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埃及的首都,非洲與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核心。城市地處尼羅河中下遊,擁有逾兩千萬人口,是一座兼具古老與現代氣息的巨型都市。作為埃及政府與主要機構所在地,開羅也是全國經濟活動的樞紐,聚集了金融、交通、教育、傳媒等關鍵行業。
開羅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埃及文明,但作為城市形成則始於公元969年法蒂瑪王朝建立伊斯蘭開羅。這座城市曆經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以及英殖時期,見證了無數次權力更迭與文化交融。開羅的伊斯蘭建築瑰寶遍布老城區,因此也被稱為“千塔之城”。
城市中最著名的曆史與文化地標包括:宏偉的薩拉丁城堡、穆罕默德·阿裏·帕夏清真寺、阿茲哈爾清真寺與大學、汗哈利利市集,以及擁有世界上最豐富古埃及文物收藏的埃及博物館。距離市區不遠處,便是世界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與獅身人麵像,訴說著古埃及帝國的輝煌。
吉薩金字塔群位於開羅以西約13公裏的吉薩高原,是古埃及文明最壯麗的象征,也是現存的“世界七大奇跡”中唯一尚存的一項。它們由三座主要金字塔組成: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與孟卡拉金字塔,分別屬於第四王朝的爺孫三代胡夫、哈夫拉、孟卡拉3 位法師。它們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第4王朝時期,作為法老們的陵墓。
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達約146.6米(現存約138米),曾是人類曆史上最高的建築物達3800年之久。整座金字塔由約230萬塊重達2.5噸的巨石砌成,其精準的對稱性、方位與工程設計至今仍令人驚歎。卡夫拉金字塔則保存有部分石灰岩外殼,其前方是著名的獅身人麵像,象征法老智慧與力量。
胡夫金字塔中的“國王墓室”(King’s Chamber),位於金字塔中心之上約四十三米處,是整座金字塔最神秘、最具象征意義的空間之一。2009年初訪埃及時,還不得其門而入。13年後的再訪,得有機會窺探這一4500年曆史的彎曲金字塔的內部墓室。它由紅色花崗岩建造,長約10.5米、寬約5.2米、高約5.8米,室內空無一物,僅存一具未蓋蓋子的石棺,被認為是胡夫法老的靈柩之地。進入胡夫金字塔內部(包括“國王墓室”)需另購門票,費用為400埃及鎊。由於墓室空間有限,日接待人數可能受限,可提前購票或通過導遊預約。
入口
天井之謎與星辰信仰
墓室兩側各有一條狹窄的通氣井,一直通向金字塔外。這些“通風口”並非實用於通風,而被認為對準了古埃及人所崇拜的星宿——獵戶座和天狼星,象征胡夫靈魂升入天界,與諸神永生。
空無一物的陵寢之謎
當阿拉伯旅行家阿卜杜拉·阿爾·馬蒙在公元820年打通通道進入金字塔時,發現墓室早已空無一物,連木乃伊和陪葬品都不見蹤影。這引發了無數猜測:是否早在古代就被盜墓者洗劫?還是說胡夫的屍身根本就未曾安葬在這裏?“空中墓室”傳說:2017年科學家通過粒子探測,發現金字塔上方隱藏著一個巨大“空腔”,用途不明,引發外界關於隱藏密室或“外星”猜測。
吉薩的第二座金字塔是為胡夫的兒子法老卡夫拉(公元前2558-2532年)建造的。盡管略小於胡夫大金字塔,但由於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和更陡的側麵斜度,使其看起來更高。卡夫拉金字塔原高143.5米,其保存良好的祭廟和獅身人麵像尤為引人注目,後者被認為是卡夫拉自己麵容的象征。
是古埃及文明最神秘、最具象征性的雕塑之一,位於吉薩高原卡夫拉金字塔前方。它由整塊天然石灰岩雕鑿而成,長約73米,高約20米,獅子的身體與人類的麵容融為一體,麵部據考古學界普遍認為是第四王朝法老卡夫拉的形象。獅身人麵像靜默千年,宛如時光的守門人,凝視著往來朝聖的每一位旅人。
在吉薩金字塔腳下騎上駱駝,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時空之旅。沙丘起伏,駝鈴聲聲,金字塔的輪廓在暮色中顯得更加神秘而莊嚴。駱駝緩步穿行於古老的石道間,駝夫裹著頭巾輕聲哼唱,當地的節奏仿佛與風沙一起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