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裏人家的院子

讀書不求甚解,喝茶不問綠紅。種花種果又種菜,管它春夏秋冬。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簡單探討一下人工智能發展和美國電力供應問題

(2025-09-29 08:54:34) 下一個

今天是周一,雖然我退休了,但是仍然沒有徹底做一個社會閑散人員,所以還是有點俗務需要照應處理。所以沒有時間詳細探討這個問題。但是看到論壇上有人認為美帝又藥丸了,所以還是決定說幾句。

有人好像把某東西,比如電力,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有供應壓力看成了美帝的軟肋,其實是對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對美國經濟,或者廣泛意義的現代經濟運轉邏輯缺乏了解。

為什麽?因為在國內幾十年前那個短缺經濟環境成長起來的人,很容易有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供應才是根本。豈不知需求才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人有通信需求,才有了烽火傳信,飛鴿傳書,才有驛站,才有了郵差,才有了電話,才有了微信,才有了許許多多的產業。

作為一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不是人口最大國,所以豬肉米飯麵條的絕對產量肯定不是第一),美國的基礎設施是幾十年上百年前就完成了。電力供應也一樣,盡管中國人口是美國很多倍,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人類曆史上罕見的大發展,但是因為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的限製,人均用電量依然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美國的電力浪費,是世人公知的。巨大的辦公樓24小時空調不關,大夏天把人凍的要帶外套。顯然在沒有新需求的情況下,繼續大幹快上,不光浪費資源,也不可能獲得合理投資回報。美國很慶幸,地方政府花錢要議會投票,不能隨便浪費財政資金。不然也會如同祖國那樣,繼續大幹快上,大搞電力等基礎建設,出現拍腦袋決定,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父母官。

那麽一旦出現需求,美國這個平時慢吞吞的國家,反應慢嗎?英偉達發明了GPU,以前需求不大,因為沒有發現除了遊戲機挖礦機以外的其他需求。但是自從OPENAI 的GPT 橫空出世,震驚世界以來,大家發現:哇!這玩意可了不得!馬上把英偉達的股票炒上了天。連帶帶動了一大批關聯企業和行業。這其中就包括了幾十年來早就不被投資人和資本市場看好的電力設備,核電,供電等企業,如今被大家炒的火熱的VST不就是這樣的?這樣以來,原來找不到出路的嚴重供過於求的天然氣行業,燃氣輪機,等供電設備企業也突然有了額外需求,可以開足馬力大幹快上而不擔心需求不足會虧錢了。

所以說,突然發現今後很多年,美國電力市場有了巨大的供應缺口,有了投資需求,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啊。電力這個行業,和飯館子,理發店,等服務產業一樣,不容把就業機會出口或者轉包到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而且一旦出現,這種就業機會基本上是永久的。這些相關行業會帶火了投資、設備、基建、等許多下遊產業。

這正如下麵這段黃仁勳接受interview的對話所說,我們應該把這種需求看做是發展機會,而不是災難。尤其是在一個不缺資金,不缺技術,需要很多不可轉移,可持續的好工作的國家,即當今的美帝:

格斯特納:全球GDP曾在2000多年時間裏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工業革命後開始加速增長,數字革命又進一步推動其加速。現在人工智能革命將進一步推動GDP增長,因為我們將擁有數十億個人工智能同事協助工作。如果GDP是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函數,那麽人工智能必然會加速GDP增長。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黃仁勳:完全正確。人工智能技術催生了人工智能智能體這一新興產業,OpenAI是曆史上收入增長最快的公司,其收入呈指數級增長。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基礎設施支持,因此我們所在的行業在不斷增長,能源、電力等底層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這就像是能源行業的文藝複興,核能、燃氣輪機等領域都在快速發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