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感冒的辨證論治

(2024-06-19 12:47:08) 下一個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稱感冒或傷風,是一種極常見的小病。成年人平均一年會得兩三次,而有的兒童則有可能一年得上五六次。

  在醫學上,常稱這種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的典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喉嚨痛,頭痛、發熱和疲勞等。

  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而非細菌感染。因此,能殺細菌的抗生素是無法治療感冒的。不僅如此,濫用抗生素還會擾亂體內菌群平衡,使細菌產生抗藥性。所以,得了感冒最好不要吃抗生素。

 自然界中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種。但遺憾的是,西醫暫時還沒有專門針對這些病毒的藥物。因此,現在對感冒的治療還隻限於緩解一些症狀,比如可以吃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來止痛和退熱。另外,還可以用偽麻黃堿或異丙托溴銨噴鼻劑來緩解流鼻涕的症狀等。

  臨床觀察發現,大部分人的感冒症狀通常在七到十天內會得到緩解。因此,西醫又稱感冒為自限性疾病。

   但感冒的自動好轉並不是因為病毒的壽命隻有七天多,而是在這段時間內,人體的免疫係統集中兵力戰勝了入侵的病毒。

  這也就是為什麽一些免疫力差的人感冒時,可能會持續三個星期以上。此外,有嚴重健康問題的人患感冒時還可能會並發肺炎等其他嚴重疾病。

  飄蕩在空氣中的感冒病毒每天都會與我們親密接觸,但我們卻不會天天感冒。這是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在為我們站崗放哨,隨時消滅入侵的感冒病毒。

  但是,如果我們不小心受了涼,寒邪侵襲了體表,情況就不一樣了。

  人體的體表不僅指所有的外在皮膚,還應該包括呼吸道的內壁和肺泡的內表麵。因為這些處於人體內的表麵組織也能與外界的冷空氣直接接觸。

  當體表組織受寒之後,位於體表的毛細血管就會由於熱脹冷縮的緣故而收縮,從而使這些血管的血流量大減。

  其後果就是,隨血液流動而到達呼吸道和肺泡內表麵的免疫細胞數量也隨之下降。這就給了感冒病毒入侵人體的機會,使我們出現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和發燒等症狀。

  與此同時,受寒後體表肌膚內的血管收縮還會使我們打寒顫,並感到畏寒怕冷。情況嚴重的還會發生肌膚因氣血不通而產生疼痛的症狀。

  由此可見,這些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經常是在寒邪這個誘因的幫助下攻破了我們的免疫係統,從而引發了感冒。這也是為什麽感冒常在冬季流行,且西醫還用cold (冷)這個詞來命名它的原因。

  當我們得了感冒之後,可以找西醫尋求幫助,當然也可以吃中藥來治。

  西醫大夫並沒有專門的藥物來殺死感冒病毒,中醫大夫的中藥能嗎?答案是:也不能。

  那既然中藥殺不死病毒,中醫是怎麽來治感冒的呢?

  一個疾病往往有許多個外在的症狀,但中醫看病時的注意力卻並不僅僅在這些症狀身上。中醫認為,疾病的多個症狀常常是由相同的一個內在原因引起的。這個內在原因在中醫上叫“證” 。因此,中醫的治病方式也就是辨 “證” 論治。

 “證”辯準了,病才有根治的可能。為此,中醫發展出了八綱辨證、髒腑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病因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許多方法來確保把“證”找到。

   一個簡單的病往往是由一個證引起的,而複雜的病則很可能有不止一個證。而且,一個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常常有著不一樣的證。

  另外,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同樣的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不同人的體內也會有著不一樣的證。因此,中醫治病的方案往往是個性化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藥。

  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感冒時的主要症狀是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中醫認為這是寒邪所致。所以,中醫對此辯出的證是風寒束表證。這裏所用的辨證方法是病因辨證。

  治療風寒束表證可以用張仲景的麻黃湯,此方由麻黃、桂枝、杏仁和甘草組成。

  麻黃湯中的麻黃和桂枝配伍使用能讓解表散寒的功效大增。當把體表的寒邪解除後,肌膚組織就恢複了血液供應,大多數的感冒症狀也就隨之消除了。

  雖然麻黃湯並不能直接殺死感冒病毒,但血液供應正常之後趕來的大量免疫細胞能最終徹底消滅感冒病毒,防止病情惡化。這跟用藥物直接殺死病毒的治療一樣,也是一種治本的治療。

   方中麻黃與杏仁合用來宣肺平喘,這是治標。因此,此方標本皆治,收效更快,常常能一劑而愈。另外,麻黃湯中的甘草調和諸藥,能消除麻黃單用時的副作用。

   有些人受寒感冒時,除了有風寒束表證的大多數症狀外,他們還有出汗的症狀,而不是無汗。出汗是因為他們體表衛氣虧虛,腠理不固所致。因此,中醫對他們的辨證是風寒束表證加表虛證。

  張仲景的桂枝湯是治療此類感冒的良方。此方由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薑組成。

  方中重用桂枝,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其次用芍藥來幫助有表虛證的病人益陰斂汗。此外,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大棗甘平,能益氣補中,又能滋脾生津。

  另外,還有些人感冒的症狀與風寒束表證的諸症類似,但他們的頭身疼痛尤為突出,是主症。這是因為他們的體表中有氣血瘀滯的實邪。因此,中醫對他們的辨證是表實證加風寒束表證,而且表實證是主證。

 《傷寒論》中的葛根湯是治療此類感冒的名方。此方是在桂枝湯中加入葛根、麻黃而成。

  方中用量最大的葛根能夠解肌散邪、生津通絡,消除頭麵疼痛的表實證。麻黃和桂枝配伍疏散風寒、發汗解表針對的是風寒束表證。此外,芍藥和甘草能生津養液、緩急止痛,可以助葛根一臂之力。而生薑和大棗能調和脾胃,以固人之正氣。

  此外,我們中還有一小部分人,平時自認為身體非常好。故而常常不把感冒當回事,從而耽誤了治療。他們感冒幾天之後,原本並不嚴重的發熱很可能就變成了高燒不退。

  當免疫細胞與感冒病毒戰鬥時會產生許多病毒和免疫細胞的碎片。這些碎片會引起大腦中的控溫中樞把控溫點調高。這是感冒後發燒的主要原因。

  另外,這時病人的表證還未解,體表因受寒所致的血管收縮使得皮膚散熱也不通暢。這是發熱的次要因素。

  因此,中醫對這類人感冒的辨證是裏熱證加風寒束表證,且裏熱證是主證。因為人是恒溫動物,如果人體持續高溫的話,其後果相當的嚴重。

  對此處的裏熱證和前麵的的表虛證、表實證的辨別,中醫都使用了八綱辨證的方法。

  治療裏熱嚴重的風寒感冒首推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此方重用石膏去除裏熱,麻黃和杏仁合用解表證、平肺喘,外加使藥甘草調和諸藥。雖然麻杏石甘湯用藥簡單,但藥效卻非常顯著。

  以上隻是中醫對幾種受寒感冒的辨證論治。但在實際生活中,不光寒邪能降低人體免疫力,濕邪、熱邪、風邪、暑邪也能。

  故而,感冒病毒也常常在這些誘因的幫助下引起感冒。中醫對此的辨證又會各不相同。比如,有風熱犯表證、暑濕傷表證等。

  另外,還有些人一向身體就不太好。感冒病毒並不需要其他誘因的幫助就可以攻破他們的免疫係統而引發感冒。對此,中醫常辨證為陰虛表證或氣虛表證。

  總之,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一貫指導思想。大夫們隻有通過它找到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本原因之後,才能正確地遣方用藥,真正地做到藥到病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