精進而放鬆淡定的心去日理萬機。此時若用懶滯、放逸、逃避、拖延和閑散或一味嚴肅、緊張、焦慮的心態去應對,則絕非養生之道;心不忙中飽涵著深邃的空性、超脫、無住、無掛礙的坦然恬淡虛靜空靈之智慧,當然養生中不是一味的排斥休閑、輕鬆,該放鬆休閑時還是應當放鬆休息的,但要深知:所謂休息,放鬆,最重要的是心靈的休息和放鬆,而不是體力、身體層麵上的休息和放鬆,體力和身體層麵上的休息和放鬆,是很容易做到的,最難做的是心靈的休息和放鬆。隻有能深層次領悟淨意、放下、無相空性的智慧內涵才能做到高層次的心靈休息和放鬆,才能體悟高層次的禪悅,比如,才能做到用五分鍾的禪定就能達到十小時的深層香甜睡眠都不能達到的深層次靈性的休息和放鬆。心不忙也絕不意味著任何時候都不必在適度的緊張、嚴瑾狀態中凝神聚思,聚精會神。應該如此的時候也必須如此。隻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心執著、住相在什麽之上,應當永遠保持追求應無所著而生其心方能達到隨心所欲合於道的最高境界。

上述就是所謂一流養生養心性的具體綱領及要點。

2、要充分的懂得生活作息,飲食起居的節律

要有針對性的量身製定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個性化康複養生作息日程表

用現代科學的術語來說,康複與養生是一項真正的係統工程。其所包含的要素有:善於調心正念、正確的飲食營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注意冷暖、足夠的睡眠、進行必要而恰當的身體鍛煉及恰當的藥物、護理及其它相應方法的綜合治療這七個方麵。這七個方麵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其中的某一個方麵沒做好,都將嚴重影響治療及康複養身的效果。很多人在實施康複與養生工程時,往往隻懂得或注意了其中的某幾個要素,而忽略了其它的要素,因而往往導致其康複與養生舉措收效甚微,甚至失敗。當然這七要素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善於調心正念。此外,生活作息,飲食起居的節律也極為重要。這包括了,將上述的七要素很好的安排進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表中,製定出較為完備且須較為嚴格執行的,對自己有針對性的一整套個性化康複養生的日程表。包括何時起床、何時鍛煉(采用何種有效功法套路,用多長時間)、何時吃飯(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營養食療配餐),何時服藥,何時睡覺,等等。要想獲得較好的康複與養生成效,製定一個有針對性、個性化的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康複養生的飲食、起居、工作、學習、鍛煉的作息時間表是不可或缺的。這還有助於培養出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習慣生成性格。[3]( 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而性格可以決定命運(主要指能決定人的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好壞)。這是相當有道理的說法。

這裏我們要向大家提三個問題:你會吃飯嗎?你會睡覺嗎?你會休息嗎?這三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就回答:這還用問,誰都會!其實不盡然,比如說吃飯的學問,必須首先懂得要按時吃飯。因為按時吃飯,比吃的好更為重要。還要懂得如何吃?吃什麽?吃多少?等問題。要真正回答好這些問題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事了。關於如何睡覺、休息的學問也十分的深邃。睡覺必須懂得按時睡、何時睡、睡多少等方麵的問題;休息的學問也很大,除了要懂得休息的節律之外,還要真正的懂得積極、高效,並且沒有副作用的休息方式。比如,工作和閱讀學習時,應當每五十分鍾左右就做一做氣功眼保健操以及放鬆、活動一下自己的筋骨,如此能使眼睛及身心得到非常高效的休息。

老子曰:動善時![4](老子《道德經》第八章)這是蘊含著至為深邃的求道悟道智慧,以極為精簡概要的方式表述的至理。能夠引入老子動善時的大智慧,來擬定作息時間表,那將達到更高層次的養生。深諳應機應時順道,時時知曉並做到什麽時候該幹什麽就能應機應時的去做什麽,那幾近於修行已得道!意味著已不但了知、洞悉了宇宙天地、人事、萬物的運化之道,且能自如的順應之。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健康長壽者,無不是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的。當然對那些有要務在身,工作丟不開手的人們,要想製訂有針對性的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康複養生日程表是較為困難的。這樣的人首先就難以做到生活、工作、飲食、起居的規律性。這樣的人要想很好的康複與養身也就相當困難了。但七要素中,隻要能做好六個方麵,特別是做好第一要素善於調心正念,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此外要深層次懂得:七日是生命節律的一個小周期,百日是生命節律的一個大周期。人體的許多細胞組織的自我更新周期是七日,而重要髒腑組織係統的更新代謝周期則是一百日。

也就是說,每經過一個百日,人的大多數髒腑器官組織係統和筋骨血肉組織都將更換一新。舊的細胞組織會死去、脫落並被機體吸收代謝,新生的組織細胞會取而代之。這就是為什麽會有傷筋動骨一百天和百日築基的說法,以及短期從事養生鍛煉或從事練功修煉要以七日為基本時長,中期練功修煉的所謂百日築基是以百日為基本時長的緣故。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能懂得上述道理並能將上述各項養生要領做得很好,那他的世壽一定會達到天年,即120歲。上天在現階段這個末法時代初期,給普通人的世壽(有特殊因緣者除外),一般應當是在120歲左右,這是每一個人的平均天年壽數,這個說法是早已被現代醫學及現代生命科學家們提出並加以證實了的。在這個年歲內,可以說我命在我不在天。前提是要能懂得基本的保養和養生之道並身體力行之。如果違背養生之道,則能活過80歲都難。可悲的是世人絕大多數都不懂得基本的養生之道,或者懂得了也做不到,所以絕大多數世人的壽命也就在75歲左右。

中醫深諳法天於地養生治病機理,並取法於天地自然規律,是從天地人的觀念總結出來的綱領。根據陰陽表裏,寒熱虛實以疾病輕重,體質強弱,正邪盛衰的症情確定治療原則,總括養生治病的綱要是按協調陰陽,通經活絡,暢達氣脈,祛邪扶正,以達平衡來進行的。

人為什麽會有生物鍾,生物鍾是人的機體順應自然,順應宇宙、天地時空運行變換、順應四時節律變換的非常寶貴,長期進化而產生的應變智慧。比如,經常在某一個時間段用餐的人,經常在某一個時間午休的人,一到了那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就會感到饑餓,或者非常的困倦,其緣由就是人體生物鍾作用機製的體現。機體此時在提示我們:該進食了,同時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的生化物質會大量分泌,如果你在這個時段進食。你的胃口會比較好,你所吃的食物會獲得非常好的消化和吸收。一旦過了這個時間段,饑餓感會消失,同時機體也就停止了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的必要生化物質。如果你在其他時間段進食。你的胃口,及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會大為減弱。長此以往的不按時進食,早一頓晚一頓,沒有規律的進食,嚴重摧殘和破壞自身人體生物鍾的重要調節機製,必然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不良,進而腸胃病也就自然產生了。再如,許多人都聽說過:早吃薑,如開藥方;晚上吃薑,如吃砒霜,其實還有重要的說法:晚上飽餐,如吃砒霜。其原理,也正是機體的運行節律應當順應四時節律所使然。

(下麵這個重要的圖,是《內經》根據一天十二時辰人體經絡穴位與天地時空運行變化相合的當值與開合的子午流注規律所建立的養生祛病智慧與方法圖)

說明: 未命名截圖

《內經》不但有根據一天十二時辰人體經絡穴位與天地時空運行變化相合的當值與開合的子午流注規律所建立的養生祛病智慧與方法,《內經》還有根據天時地理,自然環境條件而建立的養生之道。比如,四季春夏秋冬之養生說。根據《內經》的原文(春三月:養生要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以順應陽氣的生發,充分珍視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天地陽氣初生的時刻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廣步於庭,讓陽氣生發,有規有矩,被發緩形,以使誌生,有利於發陳不要約束體內的生發之氣穿寬鬆衣服、散發才更朝氣蓬勃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春天切不可起殺機;夏三月:天地之氣交合,夏季養陽最為茂盛夜臥早起,無厭於日,順應天地氣機令陽氣生發,天地之氣相交,當借天以養陽,夜臥早起,學會跟著太陽走,使誌勿怒,讓陽氣自然舒展,夏氣與心氣相應,心火旺人更易煩躁,使誌勿怒,當以靜字為先;秋三月:秋氣收斂,養生應循收藏之道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天要養收防賊風,可保養人體之衛氣防秋燥,應吃蘿卜、柿子、梨等養陰的食物,順天時而養收,秋失所養,則肺傷,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以順應陰精的收藏;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要維護好腎的健康,冬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因為冬天帶給人們的是寒。祖國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最容易損傷人體陽氣。由於人身陽氣根源在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因此數九寒冬,養腎最為關鍵。怎麽養呢?閉藏是冬季的養生原則,閉藏好比就是儲蓄,不斷往銀行裏存錢。怎麽避藏呢,就是要像冬眠的動物一樣,讓自己處於休眠狀態,不要輕易地漏精,不要去出汗。

睡覺要閉藏,所謂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陽出了,我們就醒,太陽落了,我們就睡。這不僅是冬季的養生原則,也是其他季節的一個養生原則。

取暖要避藏,所謂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就是說,你在冬天的時候,要遠離寒冷,盡量呆在溫暖的地方,但注意不要出大汗,因為冬天的汗,從人體裏麵排到人體表麵,很耗體力。

心理也要避藏,冬天需要的不是雄心壯誌,而是放鬆心情,《黃帝內經素問》中有句話叫: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個東西想要去買,你就當作已經買到了。如果早上起來,肚子餓,想要吃跟油條,那就當作你已經吃了,翻個身繼續睡。這種養生方法,聽起來很可笑,其實它的核心是讓您學會放鬆心情,因為恐入腎,緊張會傷害到你的腎氣。

性愛也要避藏。《內經》稱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但節欲並不是說不能有性生活,而應遵循年齡的規律和夫妻的實際情況加以調節。唐代著名醫學家、藥物學家孫思邈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

一定要切記:百日築基養生之功,常會毀於一旦。惡性放逸一時,築基百日難補。因此,要深知熬夜、酗酒、縱欲是極度傷身的。

3、正確實施營養食療

首先要問:你會吃飯嗎?要能在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基礎上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懂得會吃飯的如下三個方麵的重要問題。

首先必須懂得要按時吃飯。因為按時吃飯,比吃的好更為重要。

第二是懂得吃什麽?的營養飲食問題。不但要懂得一個人每天所需要的營養飲食成分及其比例搭配的綜合問題,還要懂得因人、因天時地理、季節變換等因素而相應改變的飲食營養搭配。如懂得按照秋冬養陰,春夏養陽,冬吃蘿卜,夏吃薑,早上吃薑如開藥方,晚上吃薑如吃砒霜等原理調整自身的營養飲食及其藥食同源的食療養生去病方案。懂得根據每個人自身特點的飲食助宜與禁忌。

第三是懂得因人、因天時地理、季節變換等因素而確定攝取營養飲食的量。這就意味著要懂得吃多少的問題。這裏有個重大的原則一定要懂得並遵從。即不可暴飲暴食,不要貪嘴。要深知多一口,即毒藥的重要道理。一定要深深懂得三分饑進食量的重大養生機理。飲食至多隻吃七八分飽,最多九分飽,絕對不要吃十分飽,更不能吃十二分飽。深諳提倡素食的養身奧妙。

什麽叫多一口?即你所吃進的食物營養是否已超出了自身當下的實際消化吸收能力和實際需要量。哪怕再好的營養食物,隻要超出了你身體當時的實際消化吸收能力和實際需要量,哪怕是多一口就會變成對身體的損傷和毒害。並且越是營養含量高的食物毒性越大。此外,也不可飽一頓,饑一頓;早一頓,晚一頓。否則,將嚴重破壞身體按良性節律周期運作的機製,由此也必然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每天應當按營養飲食定時定量的配食,胃口好的時候可比正常多吃一點,胃口不好的時候可以適當少吃一點,但必須也要盡量的吃夠一日三餐必須的營養飲食配給量。吃不下時,也要用毅力當藥吃下去。此外,必須懂得水也是重要的養生物質。人體9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每天還必須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和自己活動出汗的情況給自己定時,定量的喝水。不可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否則身體已經受到了損傷。

還要深深懂得早餐,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的要理。引入隔三插五就過午不食的少食排毒養生的機製。因緣具足者還可以引入辟穀養生的高級方法。

切忌挑食、挑味道,切忌不按時按量用餐,切忌貪嘴吃不該吃的食物。應當深知不按時用餐,哪怕吃得再好,對身體都是極為不利甚至是有相當危害的。

有鑒於當今的食品安全及環境令人極為堪憂的情況,這裏特別要給出一些關於當前的食物安全問題的須知常識及應對應對方法和措施:當今的蔬菜水果以及糧油製品,最起碼都是用超標的化肥,農藥及植物催長激素生產出來的。還不要說添加諸如膨大素、增甜劑、增色素、催熟劑、香精和防腐劑等其它毒素了。當今的雞、鴨、牛、羊、魚除了是吃這些植物作為食物,還最起碼要添加服食超量的動物催長激素和抗生素。還不要說添加諸如蘇丹紅、瘦肉精、烏骨藥、避孕藥等其它毒素了。其實在日常食品中最毒的是雞蛋和牛奶。因為蛋雞和奶牛還要被額外添服超量的催奶和催蛋的性激素及超大劑量的抗生素。還不要說添加諸如三聚氰氨、增色素、蘇丹紅、香精和防腐劑等其它毒素了。此外,當今水汙染及空氣汙染也十分令人堪憂。比如嚴重的江湖汙染、城市地下水汙染及嚴重的霧霾等等。如此令人堪憂的健康生存環境,一不小心,人的健康就可能受到危害。所以必須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如何正確應對的方法。比如少吃非綠色有機的蛋奶;學會一般性的鑒別有毒食物的知識和技能,避免購買或吃到毒性較多的蔬菜水果及其它有毒食物,如地溝油、打蠟的水果、化學膨鬆劑做成的麵包,各種含大量防腐劑、甜味劑、有毒香精等添加劑的袋裝零食,如雞翅、雞腿、鴨腳、豆腐幹、泡菜等,用防腐劑浸泡過的草莓、葡萄等水果、蔬菜;洗蔬菜水果時,先用蘇打水或淘米水、豌豆麵粉水浸泡,然後用清水衝洗。

關於營養飲食的幾點寶貴的建議:

中老年人通常要考慮適當補鈣(比如通常在中餐的時候服用樂力或迪巧鈣片一顆,配以一粒阿爾法D3。但消化吸收功能弱的老年人不適宜采用服鈣片的方法補鈣。而需要采用食補和加強鍛煉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的方式補鈣)。另外,螺旋藻堪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好的天然營養保健食品。對大多數人都極為適宜。吃螺旋藻的方法:根據各個人的具體情況而決定每日的服用量。一般每天可分兩次服用,分別在早餐和晚餐時段。此外,要養成每天吃水果的好習慣,可在中餐午休後或晚餐後吃一個水果,或者蘋果,梨,香蕉,西瓜等,注意腸胃虛弱者不要空腹食水果。

注意:許多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其血液中的草酸含量都會有些偏高,但這絕不是因為吃水果和蔬菜造成的,切不可因此就拒綠色蔬菜和水果。不要有這樣的誤區。綠色的蔬菜和水果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食物,正確地食用,不但不會引起腸胃不適和增加血液中的草酸濃度,反而會增強人的抵抗力,使身體保持健康。隻是需要注意,不要空腹食用,不要過量服用。

每天攝取的必要的營養是機體得以維持正常運轉之必須,也是機體賴以抗病治病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如果攝取的營養不足,將會極大地引發機體的損傷,特別是對於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其身體受損將更為嚴重。對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很多時候身體的不適和病痛往往不是用藥不對,而是機體缺乏營養所引發的機體衰弱的綜合反映。對此症狀,治療的方法不是單方麵的依賴藥物,而更多的是應當憑借自身調養保健治療的方法,比如,調心正念、一定的藥治療、注重飲食營養、加強鍛煉、生活規律等係統方法。而要想改善營養攝取的狀況,必要的運動鍛煉又是最為必要和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睡眠,通筋活血,強筋健骨,提高自身抗病免疫機製,增強自身機體自我修複功能的最有效的、最必需的方法。

中國居民每日需要的平衡營養膳食:

每個人每天需要攝入適量的嗯。碳水化合物、 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維生素C、葉酸等13種維生素, 礦物質微量元素,如鐵、鈣、鋅、硒、碘等16種礦物微量元素,脂肪 蛋白質 膳食纖維 水等營養素。

1、推薦每周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120~200克。魚、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較高的脂肪和膽固醇。

2、吃各種奶製品,攝入量相當於每天液態奶300克。經常吃豆製品,每天相當於大豆25 克以上,適量吃堅果。

3、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以上。

4、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薦每天攝入300~500克,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推薦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5、水在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應當足量飲水。建議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

說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1.jpg

4、如何從自身個性化特點而量身定製一個好的鍛煉方案

運動鍛煉是增強機體抗病治病能力的,能見奇效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經常聽到有兩種人會這樣說:運動鍛煉對身體肯定是非常好的,可是沒有時間。一種人是工作狂、事業狂,另一種人是懶滯放逸者。前者常常將自己的工作、事業日程安排的滿滿的,或由於要務纏身而舍不得安排時間鍛煉身體,後者則可以花大把的時間懶滯放逸。對於後者自己應當盡快醒悟,否則無話可說;而對於前者,應當提醒其知曉:不懂得對身體的鍛煉和保養休息,就不懂得工作。身體在疲憊或亞健康的狀態下工作效力是很低的,而在休息充分,常做適當鍛煉保養後,精力、智慧及靈性往往較之前者要高出許多倍,後者每每兩三個小時能高質高效完成的工作是前者花一整天都完成不了的。還要提醒其知曉: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既不能再繼續從事工作和事業,更無福消受自己的成果。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時才來後悔當初不注重身體的鍛煉和保養。

這裏我們又要向大家提出一個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的問題:那就是你會鍛煉嗎?

關於如何鍛煉,首先要懂得為自身個性化特點量身定製一個好的鍛煉方案。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特點、體質因素、興趣愛好因素等是需要引入最適宜自身的不同鍛煉項目及鍛煉內容的。

一般來說,氣功太極健身運動及瑜伽禪坐是對一切人普遍皆適宜的鍛煉方式。其它就不一定,要依實際情況而定。能得到真正的中醫氣功養生專家的指導或按真正的中醫氣功養生專家所創的有完整套路的,並具體根據每個人的個性化特點而有針對性製定的室內養生運動保健操進行鍛煉,效果是最好的。

此外堅持每天早餐,中餐之後的20分鍾左右的散步,這是非常簡便易行而收效極大的促進機體消化吸收所吃進食物的舉措,若能懂得學習並踐行太極氣功及靜心入定雙盤瑜伽打坐的養生鍛煉方法,那鍛煉養生就會更有成效;

第二是要懂得並堅持鍛煉。懂得鍛煉的適宜強度,運動強度要適中,既不能太過,太過不但不會帶來健康,而且會極大的損害健康;也不能不足,不足則效果甚微,甚至無效。

第三是懂得鍛煉的適宜時間安排。根據每天早中晚的氣候及天時的特點和四季氣候及天時的特點來製定鍛煉的時間安排。

要懂得久坐久臥皆傷身,會傷筋骨和經絡血氣運行。所以每天除了要有根據自身的個性化特點而有針對性製定的,有效而完備的鍛煉形式及套路,固定一小時左右的集中鍛煉時間以外,必須知道,每坐五十分鍾左右就必須起來活動三到五分鍾的筋骨和血脈。同時也讓大腦獲得必要的休息和調節,方能更好的提升大腦的工作效率。絕不要錯誤的認為每天已經集中鍛煉了一小時,其他時間就不用再鍛煉了。

此外,鍛煉時應當是在入靜、放鬆、坦然的心境下進行,特別是應當引入層次高一些的吐納、丹道、氣脈的功法鍛煉。隻要不下雨、不刮大風,每天必須到空氣好、環境好的地方進行戶外活動鍛煉最少兩次。另外在空氣好、環境好的地方,能在入靜、坦然的心境下散散步,每天兩次,每次半小時左右也是效果極好的。若遇到下雨天,則必須在戶內堅持進行鍛煉活動。如在入靜、坦然的心境下做氣功自我按摩操,甚至各種活動筋骨的簡易體操,比如下蹲、輕跳、擴胸、彎腰、踢腿、甩手等運動。在室內進行鍛煉的有效功方法套路很多,比如,拉筋正骨操,拍打按摩操,氣功太極手,馬步16字真言功,蹲牆強腎功,雙手後掌心腎俞按摩強腎功(同時配合微馬步墊腳尖上下抖動腰部),針灸按摩,足療桑拿,以及雙盤禪定打坐修煉,少食、斷食修煉和高層次的服氣辟穀修煉等等,可以選擇幾種適合於自己的種類項目進行身體鍛煉及養生修煉。

總之切記:最好每日都能堅持必要的運動鍛煉!如上所述:必要的運動鍛煉能大大改善自身機體對營養攝取的狀況,也是改善睡眠,通筋活血,強筋健骨,提高自身抗病免疫機製,增強自身機體自我修複功能的最有效的、最必需的方法。為什麽有句老話會說:病殘老馬難過冬?其道理在於:一方麵冬天天氣寒冷,易導致受寒著涼感冒,引發老弱體虛者的並發綜合症;另一方麵,主要還在於冬天天氣寒冷,首先會導致人的血管、經脈收縮,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不暢,血脈不通,經絡不暢,筋骨僵硬,進而導致人的機體各種吸收代謝功能減弱,人的機體的免疫抗病功能和自修複功能也就大大被削弱,這對於老弱體虛者來說就是較為嚴重不利的事情。但在冬日,通過每天都能保證有不間斷的適當運動鍛煉(比如每隔40-50分鍾,就要起來走走,適當做一做運動),則可以有效避免這種不利因素的發生而安然過冬。所以,冬日的運動鍛煉對老弱體虛者尤為重要。

5、真正懂得保障適當的睡眠及高效的休息

有句名言說: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學習和工作。 這確實是一句深諳工作、學習和休息之間關係的名言。在休息好的情況下,一小時的學習、工作效率遠遠勝過,休息不好的情況下,若幹小時的學習、工作效率。一個人即使再忙,再有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也不要放棄勞逸結合,甚至占用睡眠休息時間來加班加點的學習和工作。偶爾為之,還無大礙。但如果經常如此,這就是得不償失、事倍功半的有害無益的方法。這種做法,既損傷身體,又無效率。真正懂得如何休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是為什麽人們經常會陷入一種被動而無效的休息陷阱。那麽,什麽是真正高效而又無任何副作用的休息呢?首先我們來說說怎麽樣才叫做懂得睡眠。一是要懂得什麽時候睡?並要按時睡;二是要懂得睡多長時間?這是因人而異的。不同年齡的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不同的。睡眠不是越多越好,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損傷,但睡眠過多,同樣也導致身體損傷。隻有適當的睡眠才會對身心有益。一般來說,兒童需要十小時的睡眠,青少年需要八小時睡眠,青壯年隻需要七小時的睡眠,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隻需要五到六小時的睡眠。睡眠過多,會嚴重損傷腦細胞,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容易造成老年癡呆症。何時上床睡覺的時間也很重要,一般來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非常好的順應自然的智慧方法。

熬夜是十分損傷身體的。哪怕是通過次日晚起,睡懶覺的方式,也不可能把損傷的身體補回來。人的機體的五髒六腑及各個生理係統,都需要在夜晚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中醫告訴我們,我們的肝髒係統隻在晚上九點半到淩晨三點才進行營造氣血的工作,並且要在睡眠和深度的休息狀態中進行。長期熬夜者,最明顯的身體損傷就是導致嚴重的氣血不足。女性要注重養氣血,男性要注重養精保腎。男性養精保腎的最重要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天經絡穴位子午流注運行到了腎經當值的酉時(即每天下午的5-7點)進行。中醫還告訴我們:每天夜晚,機體休養生息最重要的時間段是晚上的11點到淩晨的三點,這四個小時。睡眠是機體得以進行休養生息有效而普通的方法,更為有效的高層次方法,則是在這個時段進入深層次靜心入定的雙盤打坐修煉。高手通過進行極高層次的靜心入定的修煉,隻需要五分鍾,機體所獲得的休養生息的效果就可以勝過十小時以上深度的睡眠所達到的效果。

下麵我們來談談什麽是真正高效而又無任何副作用的休息。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擾:當睡了十幾個小時起來仍然覺得疲累;當花了不少錢去旅遊散心,卻沒有增加生活的激情;出去K歌和逛遊樂園等休閑娛樂活動並沒有使自己更開心。本來,休息應該是使一個人擺脫疲勞、放鬆神經、使精神重振、精力充沛。但如果你所用的休息方式不恰當就能導致上述的困擾。選用不恰當的休息方式就好比想借酒消愁,會愁更愁一樣,使得身心更加得不到休息和放鬆。我們要首先懂得精神的疲乏和心累與身體肌肉和筋骨的疲乏勞累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身體肌肉和筋骨的疲乏勞累是比較容易通過休息而獲得恢複的,而精神的疲乏和心累就比較不容易通過休息而獲得恢複。後者往往可以通過睡眠或是躺下休息的方式就能見效,因為這種疲乏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以及肌肉組織內釋放完了儲存的能量。通過睡覺和短暫的休息就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而要想消除精神的疲乏和心累,就必須采用與精神心靈相關相應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隻是采用睡眠或尋求娛樂、閑散的方式。如此,往往會使人變得懶散和精神不振。一般來說,消除精神疲乏和心累最好的方式就是上述提到的,采用深層次的靜心入定雙盤打坐的禪修方式。這種方式,不但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而且能使身心的疲乏得到全方位的消解,並能夠不斷提升精神靈性的生命層次。其深層次的機理,有待下麵禪修的專題講座中給予銓釋。

這裏有一點經驗之談也極為重要,那就是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所以,如果你要是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的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5](引自網絡文章你會休息嗎?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作者失名 網址是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the-most-effective-way-to-have-a-rest.html,2010.6.29生活健康)

還有,因為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往往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大腦工作和休息生養的作用機製是在此起彼伏的互動、互助、互補中進行並完成的。同組大腦細胞工作的持續時間一般就是幾分鍾,之後需要進行幾分鍾的類似充電的休息生養,才得以再進行工作。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左手適當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正確相應的變換人的活動可以獲得一種更積極的休息方式。[6][(俄)伊萬.米哈伊諾維奇.謝切諾夫《思想要素》]

這就是另一個極重要的必須懂得的高效休息與工作學習的方法和機理。

上述兩種方法,都是真正懂得高效休息的智慧經驗方法。

更進一步說,人其實是可以不需要睡眠的。比如,靜心入定的禪修層次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的禪修高手,就能進入所謂神滿不思睡的辟眠狀態。這就是為什麽有些高人可以長期不睡覺,或者一天隻睡很短的時間,還能長期保持精氣神飽滿 、智慧及精力充盈。

6、知冷暖並懂得善於選擇及調適順應自身的環境

即懂得善於選擇及調適順應自身的人際環境風水(即獲得良好人緣和人際關係氛圍,聚集並獲取良好的人氣)、居住環境風水(包括居家的內部環境、風水與居家周邊的環境、風水),知曉並順應自己身處的自然環境(包括天氣變化、冷暖、燥濕等等)

懂得根據四時、節氣及當日的天氣冷暖變化,結合人體生理特征及當下自身的身體狀況來著衣、蓋被等。除了病從口入以外,現代人的許多病症都是因為不懂得根據天氣變化及四時變換的情況,正確的著衣、保暖、禦寒所致。得病以後,要懂得不同的病,要著重相應保暖不同的部位。此外,還要懂得機體受寒遭病菌入侵後,一般有五至七天的潛伏期,這就是許多人由於受寒致病,但往往卻不自知的緣故。

關於穿衣保暖的學問,要懂得春捂秋凍、常常三分寒是一般原則。但不同身體狀況和不同病理情況的著衣保暖護理必須有不同的相應處理。要懂得平時穿衣保暖需要重點嗬護的部位。如前胸後背、腰部、腹部、膝蓋。

比如進入寒冬,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大雪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1、頭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頭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熱量散發也多,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從中醫角度來說,頭為諸陽之匯,也是應該重點做好保暖的部位。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頭部保暖更加重要,對預防腦卒中等很有幫助。

2、腳

而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此外要懂得穿厚襪-圍巾-戴帽子養生奧秘。圍巾、帽子出了修飾,增加美感,重要的是對養生非常有益。特別是寒冷的冬季尤其重要!

一、穿厚襪子 身體通過腳,承上啟下連接大地母親的能量。常言道,寒從腳起,腳暖全身暖。

二、圍巾 冬天頸部要保護好,不能受涼。頸部是人體的一個很重要的通道,上至頭下至胸,各個組織係統相互作用,緊密連接。頸部有豐富的淋巴、血管及神經。胸腔裏的胸腺肽,主管人體免疫功能,還有心髒、肺髒。所以保護頸部不要受寒,非常重要。

寒則凝,凝則瘀,瘀則堵

熱則散,散則流,流則通

三、戴帽子

心髒內科專家說:

(1)氣溫低於攝氏15度時

人體有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出去。

(2)氣溫低於攝氏10度時

人體有1/2的熱量從頭部散發出去。

(3)氣溫低於攝氏4度時

人體3/4的熱量從頭部散發出去。

如果身體暖和,但頭部沒有適當性的保暖,心髒就要把血送到頭部,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天冷了,一定要帶上個帽子!這樣做很重要,不僅僅是耐寒保暖,抗感冒的問題,而是有效預防腦中風和心腦血管發生意外,攸關性命的問題。[7](此段冬日保暖文字引自漆亞平先生網文)

總之,博大精深的中醫養生智慧還告訴了我們許多重要的方麵,比如,秋冬養陰,春夏補陽、冬吃蘿卜夏吃薑、春捂秋寒、三分饑、三分寒、十二經脈子午流注、髒俯與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五髒與五音,五味與五髒,五方與五髒的關係等。

此外,上世紀七十年代,表達藝術治療才被認為是一種學科、一種教育、娛樂及心理治療的形式。它包含遊戲、音樂、繪畫、沙盤、舞蹈、戲劇、即興表演、生態藝術、靜觀正念等非言語為主的療法方式。表達藝術治療作為一項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盛行的心理治療技術和療愈方式,但在中國的中醫中早就采用了這些方法的治療與養生作用。唱歌、撫琴的暗氣功機理。融舞蹈、戲劇、即興表演等為一體的自發功療愈法。

總之,博大精深的中醫養生智慧還告訴了我們許多重要的方麵,比如,秋冬養陰,春夏補陽、冬吃蘿卜夏吃薑、春捂秋寒、三分饑、三分寒、十二經脈子午流注、髒俯與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五髒與五音,五味與五髒,五方與五髒的關係等。

五音與五髒

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左傳》中更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

下麵簡要介紹五樂音的特點:

拿五樂音來講,宮、商、角、徵、羽(讀音為gōng shāng ju zhǐ yǔ)是我國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類似現在簡譜中的1、2、3、5、6。即宮音等於1(Do),商音等於2(Re),角音等於3(Mi),徵音等於5(Sol),羽音等於6(La),亦稱作五音。五音: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階分屬五行的屬性為:土(宮-1)、金(商-2)、木(角-3)、火(徵-5)、水(羽-6)。

其各入一髒,在五樂音(宮1=C,商1=D,角1=E,徵1=G,羽1=A)中,其中宮屬土為脾音,商屬金為肺音,角屬木為肝音,徵屬火為心音,羽屬水為腎音。

百病生於氣!這個氣不僅是情緒,五髒的髒氣也包含其中。根據每個人自身的身體結構不同,五髒在髒氣上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就可以使用五音防病、治病及養身。當然,我們並不僅僅是用某個單音去調理某個髒器,而是運用聲音的同頻共振原理及五行綜合原理,運用其相生、相克,又相互製約的機製,五音搭配組合,適當突出某一種音頻率(即音調)、振幅(即音響)和旋律、節奏的組合來打通穴竅氣脈,調和身體。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音樂中讓曲調、情誌、髒氣共鳴互動,達到震蕩血脈、通暢精神和經絡氣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的振動頻率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頻率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的同頻共振與共鳴。當音樂的振動波恰好與人體內髒所需要修複調理的頻率一致(心律、呼吸、血壓、脈搏、情緒波動等),那麽,音樂的療愈作用就會發揮。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用樂如用藥:音樂可以舒體悅心,流通氣血,宣導經絡,與藥物治療一樣,對人體有調治的能力。用音樂治療,也有正治與反治。讓情緒興奮者聽平和憂傷的樂曲,是最常用的方法,還可以使樂曲與情緒同步,幫聽者宣泄過多的不良情緒,例如以如泣如訴的樂曲帶走悲傷、以快節奏的音樂發泄過度興奮的情緒。等等。

音樂有歸經、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具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而且音樂需要炮製,同樣的樂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節奏、力度、和聲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藥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區別一樣。

比音樂療愈,更高層次的是音密咒語的療愈。高層次的正修行者應用密音咒語外可以叩開,直通天地宇宙間高維心靈全息信息能量道場陀羅尼的特殊隧道、靈性通道直接與高維大成就者心靈溝通與對接,內可以導通和啟動自身高度自洽完備的經脈通道,自動進行自我療愈,自我修複,自我更新和完善。聲音具有奇特而強大的穿透力和共振作用,具有極精細的調理能力。因此是打通經絡,調理疏導經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咒語是聲音裏麵最極致的攜帶的靈性氣息和能量的音。

下麵介紹兩個咒語:

一個是中醫養生、治病的噓 嗬 呼 呬 吹 嘻六字大明咒:

上古先賢告知我們,念嗬音可以強健心髒功能,療愈心髒疾病;念噓音可以強肝治肝病;念呼音可以調理、治療三焦脾胃病症和強健三焦脾胃,念呬音可以強肺、念吹音可以強腎,念嘻音可以調理、強健三焦的深邃機理。這個法門最原始是跟著佛法傳到中國來的,佛家天台宗的祖師們最先加以應用。後來的中國的道家也加以引入。古有歌訣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嗬心火自閑。秋呬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

中醫更開發了一整套完備的六字訣養生、療愈、治病方法。噓 嗬 呼 呬 吹 嘻 堪稱是中醫養生、療愈、治病的六字大明咒。

衛生歌

春噓明目夏嗬心,秋呬冬吹肺腎寧。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

發宜常梳氣宜斂,齒宜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麵。

這首衛生歌是唐代名醫孫思邈,按五行相生的順序,配合四時季節所編。

另外一個是佛教的根本咒之一 嗡(唵)啊吽。音遍滿一切處。宇宙中最根本的頻率就是嗡音,宇宙中的所有發音物體,所發出的音頻充滿各處,其共振的音頻就是嗡音。嗡音又為天部音,此音可以調動宇宙的原始生命能量。南懷瑾認為:嗡通唵字是宇宙原始生命能量的根本音。它含有無窮、無盡的功能。在人體而言,它是頭頂內部的音聲。和人們掩蓋耳朵時,自己所聽到心髒與血脈流動的聲音相近。所以凡念誦唵字部發音的咒語,必須要懂得它發音機括的妙用。最低效果,它可以使頭腦清醒、精神振發。如是傷風感冒,連續不斷地念此字音,可以使頭部發汗,得到不藥而愈的效果。

阿字,是宇宙開辟,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它具有無量、無際的功能。同時,阿字是開口音,是世界一切生命,開始散發的音聲。例如中國佛教淨土宗的念誦阿彌陀佛,便是屬於密宗阿部的開口音。也可以說,它是蓮花部基本的聲密。如果能夠懂得連用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開身體內髒的脈結,同時可以清理腑髒之間的各種宿疾。真能了解而合法修習,久而久之,自然可以體會到內髒氣脈震動的效果。

吽字,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的根本音,也可以說是形而上天部的音聲;嗡字,是物理世間的地部的音聲;啊字,是人部的音聲,是人與動物生命之間的開口音。在人體而言,吽字是丹田的音聲。如果懂得以吽部音來念誦,可以震開脈結,啟動開發新的生機。最低限度,也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例如東密藏密共同所傳的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它便概括了唵字與吽字的咒身,至於其中嘛、呢、叭、咪四字之音,都是阿部音變化的妙用。

總之,有關密宗咒語與音聲神秘作用,以及咒語的音聲與人體的奧秘關係,的確不是支言片語可盡其妙。據密宗的說法與顯教經論的教義來說,咒語的秘密隻有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了解,而證到八地以上的菩薩,也才能宣說咒語。

以上這便是《黃帝內經》所提出的五音療疾及音韻療養的身心基礎。

同理五味與五髒:酸生(入)肝;苦生(入)心;甘生(入)脾;辛生(入)肺;鹹生(入)腎;運用其性味相生、相克,又相互製約的機製,同頻共振、同性類象、同氣相求的原理,五味搭配組合,來打通穴竅氣脈,調和身體。

五色與五髒:綠(入)肝;紅(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運用其色性相生、相克,又相互製約的機製,同頻共振、同性類象、同氣相求的原理,五色搭配組合,來打通穴竅氣脈,調和身體。

五方與五髒:東方生肝木;南方生心火;中央生脾土;西方生肺金;北方生腎水。

五情與五髒: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7、須懂基本的醫道、用藥及中醫的基本治療與護理方法

應當深切知曉和記住:凡藥均有副作用,藥效越強的藥其副作用也必然越大。藥物及醫院對慢性病都是隻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更主要的治療途徑不是靠藥物和醫院,而主要是靠自身正確的保養即通過調心正念、均衡適量的飲食營養、達到必要量的運動鍛煉(比如氣功健身呼吸操、太極拳等最為有效)、較為嚴格的生活起居飲食的節奏和歸一化(比如按時吃飯,服藥、按時起居、鍛煉、做自我按摩操等)即便是對中老年人心血管、高血壓等較為依賴藥物的慢性疾病,最重要的治療方法還是要通過調心、去除不良的心理意識,通過鍛煉,加強營養,生活有條理歸一化的方式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療途徑。切忌過分依賴藥物和醫院;切忌寄希望於神醫、神藥而放棄最重要的自身調養治療方法。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治療任何中等以上疾病和慢性病的神醫和神藥,寄希望於此的想法也是屬於必須去除的不良心理意識。當今的醫院多是以賺錢為本,而當今的許多醫生,哪怕是所謂的主任醫師,甚至專家,大多數是單向性而非全麵發展的醫生,特別是從事西醫的醫生,他們除了對本專業、本科室的疾病,在狹窄的本專業的藥理、病理、手術等治療方麵是專家外,對於非本專業的,特別是如何從係統、整體、綜合、全麵的角度去指導並提出一個完備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特別護理、飲食營養、鍛煉、調心正念、生活規律等係統綜合的療愈和護理方麵則大多數都是無知的,極少數懂得的人則不會輕易對患者花太多精力時間加以指導。何況現在的許多醫務人員,從醫生到護士都是要圖利的,不大負責任的。更有甚者,有些醫生給病人治病,本來100錢能治好的病,卻要讓病人化1000元才行,比如可做可不做的化驗檢查要讓病人做,普通的而很有療效的藥不用,而要給病人開最高端,價錢十分貴的藥等等,病人多化了冤枉錢,是小事,能治好病,就是萬幸,有些病人不但花了冤枉錢,還沒有把病治好,反而越治越重。可見不能迷信醫生和醫院,醫生和醫院是不大靠得住的,關鍵得靠自己,由此就是要深深懂得在當前世道下,一個人能獲得較為完備的醫學及養生之道,或者至少能懂得基本的醫療救治、醫學及養生保健常識和理論的極其重要性。隻有特殊情況下,比如某些情況的急救、作必要的醫療檢查化驗等時,醫院才是必要的,除此以外,凡在醫院多待一天,人就受害一天。加之醫院的空氣不可能好,醫院的氣氛和環境等因素對人都有較大不利影響。

對於急性的病症,如急性的炎症以及嚴重的外傷,在碰不到高手中醫的情況,可以采用西醫使用抗生素和手術的高效、快捷的處理方法。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一旦病症的急性期已緩解,就應當更多采用中醫的治療與護理方法。須知,西藥的抗生素因其藥性很強,所以其副作用也非常大。同種抗生素在同樣的劑量下殺滅同種細菌的有效作用時間,一般來說隻有七天。超過七天,哪怕是細菌沒有被殺滅,炎症未全消,必須換一種新抗生素或者停用抗生素(如果炎症的急性期已經有效被控製住、急症已有所緩解),應當馬上采取中醫藥的治療和全麵綜合的護理。須知,中草藥的藥性雖不是很強,但是它可以同時殺滅細菌和病毒,其毒副作用小並且藥效的持續時間比西藥長。所謂中醫藥的治療和全麵綜合的護理,就包括養心安心;有規律的作息,比如按時吃飯、服藥、睡覺;對所處環境的正確應對和冷暖及時細致的調整;正確的營養飲食;必要的活動、鍛煉,病情較重,不能活動及鍛煉,可采用由護理人員給予必要的推拿、拍打、按摩、針灸等等措施,幫助病人通經活絡。

對於大多數疾病,特別是慢性病,切記:最好是去看中醫,不過一定要找到真正高明的中醫,否則療效往往不及好的西醫。但始終要記住:西醫的副作用往往遠遠大於中醫的副作用。所謂副作用,主要是指:對人體自身免疫係統和自我修複機製的摧殘破壞作用及其潛在的其它隱患。

總之,在當今懂得基本的醫道、用藥及中醫的基本治療與護理方法常識已變得極為必要和迫切。因為除了上述的當今醫療體製的弊端及當今醫德的缺失問題外,當今的食品安全及環境也極為堪憂。

1、生存環境條件諸多潛在危機;當今的食品安全及環境也極為堪憂。當今的蔬菜水果以及糧油製品,最起碼都是用超標的化肥,農藥及植物催長激素生產出來的。還不要說添加諸如膨大素、增甜劑、增色素、催熟劑、香精和防腐劑等其它毒素了。當今的雞、鴨、牛、羊、魚除了是吃這些植物作為食物,還最起碼要添加服食超量的動物催長素和抗生素。還不要說添加諸如蘇丹紅、瘦肉精、烏骨藥、避孕藥等其它毒素了。其實在日常食品中最毒的是雞蛋和牛奶。因為蛋雞和奶牛還要被額外添服超量的催奶和催蛋的性激素及超大劑量的抗生素。還不要說添加諸如三聚氰氨、增色素、香精和防腐劑等其它毒素了。此外,當今水汙染及空氣汙染也十分令人堪憂。比如嚴重的江湖汙染、城市地下水汙染及嚴重的霧霾等等。如此令人堪憂的健康生存環境,一不小心,人的健康就可能受到危害。

2、來自醫療體係的商業化以及當今醫療體製的弊端和當今醫德的缺失問題使人們不能病也病不起;

3、社會競爭的壓力以及人際關係的日愈緊張,誠信漸失,公平正義不在,社會競爭變得日趨惡性化。加之世風日下,物欲橫流,過分自私及工於心計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劇增,人倫漸失,親情不在、友誼不在、誠信不在。道德危機日漸深重所導致的人們普遍的焦慮和浮躁,焦慮症、失眠症及潛在的精神疾患者日愈增多,人們精神家園缺失,心靈無家可歸現象日愈加劇。人們急切的希望獲得自身心靈精神境界的提升,企盼獲得完備美好的精神家園。這就必須引入正修行的修心養性機製。

如果說世上有神藥、神療的話,那善於從事良好的氣功修煉,建立起一整套適合於自己個性化特點的氣功鍛煉方法,如氣功呼吸操,氣功按摩、拍打,針灸、拉筋保健操,氣功太極拳、太極手、雙盤禪定打坐修煉以及少食、斷食修煉和高層次的服氣辟穀修煉等,則真正可稱得上是能夠對任何慢性病,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呼吸係統疾病、肝腎疾病、腸胃疾病,甚至癌症等才真正堪稱是有神奇療效的神醫神藥。此外,要深知,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氣療,氣療不如心療。養生治病的最高層次是修心養性。除此以外別無神藥可言。當然在鍛煉的同時,必須以調心正念、飲食營養、生活有規律、恰當的藥物治療等同時進行,這些重要方麵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某一個方麵沒做好,都將嚴重影響治療及康複的效果。中醫對病症的治療一般分為兩個方麵:一個是治療方麵,另一個就叫養病。急症期過後的治療,都叫養病。這裏所突出的一個養字,就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治病療愈的智慧所在。

為便於記憶,綜上而言的養生之道就可概括為一首養生六要歌謠,即:

養生有六要,常須勤關照。

一曰作息律,按時起食居。

二曰常鍛煉,筋骨勤活煉。

三曰營養食,勿偏三分饑。

四知天地理,風水寒熱宜。

五曰善休息,定靜補足眠。

六曰善調心, 內守病安侵?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發或摘引,但請注明出處。謝謝!

注釋

[1]李衛東《終極之門《黃帝內經》謎局大揭底》

[2](同[1])

[3](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

[4]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5]引自網絡文章你會休息嗎?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作者失名網址是

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the-most-effective-way-to-have-a-rest.html,2010.6.29生活健康

[6](俄)伊萬.米哈伊諾維奇.謝切諾夫《思想要素》

[7] 此段冬日保暖文字引自漆亞平先生網文

參考文獻

1、《彭鑫博士話養生》

2、馬悅淩《不生病的智慧》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7-08-01 出版

3、中裏巴人《求醫不如求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04出版

4、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完整版》(人體使用手冊1+人體複原工程2+人體使用手冊3)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年04月出版

5、艾寧《問中醫幾度秋涼》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9出版

6、劉力紅《思考中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 2017年02月01日第四版

7、彭奕竣原著《中醫之鑰》1993年台灣出版

8、徐文兵《〈黃帝內經〉的智慧》(視頻講座)

9、楊 力 《周易與中醫學》

10、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