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又是《雨之味》

(2025-08-23 09:31:35) 下一個

起初搬來這裏前,問及此地的短缺,朋友告訴我缺水。十幾年過後,說法被顛覆。這不,淅淅瀝瀝連著淌了十幾二十日,好在是,都在夜歸後的晚間,無礙白天的日作。

林間的輕柔是秋蟲的呢噥,也有鳥兒的婉約,在林的深底。濕漉的野,靜躺著,仿佛繼續在為平和的一切,輕語默誦。

網頁打開,又看見她的文。一晃多年,依舊綺麗。想到曾經交往裏說及過文思文意文段文章乃至標點符號的功用,依然內懷著對她不一樣的尊敬。有些東西啊,走過歲月後,更見真章。那不,四十一個字的段落,如詩如頌,且用了八個不同的標點符號,依稀裏我知道,她專門寫給我的散文是分了時段見空寫下的。裏間思路有斷開,文意卻是相連的。那種標點符號的使用,正是我們交流溝通後不一樣的用度。這樣的用度其實是有機理的,也有膽子的,不然不敢如此用,用來構建和突破。當然,那組文字與標點符號的運用和文意文韻,氣息胸脈也是聯動的。否則,單純的為用而用就會顯得造作和別捏,落了身價和格調。

另有一位文字詩歌好手,也曾推薦給我一篇今年全美詩歌評選一等獎的作品。詩歌裏我也見到了類似對於詩歌文字字數、段落、空格的用度。如今,現代詩和超現代樣的作品,很多都是西式的,什麽八步韻,十音調,抑揚格的,其實中國類似的早就也有了。一般人的詩段我們常見到不用任何標點符號的,中國古時也沒有,於是等於沒得說。沒得說裏呢,道理章法手段邏輯一樣不缺地存在著。用度不一而已。

澳洲好友。

跟她專門談起過攝影,因為了解夠深也是認識久了。就說起黑白照片。我們那時,誰家裏黑白照片作品多,才夠檔次。畢竟,顏色更容易“騙人”。我想她開始轉拍不少黑白的作品,和我們曾經的交流有關。

 

我多年的老友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位在世界最頂級的攝影沙龍大獎上獲得金獎及攝影大師稱號的人。

朋友的作品。和澳洲那位在現實主義作品方麵,雷同。但風格不一。

我在澳洲有個朋友,文字詩歌都很棒,我們結緣於書刊出版的編輯工作。後來才知道,她當過兵,後來進了大學的英美文學係,同時鍾愛攝影藝術。這拉近了我們可有的話題和距離。我和她好像談過一些影視作品的觀後感,也談過人世人情,俗雅貴賤,但就是好像沒有說起過音樂的相關。也許都是門外漢的緣故。十多年前看到她的作品時我就說,那種眼光犀利,手法獨到,意誌堅拔,內意俊俏必然會造就不同凡響的成就。她,自然是謙恭一番,自感欠缺。事實呢?如今在澳洲已是名聲大作,不變的隻是她依然的柔靜,淡然於謙和。油管上有最近為她舉辦的大型頂級攝影展,也曾問她討要轉發權,但這都不是關鍵。要點隻在兩處:我沒看錯,即便在她隻是“玩玩”和“消遣“的時候;還有就是我向她介紹了達達主義的概念,還把要點係在了架構和解構的議題上。轉了個彎這麽說,是因為少為人知的達達主義是許多眾多近代現代後現代藝術概念和宗旨的極其重要的源頭之一。我對達達主義的推崇來自於我對文化之於語言的關係,因為從嬰孩咿咿呀呀的兒語基於木馬晃動的節奏音律涉及了本質,演化開來涉及了音樂、藝術和哲學。我也給她看過達達主義的代表作,兩幅油畫。也假如一個人放開思路抓起筆任思緒飛揚文才飄逸,卻缺了架構的本事,解構的能耐,拿出來的東西就會情緒化而顯得沒有悟達和機理。淺層裏扒拉當然可以,在此之上升進一步就會很難甚至絕無可能了。也是,假象和意念可以隨便,但說作品,則不能。

達達主義最輝煌的作品。Max Ernst 1891-1967.

回到頭裏還想說,那個獲得大獎的詩篇我沒說看法。因為那人似乎非常有名,我不認識人家也沒交流過,談不到位的。約莫裏我能讀到的是詩行變換更替的形式,還有形式底下詩人個體脈息意念行走的腳步。至於為什麽那樣走而不是這樣來,不重要。不同種類的樹會有別於它類的根葉,沒有所謂的不可以或不正常可以用來討論或計較。許多好的詩歌意念詩涵是非常靈動和寬泛的,也可以以一種非常抽象自由的方式伸展肢體於魂魄。硬要定出好壞幾乎不可能,所以有相對的一說:文無第一。

早年也和那位推薦者談及詩格的,有些行段的切割,下拉,字格的空留其實就是一種可被視為標點符號另類使用法度的。用的好壞,因人而異。可以肯定的是,將標點符號用作文字功能拿來舉托行文的,都是高手。這類高手,隻能在其文字長段長久篤信守一的行走細微裏覓見。

這是我重讀好友舊文後的又一番回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