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很多人都刷到這個視頻(見下),無論英文自媒體還是中文的微信、微博都有出現。今天我們去CostCo,在烤雞櫃台幾乎是沒有看到人拿烤雞。
CostCo的烤雞
是不是謠言?——不是!
是不是“危言聳聽”?——有點誇大其詞。
但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並不是CostCo的烤雞是這樣的,超市的烤雞,烤雞店的烤雞,甚至超市的雞肉和禽肉店的“工業生產肉用雞”都是這樣的。而且已經一二十年,很多年大家都沒有引起重視。趁此機會談談我們一般老百姓吃的雞肉,相信很多人並不了解其中的秘密。
這個類別的肉用雞飼養量最大。很多養雞場為了效益而不顧消費者利益,喂用合成飼料(現階段的法律是容許的),24小時強烈燈光照射,強迫雞不斷進食。按照澳洲和一些西方國家養雞業的標準,在平均每平方米的飼養圈裏,最多不得超過20隻雞。這是關於“圈養數量”和“飼養周期”的最新標準:
大家可以想象隻有1米見方的空間裏,要容納20隻活雞,這是非常狹小的生存空間,根本沒有地方活動。Jamie Oliver將這些雞單獨放在一邊,根本無法站立,雞腳發紅發黑病變。即便是這個標準,很多不良飼養者還是大大超過其飼養量。類似於這些喂養激素飼料的肉用雞,一般4-6周就可以成熟斬殺後進入市場,周期相當快。可想而知盡管價格很便宜,可是質量很差,食用後對人體健康肯定有損害。
這個類別的肉用雞是現階段最可行的健康食用雞。“走地雞”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塊相當大的露天空地上活動,可以吃蟲子,吃草,可以曬太陽,可以在野地裏奔跑,甚至“飛翔”。(西人朋友很風趣,因為雞和鳥同屬一科,很多時候稱雞為鳥Birds。)這些雞是屬於自然環境下生長的“走地雞”,其健康程度和營養價值必定比前者高。
不知在澳洲生活過的朋友有沒有注意?近年來一些大超市類似於“走地雞”的產品越來越多,除了種類繁多的“Free Range”之外,有的大超市自己還有種植和養殖基地,嚴格控製產品質量,很多肉類產品會打著“hormone free”(沒有荷爾蒙飼料喂養)旗號;還用一些產品嚴格按照RSPCA(皇家科學動物保護組織)標準飼養,包裝上打著RSPCA標準認可的標簽。這些產品都是屬於這個大類,對人體身體健康比較有利,是值得推薦的一個食材選擇的類別。澳洲很多大超市都有新鮮現烤的烤雞,大家要是注意一下,這些年有一種烤雞就是Free Range烤雞,多花一、兩塊錢,味道鮮美,營養更加豐富,一嚐就知道區別在哪裏。
這個類別的肉用雞是最健康美味的食用雞,有點像中國農村家養的“土雞”。一般來說有機飼養的禽類都是放養的“走地雞”,但前麵第二類“走地雞”並不一定的“有機雞”,因為第二類野外放養的雞也可以喂養人工飼料。而經過認證的“有機”飼養場,不光雞要“走地”,還要喂養天然有機飼料。
有機飼養的禽類,生長周期比較長,吃的都是天然“五穀雜糧”,成本非常高。這裏就帶來兩個大問題:第一是政府要有一係列對“有機飼養”(Organic)的認證和嚴格的監管係統,防止飼養者作假;第二就是政府對“有機飼料”有著嚴格的規定,飼料決不能“濫竽充數”。一般來說在澳洲市場上帶有“有機”(Organic)標簽的任何產品,都是經過嚴格認證的,不會有假貨,也是最健康的產品,但它們的價格極其昂貴,很多產品是普通產品的數倍。所以“陽春白雪,和者蓋寡”,這個類別的食用雞是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得到普及的。
這也是我最初了解到澳洲等西方國家宰殺活禽的法律規定和過程:一般人不能隨便宰殺動物,哪怕是家養的活雞也是一樣,一定要有執照。Jamie Oliver拿出英國的屠宰執照(像一個駕駛證)給大家看,他的執照可以在英聯邦任何國家使用。
屠宰的過程是先用一個拇指粗細的高壓電棒將活雞電擊至昏,然後立刻放血。等到活雞完全沒有生命跡象,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工序。他們專業廚師是用高壓高溫的氣體,噴在毛雞上退毛,而不是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燙水浸泡,效率更高。
這讓我開了眼界。這裏同時也提醒剛來澳洲的朋友注意,不要自己隨便宰殺活禽(甚至任何動物),搞不好要惹官司的。
另外還有習俗的問題,我以前在國內殺雞一隻手搞定,幾分鍾就清理完一隻雞。“入鄉隨俗”,現在絕對不可能殺雞,就是回中國也殺不了雞。
美國 禁止:自1959年起,FDA禁止在禽類(包括肉雞)中使用任何激素。飼料中不能添加激素。
加拿大 禁止:加拿大食品檢驗局明確禁止在家禽飼養中使用激素。
歐盟各國 禁止:歐盟法規嚴禁在家禽(包括飼料)中添加激素。違反者處罰極重。
澳大利亞 禁止:肉雞養殖嚴格禁止使用激素,且監管嚴格。
中國 禁止:(法律規定) 國家標準明文禁止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激素類藥物,但執行情況視地區而異。
巴西、阿根廷等國 禁止:出於出口合規,大型禽肉出口國普遍遵守無激素規定。
參見 rtl.nl 7 April 2025 的新聞
“Pijnlijk maar waar: hoe meer kippen buiten scharrelen, hoe meer PFAS in de eieren”
這是荷蘭的情況,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