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們去美加遊,曾經到達加國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其市名來自MOUNT ROYAL,意即皇家山。參觀了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聖約瑟夫大教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特利爾這個城市鮮有高樓大廈,因為政府規定,所有的建築都不可以高過皇家山頂上的聖約瑟夫教堂。每年有大約200萬旅遊者和朝聖者來聖約瑟夫大教堂參觀。
聖約瑟夫大教堂得以建成,最大的功臣乃聖安德魯修士(St. Bro Andrew)。在眾人出錢出力之下,安德魯修士在皇家山建起了這一座約瑟夫大教堂,1924年建造,於1965年完成。教堂的巨形圓頂高達97米,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所以是世界上第二大圓頂教堂。
教堂的左下方有一組由56口鍾所構成的樂鍾,總重超過1萬公斤,是北美最大的一組樂鍾,原本是要用來放在巴黎艾菲爾鐵塔上,因技術上的問題而放棄,後來就將它送給聖約瑟夫教堂。
教堂左方有一座小禮拜堂,這是創建聖約瑟夫教堂的安德魯修士於1904年所蓋的最初的教堂,教堂的閣樓是當時安德魯修士的住處,現在還完整保留下來。安德魯修士把錢都用於建教堂,自己卻一生都住在這間簡陋的屋子裏,過著簡樸的生活。
安德修魯士用聖約瑟夫教堂中的燈油,治愈了數千位身有殘疾的病人,蜂擁而來的人潮持續了30年之久,由禮拜堂內為數眾多的拐杖,可得知其神奇療效。許多人柱著拐杖而來,經他代禱抹油,扔掉了拐杖下山。“他一生中都在對上帝說他人的事,對他人講上帝。”
安德魯修士1937年去世,享年92歲。當時有100多萬人前往他的墓前吊唁,參加他的下葬儀式。如今,他的遺體安放在皇家山上精美的禮拜堂中一個簡陋的墓穴裏,供千萬人瞻仰。安德魯修士2010年10月被梵蒂岡封聖,成為21世紀第1個加拿大聖人。
在教堂的一個密封的玻璃櫥窗裏,陳列著安德魯修士的心髒,據說安德魯修士為了向世人昭示他的心是無私無邪的,死前囑咐他身邊的人在他死後將他的心髒解剖給人看,如今他這顆被解剖開的心髒,就一直陳列在這裏。
安德魯修士的原名為:阿爾弗雷德(Alfred),出生於1845年8月10日,嬰兒剛生下來就接受了緊急洗禮。該教堂神父預料:「這個嬰兒活不久。」全靠慈母無微不至的照料,他並未夭折,不過先天虛弱,一生體質都不強壯。父親是木匠兼造牛車。
阿爾弗雷德是魁北克(Quebec) 的農村子弟,那裏仍保留著法國天主教徒的傳統。自幼,母親就培育他成為天國的子民。他的母親是模範教友,溫良賢慧勤勉工作,雖然目不識丁,終身活在鄉下,且照料十個子女,但她仍然盡心盡力教養她的小兒阿爾弗雷德,開始學叫「爸媽」時,也學會叫耶穌、瑪利亞、約瑟等聖名。1855年2月,一家之主的父親在山林伐木時,不幸被倒下的巨樹壓死。母親也因內外勞碌,再加上省吃儉用,患上了肺癆,終於在1857年11月20日離開可愛的孩子們。所以他10歲喪父,12歲喪母。
阿爾弗雷德被送到姨媽家去撫養。姨丈是一位粗壯的農夫,他希望十二歲的阿爾弗雷德開始幹活,設法獨立……。姨丈說:你的體格不太好,又不想念書,我想最好讓你到鞋匠那裏做學徒。阿爾福欣然接受,因為他一生都不曾推辭辛勞,隻是體格較弱,整日伏在厚厚的牛皮上,學製粗硬的牛皮鞋。一不小心便被錐尖刺傷。後來他也學做鐵匠。
阿爾弗雷德因此而產生了對病人和勞工的同情心。十五歲時作農工,他為人爽快聽話,勤奮工作,與其他青少年最大的不同點是:別人玩耍,他卻祈禱;下雨天或休息時間,他就讀經。在二十歲時,他曾經到過美國找工作。多年後,他已習慣在勞動中祈禱。
回國後本堂卜望沙(Provrencal) 神父教他特敬聖約瑟(耶穌地上父親),他便習慣與聖約瑟神交默談。效法聖約瑟,與受難的基督心心相印。某日卜神父問他是否想當修士?「哎!神父,你不知道,我不識字啊! 」「孩子,這有什麽關係?不是每位修士都要教書,要來我們村的修會內,有的修士隻是做手工。你不想成為聖十字架會兄弟嗎?」
阿爾弗雷德非常樂意地接受了這神聖的召喚。修會生活正是他飄泊時代的奢望,本來他所渴望的,是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主,如今可算是落葉歸根了。經過幾星期的考驗、工作和祈禱。他獲準接受會衣,主禮神父對他說:「自今日起,你的名字改為安德魯(Andrew)弟兄。」安德魯弟兄負責的事情:守門人、打掃門房和三條走廊、到城裏跑腿、到郵局取信和送信。他1871年在蒙特利爾聖十字會當上聖母院的守門人,在此工作了將近40年。
他雖一生操勞很多,但並不忽視內心的靈修,他專心研讀《聖經》,每一小時他都祈禱。他不僅主動向來訪的人傳教,每天還用七、八個小時幫助來訪者看病。他用聖燈油為有腿疾的病人按摩,那些拄著拐杖上山的病人下山的時候都不再需要拐杖的幫助。現在一層大廳高高的牆壁上還懸掛著病人們痊愈後留下的許許多多拐杖。最後促成了聖約瑟夫大教堂的建成。可見上帝不需要人的才學,衪偏偏選中了卑賤的器皿來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