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燈塔之旅(5) - Halifax

(2025-11-14 13:33:17) 下一個

今天我們將前往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 - 哈裏法克斯(Halifax),英國人從法國人手中奪取新斯科舍省的控製權之後,於1749年把省府從安納波利斯皇家小鎮遷至這裏。哈裏法克斯是一座天然良港,當冬季來臨其它港口冰封之際,這裏的船隻仍能自由穿梭,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哈裏法克斯迅速成為了新斯科舍省的心髒。

 途中我們順道參觀了名聲在外位於特魯羅(Truro)小城的維多利亞公園(Victoria Park), 結果令人失望, 公園裏的兩座瀑布(Joseph Howe Falls and Waddell Falls)中的一座完全幹涸,另一座則變成涓涓細流。這座差不多有3000英畝的公園,林子裏大多數是鐵杉樹,沿著溪邊才能看到一抹秋色。

 

 

看來我們采納露易絲的建議,臨時放棄原先計劃去克吉姆庫吉克國家公園(Kejimkujik National Park)的決定是對的。據她說這裏三個月幾乎沒下過雨,為了防止山火,公園裏很多步道都關閉了。加拿大實在是被山火燒怕了。就在前一天我們住在沃爾夫維爾旅館時,手機也收到過好幾次短信,距離半個小時車程處有森林火警要求當地居民撤離。

 下午2點左右,汽車駛入哈裏法克斯市區,離Airb&b 入住時間還有兩小時,幹脆把車停在哈裏法克斯公共圖書館(Halifax Public Library)旁邊的停車場,先在市區逛逛。

該圖書館門麵很氣派,裏麵設計新潮,整一麵牆壁裝飾著幾百本圖書,大堂中間雪白的樓梯穿插而上,看起來象一幅巨大的抽象畫。注意到櫃台旁邊的一塊告示牌:社區衛生中心將為無家可歸者提供無需預約的醫療服務…… 聯想起我們縣裏那破舊的小圖書館都快撐不下去了,不禁感歎:加拿大的公共設施真是美帝高攀不上的啊。

 

 

雖然是公共場所,隨便出入,但這裏卻非常安靜,幹淨整潔,大多數人都在安靜閱讀,偶爾也能看到躺在沙發上呼呼大睡的人,這圖書館妥妥的成為了無家可歸之人最好的避難所。當然也有象我這樣喬裝成讀書人,進來使用一下五星級廁所,順便熏陶一下書香的人。

離圖書館不遠處的哈裏法克斯公共花園(The Halifax Public Garden),要比我們三天前在安納波利斯皇家小鎮參觀過的皇家曆史花園規模更大也漂亮多了,而且免費對公眾開放,必須進去看看。我們從狂野的海岸和純樸的鄉野一路開車過來,走進這座小橋流水,百花爭豔,充滿小資情調花園,有一種別樣的欣喜。

 

 

 

 

當晚住在市中心的一小單間,從豪華公寓一下子縮到這麽窄小的空間,窗戶還被別的房子擋得嚴實,落差委實有點大。領導環視四周,馬上得出結論:不喜歡哈裏法克斯。但我覺得這比起我們幾十年前在紐約當學生時的條件已經好得多了。

這小套間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窄小的空間裏廚房浴室布局合理,連分類垃圾桶一個也沒少,冰箱上貼著垃圾分類細則,總共分四類密密麻麻整整一頁。加拿大人的環境意識從這垃圾桶便可見一斑。反觀美國,有一個視環保意識為騙局的總統,自然而然地不在乎回收垃圾了,以漂亮國人的智商,能選出這麽一位總統,大概率也是搞不清楚什麽垃圾應該放在哪個桶的?! 

次日上午,我們的第一站是城堡國家曆史遺址(Citadel National Historic Site ),這座建造在高坡上的建築雖然與歐洲那些富麗堂皇的城堡不能相比,但起碼有一圈4尺厚的城牆圍著,看起來也是固若金湯。門口有一名士兵守衛,每隔一小時換崗,換崗儀式沿襲了一百多年的傳統:由一領隊領著一名士兵,喊著口令,操著正步從警衛室走出,相互敬禮換崗,然後再一步一個腳印走回去。

 

(上圖來源網絡)

 

望著挺立著門口一動不動的士兵,臉蛋被風吹得通紅,眼睛幾乎都睜不開了,我心生憐憫:年青人真不容易啊!我問士兵能否合照留影,人家欣然答應,加拿大人還是很友善的。 

進入城門需要15加幣,既然花錢買了門票,那就即來之則安之,我們在城堡遺址逗留將近三小時,除了粗略的觀閱展出的圖片資料,還看了一個30分鍾的視頻,妥妥地上了一堂生動的加拿大曆史課。

 這座由英國人修建的堡壘與這座城市同年誕生(1749年),建堡壘的初衷是為了製衡當時依然占據著新斯科舍省東北地區(Cape Breton)的法國人,但隨後在抵抗美國人的入侵倒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注,美國人分別於1775年和1812年試圖入侵英殖民加拿大領土,最終都以撤退告終)。

 隨後的一百多年裏城堡曆經4次重建,現存的這座星形堡壘於1856年竣工(1820-1831年英國人在????北克也建造了一座類似的城堡)。1906年最後一批大英帝國的軍隊撤離哈裏法斯克,留下了一套現代化的港口防禦體係。隨後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也結束了百年的恩恩怨怨,開啟了合作的新時代, 二戰以後更是結為鐵杆盟友,縱觀曆史,感歎世事無常,如今懂王的關稅戰又重新挑起英美加之間的紛爭。 

 

 

(在朝鮮戰爭中加拿大派遣了超過26,700軍人,參與了加平戰役和187高地戰役等重大戰役)

(座落在城堡旁邊斜坡上的哈裏法克斯鍾樓建於1803年,是這座城市的重要地標之一)

從城堡出來順著坡道往下走很快就到達市中心,這時候已到了飯點,剛好在市中心街上轉轉,順便找點吃的。沒想到在哈裏法克斯居然還能吃到蘭州拉麵,發現這裏還有一家大型中國超市呢,看來這座城市中國人不少。曾讀過CBC 今年一月份的一篇報道:自從2021年以來,移民成為新斯科舍省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難怪在街上能看到不少有色人種的麵孔,哈裏法克斯機場工作人員更是幾乎都被印度裔移民包攬。 

 

 

(市中心的步行街,Argyle street 有點兒冷清)

 

哈裏法克斯另一著名的景區是長達4.5公裏的水邊木棧道(Waterfront Boardwalk), 這裏雖說不能算是遊人如織,但也是我們在新斯科舍一星期以來遇到的人最多的地方了,每星期遊輪把上千的遊客送到這裏,然後旅遊大巴又把一車車人送到吉佩灣。

 

水邊木棧道的兩座重要地標:加拿大移民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Immigration)和大西洋海事博物館(The Maritime Museum of the Atlantic)向人們訴說著發生在這裏的故事。哈裏法克斯港口是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曾經令哈裏法克斯人心碎的地方。

 1912 年4月15號,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沉沒,距離沉沒地點最近的哈裏法克斯港口成為前來救援船隻的集結地,為救援工作提供堅強的後盾。至今大西洋海事博物館內還陳列著從泰坦尼克號打撈起來的遺物,泰坦尼克號遇難者的墓地則分別位於哈裏法克斯費爾維尤草坪公墓(Fairview Lawn Cemetery)和奧利維特山公墓(Mount Olivet Cemetery)。

 也正是在這裏,1917年12月6日載有2.9千噸炸藥的法國船隻“勃朗峰”號與比利時救援船“伊莫”號相撞,引發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前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為大爆炸,近2千人喪生,數千人受傷,整座城市幾乎變成廢墟。當年事故發生時,波士頓人迅速組織了一列滿載物資,醫生和護士的救援列車,第一時間抵達爆炸現場。100多年過去了,哈裏斯法克再也找不到當年大爆炸後留下的任何痕跡,但人們並沒有忘記那場災難。每年12月6日,哈裏法克斯人都會在尼德姆堡公園的紀念鍾樓舉行儀式,緬懷大爆炸事件中的死難者。新斯科舍省每年仍然會向波士頓市贈送一棵聖誕樹以表達對波士頓市民當年提供援助的情誼。

 二戰期間,這座擁有海軍設施的哈裏法克斯港口,成為向英國運送重要戰略物資和部隊的主要門戶。這裏曾經熙熙攘攘,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從21號碼頭啟程前往歐洲戰場,港口的的繁忙一直維持至戰後數月,戰爭中幸存的軍人帶著他們的戰時新娘及其子女凱旋歸來。 

如今這兒是吃喝玩樂,享受陽光和海風的好地方,我們在木棧道的盡頭21號碼頭海港農貿市場(Seaport Farmers Market)逛了逛,從這裏總算買到了二件小禮物送給兒子兒媳,之前還沒見到哪裏有賣旅遊紀念品的地方呢。

 

坐在水邊木棧道的的椅子上,吹著海風,我們拍到了離開新斯科舍省之前最後一座燈塔 - 座落在哈裏法克斯港口內始建於1876年的喬治島燈塔 (Georges Island Lighthouse)。 這次新斯科舍尋找燈塔之旅我們一共觀看了20座燈塔,正是燈塔的引導,讓我們有機會領略了大海的神奇,浩瀚,狂野與溫柔。每座燈塔和背後的守護人都有他們的故事,了解了這些故事,燈塔在我們麵前變得鮮活起來。她不僅僅是一座座外型美觀的,供遊人觀賞的建築物,她更肩負著為人類導航拯救生命的使命。

 

拍完燈塔,繼續隨意沿著木棧道往前走,不知不覺來到了哈利法克斯-達特茅斯渡輪碼頭(Halifax-Dartmouth Ferry),幹脆坐輪渡到河對岸,哈利法克斯的“布魯克林”去溜達一下。單程15分鍾隻需要3塊加幣,同樣可以觀看到哈裏法克斯,達特茅斯全景,以及連接兩座城市的大橋(Angus L. Macdonald Bridge),比坐觀光遊船要合算多了。

(從船上看到的哈裏法克斯,雖然背光,照片效果不理想,但並不妨锝向我展示哈裏法克斯是一座現代化城市)

(被稱為哈裏法克斯的“布魯克林”達特茅斯)

 

(車/船兩棲觀光巴士,Halifax Harbour Hopper Tour,55分鍾包攬從水路兩路遊覽這座城市,要50多加幣呢)

一星期很快就過去了,也到了與新斯科舍省說再見的時刻,開往機場的途中我們順道在Shubie Park 公園停留了一會兒,這座沿著廢棄運河而建的公園基本上是本地人晨練,休閑溜狗的地方。人不多但充滿生機:湖中悠閑自在的野鴨,樹稍上嬌小玲瓏的小鳥 , 叢林中萌萌噠的小鬆鼠,公園小徑那沐浴著陽光的孩子,湖邊忙著搬運木棍的狗狗……

 再見,狂野,美麗而又曆盡災難的新斯科舍!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