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七七事變”是斯大林最大的戰略成功:將日本這股禍水東引,中日大打出手,"無產階級祖國"- 蘇聯才最安全

(2025-07-07 14:30:41) 下一個

今天是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

中共偽政權在今天,即7月7日發表宣傳文章,標題是《紀念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在京舉行 蔡奇: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其中再次宣稱:中國共產黨勇敢戰鬥在抗日戰爭最前線,引領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再度試圖將自己打扮成所謂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一直徘徊在我心裏:

  1. 為什麽日本,在1937年後的幾乎每一步,都是幾乎完全錯誤的?
  2. 為什麽智商極高、做事認真、踏實的日本人,戰略層麵上竟會如此拉胯?

比如,1937年的七七事變後,在外蒙和中國邊境的諾門坎和蘇聯打了一仗,當時俄匪調動歐洲的精銳,輸了。

後來希特勒發動對蘇聯的全麵戰爭,一下擊垮蘇軍防線,俘虜數百萬蘇軍,要求日本從東麵進攻,可它偏偏一直往南打,打到馬來西亞,可謂那南轅北轍。

而最離奇的是,也是最讓世人想不明白的是,珍珠港事件!

無論是中日戰爭爆發、還是日軍一路南下打到馬來西亞,甚至第二次大戰打響後,美國一直是隔岸觀火,不參與。

可偏偏日本好像不想活似的,戰線已經拉得那麽長了,它竟然出動艦隊,悍然對夏威夷的美軍發動突襲,不宣而戰!

蘇聯人,特別是斯大林,是非常害怕日本進攻西伯利亞,這是其最薄弱之處。

特別是九一八事件爆發後,蘇聯人將在遠東的數十萬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迅速打成日本間諜逮捕、處決或流放,以保障遠東地區至少無內憂,從而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可能的外患。

當然,如果能有力消除外患是最好的選擇。

1931年4月,也就是9.18發生前半年,蘇方截獲並破譯了日本駐莫斯科武官、中校笠原幸雄發給日本總參謀部的一封電報。這封電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將要進攻蘇聯的資訊。電文中說:日蘇交戰已無法避免,隻是遲早的問題日蘇戰爭開始愈早愈對我們有利。我們應當明白,形勢一天天變得有利於蘇聯。簡而言之,我希望當局下定決心同蘇聯打一場速戰速決的戰爭,並著手製定相應的政策(《克格勃全史》196頁)。

引起蘇俄更大恐慌的是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弘毅同到莫斯科訪問的日本將軍進行的談話。廣田弘毅是甲級戰犯中被絞死的唯一文官,是從始至終都對日本對外政策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日本官員。他的談話表明,日本同中國的戰爭非常偶然,日本壓根兒就沒打算同中國展開全麵戰爭,日本也是被人帶入曆史漩渦之中,越轉越深。廣田弘毅在談話中說:

暫且把日本是否值得同蘇聯交戰這一問題放在一邊。我們可以說,有必要推行旨在與蘇聯在任何時候開戰的對蘇強硬政策。但目的應當不是抵製共產主義,而是佔領東西伯利亞。(《克格勃全史》196頁)

這些資訊使蘇俄大為震驚。莫斯科經曆了與日本戰前的恐怖衝擊,共產國際秘書處大為光火,嚴厲批評了一些外國間諜組織,說他們不善於捕捉日本進攻滿洲裏同備戰反蘇戰爭之間的聯繫。

1932年,共產國際秘書處要求各兄弟黨立即行動,煽動民眾的反日、仇日情緒,破壞日本軍隊經資本主義國家鐵路和資本主義國家港口運輸的武器和軍用物資,對日本施加影響,以避免日本和蘇聯之間發生戰爭。共產國際的這些思想,由於佐爾格和尾崎秀實的作用,在中國得到強有力的實施。因為這些間諜組織也都十分清楚蘇俄對德、對日的政策一直建立在妥協的基礎之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要盡量避免蘇聯與日本直接作戰。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想辦法把戰禍轉嫁給別的國家。

這是不是潛伏在日本的蘇聯間諜起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的蘇聯紅色間諜格魯烏局長佐爾格:

紅色諜王的上海情報生涯
蘇聯借共產國際的名義,派遣眾多情報小組來華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亞洲籠罩在戰爭即將來臨的恐怖氣氛之中。
後來以準確披露納粹德國入侵蘇聯時間,以及日本關東軍暫時不會進攻蘇聯等情報而聞名的蘇聯特工佐爾格,便曾在中國上海經曆過這樣的歲月。
1929年,蘇聯工農紅軍總參情報總局(簡稱格魯烏)局長,決定把擁有德國記者身份的佐爾格派往中國。佐爾格是一位訓練有素的政治分析師,紮實豐富的曆史知識和軍事經驗能讓他在中國乃至整個遠東遊刃有餘。

紅色諜王佐爾格

1930年1月10日,佐爾格抵達上海,刺探情報,深入了解英法美日的對華政策。

他向德國駐滬總領事科倫堡男爵遞交了德國外交部新聞司簽發的介紹信。科倫堡看完信,隨即將給佐爾格寫了很多介紹信。
很快,佐爾格結識了幫助國民黨軍訓練的德國顧問吉爾貝特上校, 德國之所以幫助蔣介石加強戰備,是把中國當成德製武器的試驗場,派德國官兵到中國接受實戰訓練,為德國軍隊培訓骨幹。
當時,日本軍部有兩份計劃已被蘇聯獲知,一份武裝入侵中國的計劃已實施,另一份對蘇作戰否會實施?何時實施?這是蘇聯最關心的問題。


1932年下半年,佐爾格被召回莫斯科。不久,他被派往日本,重新開始新的情報收集工作。

佐爾格在日本很快建立起間諜網。他最主要的搭子,是日本共產黨記者、日本智囊團昭和研究會尾崎秀實。

根據維基:

尾崎秀實在近衛首相執政期間,在政界、輿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軍部關係特殊。在佐佐弘雄的介紹下,他參加了近衛文麿的親信組織的昭和研究會。這是一個近衛文麿研究施政方針的私人智囊團體,因此在日本侵華戰爭以及太平洋開戰之前都能接觸到政治最高層的消息,對日本國政施加影響。1939年,成為滿鐵調查表囑託職員,在此期間他趁機打探關東軍的動向。

1941年,佐爾格間諜案被發覺,尾崎秀實在該年10月14日遭特別高級警察(特高)逮捕。經過審訊,尾崎秀實承認自己是蘇聯間諜。根據其自己的供述,他在二戰期間作為記者以及近衛文麿的智囊,極力主張日本應擴大在華戰線以消滅國民政府,其後在近衛政府就北進南進猶豫不決時也主張南進東南亞與英美政府開戰,目的是使蘇聯與中國共產黨政權發展壯大,實現由中國共產黨控製的中國、放棄資本主義製度的日本以及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主導的「東亞新秩序」。1944年11月7日,就在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當天,尾崎秀實以違反國防保衛案、軍機保護法、治安維持法的罪名,在處以絞刑,佐爾格也在同一天被絞死。

那麽,珍珠港事件會不會他的另一出傑作呢?


日本侵華:沒有一個日本決策者透徹思考過他們的計劃。他們全都是才華橫溢的戰術家;沒有一個人是戰略家。對於開始一場戰爭,每個人都有引人注目的想法;但從頭至尾,從1931年直至1945年的慘敗時刻,沒有一個日本人,無論是平民還是軍人,以現實主義的態度設想過戰爭可能會如何結束。

對中日戰爭感興趣的唯一大國是蘇聯;中國方麵唯一從這場戰爭得到好處是中共。

7月7日盧溝橋事變導致了全麵戰爭。有意思的是,對陣的兩個指揮官(國民黨華北總司令宋哲元和日軍總司令橋本群)相處友好,他們都在自己的權限之內盡其所能地給這一事件滅火。

但接二連三的無法解釋的暴力行動清楚地表明,有人故意尋求全麵衝突。

七七事變期間在場的日本軍官都認為,暴力是中國軍隊中毛的間諜奉蘇聯的指示行事,挑起了這場戰爭。

1967年,日本的蘇聯問題專家土居朋夫將軍說:我們當時太單純,沒能認識到這完全是共產黨的一場陰謀。事變發生後,中國人的行為比日本人更不妥協、更傲慢,他們主動使戰爭蔓延開來。

蘇聯是中日戰爭的大贏家。日本與蘇聯的邊境一直保持緊張,有幾次非常嚴重的軍事衝突。如果沒有中日戰爭,日本無疑有能力跟蘇聯人爆發全麵衝突,並把他們趕出遠東。

另一個贏家是毛澤東。

1937年秋天,他告訴手下:中日衝突給了中國共產黨一個極好的擴張機會。

我們的政策是:七分擴張,二分防蔣,一分抗日。

這一政策將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和國民黨合作,以確保我們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階段,我們將實現在力量上和國民黨並駕齊驅。

第三階段,深入滲透中國的各個地區,建立對國民黨發起進攻的根據地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