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國,中華文明

(2024-12-24 18:05:50) 下一個

 

 我想把我移居美國之後原來的國家稱之為故國,可在李煜的《虞美人》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故國明顯是指已經滅亡了的國家。中學語文學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故國也是指已經滅亡了的國家。除此之外,故國就沒有別的意思了嗎?查了一下,故國也指故鄉,家鄉,舊都,古城,等等,最重要的是,故國也指曆史悠久的國家。這樣,我把我的故鄉所在的那個曆史悠久的中國稱作故國,這就一點毛病也沒有了。

其實,我的故鄉所在地就是中國的一個犄角旮旯,當中國還叫赤縣、華夏、神州、海內、天下、中原的時候,我總覺得都沒有把我們家鄉算進去,還蓋個大牆給我們擋在外麵,時不時地把我們劃歸蠻夷。夏商周春秋戰國跟我們都沒什麽關係,戰國七雄跟我們無關,就是屬於戰國的邊角餘料的燕國也經常沒把我們包括進去。秦漢西晉元明清的時候我們家鄉還是在大一統的中國之內的,但隋唐的時候就不是了,唐朝的時候是和高句麗爭來爭去的一個緩衝帶,而整個宋朝跟我們老家壓根就一點關係都沒有。北宋的時候我們是屬於大遼國,盡管我們聽評書《楊家將》的時候也隨著大家一起痛恨韓昌和蕭太後。而南宋的時候我們是屬於大金國,金庸在《射雕英雄傳》裏編故事的時候可以寫得慷慨激昂、愛憎分明,人家老家就在南宋。聽評書《嶽飛傳》時,我和小夥伴們也照樣痛恨金狗犯“我”大宋,好在沒有人質問我們:“你也配姓趙?”

元清兩朝的統治者不是漢族是蒙滿,“滿蒙是一家”,具體一點應該說來自滿蒙的統治者是一家:滿族的皇帝蒙族的皇後。儒家講究三綱五常,“惟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我們的朝代更替不是通過選舉而是通過暴力脅迫和殺人實現的,改朝換代時,儒家信徒是不是最為積極地受命於新天子的那一夥人?作為大明遺民當年他們是願意還是不願意甚至反抗剃頭留辮子?當年反清複明的義士們,他們的後代不知有多少最後也對大清有歸屬感。電影裏有清朝人大辮子被強行剪掉,大哭對不起祖宗的,很明顯是對不起清朝時的祖宗而不是明朝時的祖宗。我媽說當她嫁到我們家的時候,我們村的一個老頭還留著一個小辮,拒絕剪頭。後來有人很高明地稱呼中國人是“中華民族”,包括至少56個民族。需要我們一致對外時,就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以前興過,現在要再興一次,實現雙興,就是興兩次。

1932-1945年我們老家是滿洲國統治,1945年日本戰敗滿洲國倒國時,我們老家的滿洲國遺民們很無感,人們痛心疾首的可能是因為他們積攢的鈔票作廢而沒錢買地了,但其中的有些人又感到很幸運,因為兩年之後打土豪的時候他們因為未買成地而未劃歸地主,也就躲過一劫。1949年以後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5-1949年之間國共之間來回拉鋸,我們老鄉們都不知道我們該叫什麽國了,理論上還是應該是中華民國。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都叫中國。當年剛到美國時,同一樓層裏有一個來自台灣的小女孩,有人問它是不是中國人: “Are you Chinese?”“I am Taiwanese”,從此我學會了一個新的英文詞Taiwanese,也沒有聽清她在Taiwanese前麵是不是加了一個“a”。很明顯,她的歸屬感是台灣,而不是中國,可能她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

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應該以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中國曆史悠久,擁有燦爛的文明,有四大發明,是四大文明古國。後來得知在這四大文明古國裏我們中華文明時間是最短的;再後來又學會了一種驕傲叫做文明不間斷:兩千年前古人說的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現在還能讀能寫能用。不像埃及的那些子孫們,古埃及的字他們都讀不懂。當曆史老師自豪地介紹中華文明的時候,就是著重介紹黃河流域,說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我們是農耕文化,需要有水灌溉,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流域定居,而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來犯,我們就建長城來防禦。我們小夥伴下課一討論,這也跟我們家沒啥關係呀!後來又聽說長江流域是另一個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可這裏離我們家更遠了。

其實當時已經發現了另一個中華文明發源地—西遼河流域,說起來比長江黃河文明還要早一千年呐,隻是地理位置不太好,主要在遼寧內蒙古和長城地帶,這在傳統曆史書裏都是蠻夷之地,與中原地區格格不入。以前的曆史把話說得太死,一點活口都沒留,一直對孩子們講中華文明就是黃河文明,長城是用來抵禦蠻夷對中原的侵襲。可現在突然發現蠻夷之地也有文明,現在有了個好聽的說辭叫北方草原文化,比正統的中原農耕文化還早,這還怎麽跟孩子講?索性就別提了。我們這些遠離中原的孩子們多麽希望我們家也有古文明呀!可惜,我們都走出校門了,很多人可能至今都還不知道,“我們祖上也闊過”,我們小夥伴再也沒有機會下課討論這些祖上文明了。

何為文明?據說國外學者提出冶金術、文字、城市是文明出現的三要素。而我們的中國標準是出現城市、出現階級、出現王權國家,也就是說要有大量人口聚集的地方,要擁有文字和相對豐富精致的語言,還要發展出國家或國家的雛形。西遼河流域最新的考古發掘集中在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西部朝陽市,與內蒙古赤峰市接壤,兩地同屬紅山文化地區。最早是從赤峰發現的,赤峰就是赤色的山峰,紅色的山,當地有很多紅山,所以就命名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時代約為5500年到5000年前之間,是現今發現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雛形。牛河梁遺址具有紅山文化的都邑性質,已經產生了基於公社之上的高一級組織形式,步入了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有人說,“在埃及、印度、兩河流域的文明開始起步的時候,古老的中國同樣迎來了文明的曙光,這曙光就升起在朝陽的牛河梁”。可以說,紅山文化得名於內蒙赤峰,揚名於遼寧朝陽。

文明的出現應該是從物質極大豐富開始的,也就是“吃飽了撐的”。首先要有一定的生產或者製作物質的能力,從而有穩定的物質生活來源和剩餘收益用來交換,這樣就能使人們進行勞動分工。牛河梁是中國最早的玉文化中心,出土的玉器超過300件。牛河梁位於遼寧省朝陽市,當地並不產玉石,來源可能是遼寧岫岩地區,查了一下,現代公路開車5小時的車程。玉石是怎麽運過去的?他們能肩挑200斤玉石走幾百裏山路?也不知道他們那時有沒有馬或者別的什麽可以與人類合作的動物。還有的說玉石可能來自貝加爾湖地區,那就更遠了。不管怎麽說,沒有勞動分工是不可能實現的。

那時還屬於新石器時代,人們是用什麽工具打磨玉器呢?我們老家出產一種青石,質地硬,石匠可以在一塊方石上鑿成一個豬槽子,底部還很粗糙,但兩年後,槽子底部就會被豬舔成光滑的平底。如果埋到地下,1000年以後出土,後人們會驚歎古人工藝精湛,豈不知是人與豬合作的結果。說不定人類粗磨的玉器也是被某種動物弄得極其光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說明石器時代人們還是可以用石頭來琢玉的,不過據說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解玉砂,也叫碾玉砂,隻是古代用碾玉砂的碾壓法已經失傳,以致於現代人蠢到“沒有金剛鑽就不攬瓷器活”的地步。

起初地球上的陸地還是一個整體的時候,應該是已經有了生命但還沒有人類,後來陸地分離,形成幾個大陸,美洲大陸和歐亞大陸分開形成大西洋,據說阿帕拉契亞山脈早在和歐亞大陸分開之前就有了,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山裏的一條小河叫New River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至於西邊的落基山那不過是後來鼓起的一個小包。至於人類,大多認為是從非洲起源的,估計最開始和其它動物一樣每年大遷徙,實在是累了,也覺得沒有必要和這些蠢貨一起混,就走出來了,當然首先到達歐洲了,然後是中東,最後是我們遠東了,這樣,非洲的古埃及文明,中東的兩河流域文明,再往東一點的印度文明,都比最東邊的中華文明更早,似乎能說得通。前兩年又有發表的論文說在歐洲發現了比非洲更古老的人類DNA,所以人類還有可能是從歐洲反流回非洲的。如果哪一天我家挖菜窖的時候挖出更古老的人類DNA,我也可以振臂一呼:“人類是從北美大陸走出去的!”

闖到最東端的中國先民是不是最聰明的?他們是不是因為在原地混不下去了而闖關東?亦或他們更有探索精神向往詩和遠方?據傳說東亞人智商更高,是不是因為他們一路向東見多識廣,聽萬條故事,走萬裏山路?別人試錯成了我們先民的替死鬼,避免我們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別人的成功我們可以借鑒並加以改進。據查,中東蘇美爾文明的楔形文字是一種線性的書寫係統,需要使用刻刀在泥板上刻寫,而中華文明的象形文字則是一種平麵書寫係統,可以在竹簡、青銅器等多種介質上書寫。類似的問題,在中國出土的就是屬於中華文明嗎?有沒有可能肩挑過來的不是粗玉石而是已經雕琢好的現成的玉器?

還有,中華大地的人類活動不可能都是文明,還應該有野蠻,我們的文明進化是不是野蠻-文明-野蠻這種螺旋式上升?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已出土甲骨文15萬片,陶器數萬件,青銅禮器約1500件、青銅兵器約3500件,玉器約2600件,石器6500件以上,骨器3萬多件。但種種跡象表明華夏文明的萌生與轉型是從野蠻開始的。商朝吃人、飲血、殺俘、人祭等野蠻行為持續了上千年,用來祭祀的人叫“人牲”,往往是從別的部落特別是被視作蠻夷的羌人部落抓來的俘虜。這種野蠻也是一種信仰,商朝最後的紂王就把自己用來祭祀:跳到熊熊大火裏自焚。到了周朝,才走向文明,改為用動物祭祀,用來祭祀的動物叫“畜牲”。

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等級觀念不斷弱化,周天子對天下失控了。你當你的天子,我們占我們的地盤,於是乎,打來打去,滅來滅去,最後秦國滅了六國,統一了華夏,建立了秦朝,發明了一個皇帝職位。後來有人不幹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又開始殺來殺去。王侯將相的代表項羽還真就沒有種,最終讓一個村長給幹掉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話有意無意地給劉邦臉上貼了金。陳勝不過一傭耕,看他的那點誌向:“苟富貴,無相忘”。別人說你富貴個頭啊,他的誌向霎時高大起來,需仰視才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司馬遷繼續給陳勝編小故事:“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這王侯將相不還得是有種嗎?“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象陳勝這樣的傭耕都知道扶蘇被殺了,其他百姓能不知道?

聽人講,項羽是想把秦朝推翻了以後讓皇帝下崗,從此不設皇帝位,可偏偏劉邦贏了,把皇帝職位進行到底,結果從此天下大亂,野蠻殺戮不斷,不殺人不成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王朝不斷更替,中華文明進入一個死循環。大家都說富不過三代,出來混最後都要還回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Mary88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22' 的評論 : 喜歡你用《聖經》觀點解釋曆史,它是這世上最真且最有意義的書!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ao雨' 的評論 : Yes, people all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survive under hard conditions in north China is supposed to be tougher than in Yellow River regions, so the northern people must have developed some intelligence special for the others to learn or to be inspired.
xiaoxiao雨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le. The China culture over the whole history centers on the civilization in Henan and Shanxi. 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is culuture is so isolated. Actually it absorbs so much from other tribes/culture outside that central Yellow river basin.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22' 的評論 : 說人民創造了曆史,盡管大方向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其實經常是人民被少數人引誘或者蒙騙著朝一個曆史倒退的方向去的,即使是短暫的一瞬,對我們這些個體來說就是一生一世的災難。潤濤閻曾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黃河向東流入大海是大方向,但並不是每一段黃河都是向東流的,甚至還有泛濫改道的時候。隻是不知道兩岸現狀是處於人類曆史大河中的究竟哪一段。
Q22 回複 悄悄話 因為地球村還沒融合夠,不是所有人的智商都及格,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放下仇恨。

一百年,在上帝眼裏僅僅是一瞬間。看人類從老祖宗走出非洲,走出洪荒,到舊約的打打殺殺,到二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的和平;人類的理性和文明是不斷在進步的。相信以後人類和平為主,兩岸中華文明血脈相連,實現民族和解,統一,不是不可能的事。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22' 的評論 : 這可難住我了,豈止是台灣和大陸,整個地球都有人稱是地球村,可還不是鄰裏之間甚至隔著半拉地球也要打來打去。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rmweak' 的評論 : 怎麽稱呼可是小心翼翼的,謝謝能想到一塊兒。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友梨江莉' 的評論 : 謝謝,覺得好玩就好.
沉湧科學路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對,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你說了我在文章裏想說但沒敢說的。聖誕快樂!
Q22 回複 悄悄話 要你這麽說,人類其實是一體的,共同的祖先走出非洲,台灣人也就別和大陸人分了,大家都是一起的。
Armweak 回複 悄悄話 讚同對土共國的中性稱呼:故國。
友梨江莉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好文章,讚!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讚好文,深有共鳴。近年考古的結果,發現中華文明其實是北方民族不斷南下的過程,有學者認為“軒轅氏”其實就來自東北的紅山文化呢。黃帝沒準就是個北蠻子,哈哈哈!聖誕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