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節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用以紀念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的事件。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在複活節慶祝基督的複活,象征著重生和希望。根據《新約聖經》的記載,耶穌在被釘十字架受難後三天,於星期日清晨從墳墓中複活。耶穌的複活不僅證明了祂是神的兒子,也表明祂戰勝了罪與死亡,為信祂的人帶來了永生的盼望。基督徒相信,正如耶穌從死裏複活,凡信靠祂的人也將在末日複活,與神永遠同在。因此,複活節不隻是紀念一個曆史事件,更是信仰中關於希望、更新和生命的見證。這一神跡事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為複活節奠定了基礎,將其確立為紀念耶穌基督的複活,慶祝生命戰勝死亡的節日。
複活節的起源可追溯到猶太人的逾越節。耶穌受難和複活的時間正好在逾越節期間,因此早期教會便將複活節定在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複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複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今年的複活節是4月20日星期日,也就是接下來的禮拜天。
除了宗教意義,複活節也與春天的到來聯係在一起,象征新生與希望。在西方國家,人們常以複活節彩蛋、兔子等方式慶祝,彩蛋象征新生與重生, 在複活節的語境中,它們象征著耶穌的空墳墓和祂的複活。 早期基督教社區將蛋染成紅色,代表基督的血。而兔子以其高繁殖能力而聞名,在古代文化中是生育和新生命的象征。這些習俗根源古老而深遠,將異教傳統與基督教信仰交織在一起。雖非出自聖經,但增添了節日的喜慶與溫馨。
複活節的啟示意義非常深遠,尤其在基督信仰中,它不僅是慶祝耶穌基督從死裏複活的重要節日,更蘊含著對生命、信心與盼望的深層啟示。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啟示意義:
1. 生命戰勝死亡
耶穌的複活表明,死亡不是終點,而是通向永恒生命的門檻。這啟示我們,人生中的終結、失敗或黑暗時刻,都不是最後的答案——在神那裏,總有新的開始。
耶穌對她(馬大)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約翰福音 11:25)
2. 神的救恩確實可信
耶穌被釘十字架,為世人贖罪;祂的複活證明了祂是神的兒子,是那位應許的救主。複活是神對耶穌犧牲的“蓋章確認”,也印證了福音的真實與有效。
3. 帶來盼望與安慰
在人生遭遇苦難、失落甚至死亡時,複活節提醒我們:苦難不會永遠,死亡也不能勝過生命。在基督裏,我們有複活的盼望——不僅僅是將來的複活,也是今日活出新生命的能力(重生)。
4. 邀請我們活出“複活的生命”
複活節不僅紀念一件曆史事件,更是呼召我們與基督一同“複活”——放下舊我、罪與恐懼,活出一個更新的、以愛與信靠為中心的重生的生命。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 5:17)
5. 提醒我們參與神的國度計劃
複活不僅是個人得救的開始,也是神國度得勝的標誌。信徒被呼召成為複活見證人,參與傳播基督的救贖、信望愛的福音,使更多人認識這位勝過死亡的主。
根據聖經上的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出生在猶太伯利恒鎮客棧的馬廄中,當祂三十歲的時候,開始傳道,並先後挑選了十二個門徒跟隨祂。三年半中,祂醫病、傳道、趕鬼,幫助各樣有需要的人,將天國的道理說給人聽。一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時候到了,耶穌基督被門徒猶大所出賣,被捉拿、拷問。最後由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執政官本丟·彼拉多下旨讓羅馬兵丁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在世時曾多次預言自己受死但三日後必複活,果然在第三日,耶穌複活了!按聖經舊約的預言和新約的記載,耶穌基督乃是道成肉身的神的兒子,來世上為要贖世人的罪,成為世人的代罪羔羊,這也是為什麽複活節如此重要了。
耶穌雖然像犯人一樣被釘十字架,祂死並不是因為祂有罪,而是要按上帝的計劃替世人贖罪。現在祂從死裏複活,表示祂為我們贖罪成功。任何人隻要信靠祂,向祂認罪,就可得上帝赦免。而耶穌的複活,代表祂勝過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祂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遠和耶穌在一起。因為,耶穌現在仍然活著,所以祂聽得見我們向祂的禱告,會看顧我們每天的生活,賜力量給我們,讓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祂現在仍然活著,並永遠活著,天天與我們在一起!
總之,複活節以其豐富的曆史、傳統和啟示意義,提醒人們:因為基督耶穌的複活,所以我們在困境中仍可懷抱希望,在黑暗中仍能迎來光明,從死亡中帶來生命,從絕望中帶來更新。在慶祝複活節時,我們被提醒基督的博愛的力量和重生生命的永恒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