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自由之路

股票音樂宋詞元曲曆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975年8月發生的河南板橋水庫潰壩事件,當時國內沒有任何報道,進入中國人眼簾,是因為2005年Discover頻道節目

(2025-07-05 16:46:07) 下一個

也是在這一年9月,中共官方檔案才解密。

2005年5月的探索頻道節目《終極十大》將此災難評為世界十大技術災難(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5][12][17][18][20]。該事故的官方檔案最終於2005年9月解密[9][15][16],同年國際專家組在中國大陸舉行了研討會[9][16][21]

Discover頻道節目終極十大》關於1975年8月發生的河南板橋水庫潰壩事件

https://youtu.be/ezZ400YCPPc?si=zKdCoBIW1G3OOnoYt=2319

我是從我媽單位管食堂的事務長那裏得知的。他是那地方人,偷偷告訴我們:洪水死了很多人。但不敢說詳情。不能亂說的,是會被抓的,知道的人極少。

當時我們都在吃飯,他過來聊天,問他到底怎麽回事,他欲言又止,就是不肯說。他可能家裏也死了人,神情很悲傷。一連好多天。

河南758水庫潰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南758水庫潰壩

河南758水庫潰壩,又稱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758特大洪水板橋潰壩,是1975年8月發生在中國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規模潰壩事件,包括板橋水庫在內的62座水庫在台風尼娜的特大暴雨影響下相繼潰壩[4][5][6][7][8]。淹死人數有8.56萬(當月數據)和超過2.6萬(1992年修訂)兩種說法[1],而包含水災內澇所導致的傳染病饑荒非正常死亡人數,則有22萬[2]、23萬[3][9]、24萬[4][10][11]三種統計,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台風水災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災致死人數之冠

此次洪災受災人口超1000萬,洪水和山體滑坡淹沒了約30個縣市、1780萬畝農田,衝走耕畜30萬頭、豬72萬頭,導致500餘萬間房屋倒塌(一說68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人民幣[5][11][12][13];此潰壩的洪水威力能與2004年南亞大海嘯相提並論[5](各國共22.79萬人死亡)[14]。潰壩發生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派力量忙於革命、無暇防汛[4];而此後中國大陸官方未對此事件進行報道或宣傳,直至1989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前部長錢正英作序的《中國曆史大洪水(上)》才披露部分情況,官方檔案最終於2005年解密[1][9][15][16]

潰壩的水庫大多是蘇聯援助、大躍進時建造,重蓄水、輕防洪,品質低劣、偷工減料,而大躍進大煉鋼鐵以及農業學大寨也造成了水庫上遊植被嚴重破壞和水土流失,最終導致大規模潰壩[5][6][17][18][19]。災難前後,官員和工作人員的錯誤應對亦為人詬病[17][18]。此次災難是世界上最大最慘烈的水庫垮壩事故[11][12][13],2005年5月的探索頻道節目《終極十大》將此災難評為世界十大技術災難(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5][12][17][18][20]。該事故的官方檔案最終於2005年9月解密[9][15][16],同年國際專家組在中國大陸舉行了研討會[9][16][21]

曆史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治理淮河

1949-1950年,淮河上中遊發大水災[5][22]。1950年10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作出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簡稱《決定》),在《決定》中指出,為了達到根治的目的,實行蓄泄兼籌的治理方針,主要措施包括在上遊的低窪地區建立臨時蓄洪工程等[23]。根據治理方針,淮河上遊的河南省在山區內修建了石漫灘、白沙、板橋、薄山、南灣等5座大型水庫;在平原上修建老王坡、吳宋湖、蛟停湖、潼湖、泥河窪等5個窪地蓄洪工程[24]

1951年4月,石漫灘板橋白沙三座水庫正式動工;7月石漫灘水庫建成,1952年6月板橋水庫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庫建成;三座水庫均在汝河上遊。1952年,薄山南灣水庫動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庫在淮河南岸支流溮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灣水庫在潁河上遊建成。其中,南灣水庫總庫容16.3億立方米,是淮河上遊的最大水庫。[24]

板橋、石漫灘等係列水庫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產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設計建設的大型水庫;當時中國的水利工作者尚無大型水庫設計建設經驗,完全由蘇聯水利專家提供勘測設計和施工指導。片麵重視蓄水,忽視防洪,板橋水庫比規定蓄水量超蓄3200萬立方米,且疏於維護,在潰壩前,板橋水庫的17個泄洪閘隻有5座能開啟。

當時水文資料很少,設計洪水及工程標準很低。工程運用中,板橋水庫被發現輸水洞洞身裂縫和土壩縱橫向裂縫,於是在1955-1956年間,按照蘇聯水工建築物國家標準,對板橋、石漫灘兩水庫進行了工程擴建[5][19][25]。此後,板橋水庫一直享有鐵殼壩的盛譽,被認為可以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在千年一遇的洪水中也可以安然無恙[4][26][27]

大躍進時期工程

以蓄為主指導思想

毛澤東等人發動的大躍進運動中[28],僅在1957-1959年間,河南駐馬店地區就修建了100多座水庫[6][19][25]。1958年,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歸納了河南總結漭河流域地區興建山區水利的經驗[6]: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社隊自辦為主,要把漭河經驗向平原推廣。包括宿鴨湖水庫在內的部分水庫施工時正值大躍進,河南省水利廳認為原設計過於保守,作了幾處關鍵的改動,如將原設計的12孔排水閘門減少7門,僅剩5門[6][21][25]。而對於淮河豫皖交界處的班台分洪閘,該閘閘孔原按800秒立方米排水量設計、共為9孔,但在以蓄為主的思想指導下,水文數據被人為的減小,隻建造了7孔;1959年水閘建成後,在1961又人為堵閉2孔[6][21][25]。期間,越重視蓄,就代表著越革命[6][19]

河南信陽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

在1961年開始的糾偏中,河南省對全省的水庫進行了一次全麵的普查,對一部分設計標準偏低、施工品質較差、存有隱患的水庫,包括一些大型水庫予以廢棄[5][25]。但是,修建水庫的指導思想失誤並沒有真正被扭轉,依然采取了重蓄水灌溉、輕河道治理的方針。到1960年代末,駐馬店地區新增水庫100多座,而與此同時,洪汝河的排洪能力非但沒有增強,反而連年遞減[5][25]。此外,也有專家學者指出,大躍進大煉鋼鐵導致水庫上遊植被破壞嚴重,以及後來毛澤東發起的農業學大寨中的開荒修梯田,使得森林和植被覆蓋率大大減少、水土流失愈趨嚴重,是這次造成兩座大型和50多座中小型水庫垮壩的根本原因[6]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中國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副司長王章立說全國98,000多座水庫當中,小型水庫占到了94,000多座,同時這些小型水庫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的,質量差、標準低,特別是管理不規範,還有很多隱患[29]

專家反對遭撤職

對於大躍進時期以蓄為主的水庫修建指導思想,當時的河南省水利廳總工程師陳惺當即反對:在平原地區以蓄為主,重蓄輕排,將會造成澇、漬、堿三災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地下積水過多,易成漬災,地下水位被人為地維持過高,則利於鹽分聚積,易成堿災。但是,陳惺的意見無人理會,他本人也因此被認為犯了嚴重右傾的錯誤,後來又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發配河南信陽[6][18][21][25][30][31]對於以蓄為主的錯誤指導思想,陳惺後來回憶道[32]

這種不正確的一些錯誤主張,錯誤措施,我不講誰敢講,黨外的人不敢講啊,所以我講啊,當時在水利上有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搞以蓄為主。...... 可以講沒有被當政者所接受,那時候我被定為犯嚴重右傾錯誤。

當被問及板橋事件曾經被海外的媒體評為世界十大技術災難之首,超過了類似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露這樣的事件,您會這麽看嗎?陳惺回答:我可以接受。[32]

文化大革命時期

此次災難發生在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間,河南駐馬店地區的各派力量忙於革命和階級鬥爭,無暇防汛事務,沒有準備任何防汛設備和物資[4]

災難發生後,新華社記者張廣友在隨中央慰問團在災區采訪時,專家們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說了就會被扣上質疑毛主席、質疑文化大革命的帽子[6]。但他們隻能私下對張廣友說[6]

治理江河應當是先治本,後治標,或者是標本兼治。我們這些年來實際上是隻治標,不治本,或者說忽視治本。這是中國水利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傾向。中國是個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本來就很低,農業集體化中的殺豬砍樹,大躍進中的大煉鋼鐵,以及後來學大寨中的開荒修梯田,使國土的森林和植被覆蓋率大大減少,水土流失愈趨嚴重,結果是吃了祖宗飯,造了子孫孽 上遊山區森林植被率低,這是這次造成兩座大型和50多座中小型水庫垮壩的根本原因。

事故經過

台風登陸

台風尼娜的行進路徑

1975年7月31日,台風尼娜太平洋上空形成,它是1975年太平洋台風季的其中一個台風,亦是吹襲中國內地的第三號台風。8月4日,尼娜在福建晉江登陸[12][33]

尼娜登陸後減弱為熱帶風暴。登陸後恰遇澳大利亞附近南半球空氣向北半球爆發,西太平洋熱帶幅合線發生北躍[21],致使台風登陸後並沒有在陸地上迅速消失,而是繼續前進跨越江西、湖南兩省,在常德附近突然轉向,北渡長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尼娜從北京中央氣象台的雷達監視屏上消失[21]。由於尼娜的強烈低氣壓和南下的冷空氣形成對峙,熱低壓從海洋攜帶的大量水汽,遭遇強冷空氣[12][33],並在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的大弧形地帶停滯少動。這一地帶有大量三麵環山的馬蹄形山穀和兩山夾峙的峽穀[34],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12][33];南來氣流在這裏發生劇烈的垂直運動,造成曆史罕見的特大暴雨[34]

特大暴雨

8月4日至8日,整個台風滯留地帶共19410平方公裏的地區降雨量超過400毫米,京廣鐵路以西的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到方城一帶降雨量大於1000毫米。而在暴雨中心河南泌陽林莊,8月7日一天的降雨量即達到1005.4毫米,最大6小時降雨量更達到830.1毫米,超過當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史密斯港782毫米的世界最高紀錄。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均超過中國大陸以往的正式記錄。[12][33]

8月7日下午,板橋水庫漁業生產隊發現有魚從溢洪道流出。當天,板橋水庫管理局與上遊龍王廟、桃花店等雨量站和下遊的遂平縣失去全部聯係[12][33]

  • 第一場暴雨

8月5日14時8月6日0時:這場暴雨持續10個小時。板橋雨量站測得日降雨量為448 .1毫米,最大1小時降雨量142.8毫米。板橋水庫水位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12][33]

  • 第二場暴雨

8月6日12時-8月7日4時:這場暴雨持續16小時。8月6日23時,板橋水庫主溢洪道閘門提出水麵、輸水道全部打開泄洪。庫水位高達112.91米,而設計最高蓄水位110.88米。[12][33]

  • 第三場暴雨

8月7日16時-8月8日0時40分:這場暴雨持續13個小時。[12][33]

在第一場暴雨中,泌陽境內各水庫、河道水位急劇上漲,大中小水庫均達到蓄水極限。確山經過兩場暴雨後,降雨量達1,100多毫米,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水庫潰壩,塘堰壩潰決,幾十噸重的鋼筋水泥軍用設施、軍方的武器和裝備均被洪水卷走。淮河支流洪河汝河的洪水襲向駐馬店平原,5日至8日兩次出現洪峰,河水越過多處堤壩。8月7日,京廣線上一列火車被洪水推出軌道,沉落在馬莊河。[12][33]

水庫潰壩

5-7日

8月5日17時,板橋水庫庫區內電話、公路交通中斷。駐馬店地區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副指揮長陳彬隻能利用部隊的電台,在大壩兩端和沙河店進行聯係。

8月6日子夜,板橋公社一名幹部趕到水庫管理局,轉達泌陽縣委轉來的省、地防汛指揮部指示:板橋水庫開閘泄洪,最大泄量開到400立方米/秒[12][35]。8月6日23時,板橋水庫的主溢洪道、副溢洪道、輸水道閘門全部打開,按最大能力泄洪[36]

8月7日天剛亮,水庫管理局動員保護國家財產,組織家屬轉移。中午,陳彬召集駐軍、水庫、板橋公社領導召開會議商討應急措施。宣布水庫處於緊急狀態,通知下遊群眾轉移。並催促地委向駐軍求援,派軍隊到水庫搶險、搶修通訊線路,運送防汛器材。但麻袋、草袋、板橋水庫和板橋鎮的防汛器材、木料、鉛絲、應付意外的炸藥等物件均沒有[35]。19時30分,駐軍向上級部門發出特急電稱:板橋水庫水位急遽上升,情況十分危急,水麵離壩頂隻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庫就有潰壩危險![37]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勳接到急電後立即將險情報告給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後來有記者自稱訪問了紀登奎兒子並從訪問裏發掘到鄧小平在險情期間不作為的材料[38],但紀登奎兒子澄清他未受訪問並特此為鄧小平辯誣[39]

在21時之前,確山、泌陽已有7座小型水庫潰壩。22時,中型水庫竹溝水庫潰壩;遂平縣城內水深齊腰。調集馳援水庫防守的駐軍在板橋水庫方麵的要求下,在大壩南端升起兩顆紅色信號彈,並舉槍對空掃射報警;信號彈發射幾十枚,但大雨導致信號彈範圍50米以外就看不到了,鳴槍一百多發子彈,但槍聲被大雨蓋住,因此無人聽到和看到。22時10分,水庫管理局收到了駐軍轉來的地區防汛指揮部電報,指示打開閘門,以450立方米/秒的速度泄洪,不考慮其它影響,全力以赴保證大壩安全。接報後,陳斌等人聯名向中央、省委、地委,通過軍隊發出這份特告急電,這段內容是舊板橋水庫曆史上最後一段莫爾斯電碼,內容如下[35]

8日

8月8日零時20分,水庫電站因形勢危急停止發電[38];20分鍾後,洪水漫壩。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部門發出特特告急電,報告水庫已經決口,並擅自開啟尚能移動的五扇閘門[37]

8月8日1時開始,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竹溝、田崗兩座中型水庫,以及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淩晨1時,板橋水庫水位漲至117.94米最高值,超壩頂1.6米,超壩頂防浪牆0.3米,相應庫容6.131億立方米。漫過防浪牆的洪水先是掏空牆後壩頂的卵石路,繼而推倒防浪牆,然後衝決壩體,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衝出板橋水庫決口處,衝向下遊。首當其衝的文城公社3.6萬人,死絕227戶,9600人遇難。垮壩後僅1小時,洪水到達45公裏外的遂平縣城,部分人或被途中的電線、鐵絲纏繞勒死,或被衝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廣線鐵路高坡時,墜入旋渦淹死[21]。3時左右,峰頭高達7米到10米的洪水越過45公裏外的遂平縣城城下[40]

8月8日3時,駐馬店地區的大型水庫薄山水庫,壩前洪水已經上漲到超壩頂0.4米,距離防浪牆頂0.6米,在水庫職工、家屬、駐水庫舟橋部隊、薄山林場職工及趕來搶險的山炮兵第2師官兵40個小時搶救,堵住了防浪牆滲水,並在壩頂築起了2米高子堤,保住了薄山水庫。薄山水庫在暴雨前的水位低於汛限水位,沒有像板橋水庫那樣超汛限水位蓄水1.4米。

8月8日4時,水庫當地駐軍將垮壩情況通知駐馬店軍分區轉報地委[21]

救災情況

災後駐馬店地區多處地方受浸,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由於屍體長期浸泡在水中,導致疾病傳播;而空投的大部分食物落在水中,更加速了疾病的傳播。

8月9日至22日

衛生部、解放軍總後勤部、北京湖北河北山西武漢軍區廣州軍區、河南省軍區及全國各地市的198個醫療衛生部門,派出三千多名醫務工作者先後抵達災區[40]

8月13日

汝南有10萬人被淹(指尚漂浮在水中),已救4萬,還有6萬人困在樹上,要求急救;全縣20萬人臉浮腫;新蔡有30萬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個公社全被水圍住,許多群眾5晝夜沒有飯吃;上蔡有60萬人被水包圍;華陂公社劉連玉大隊4,000人把樹葉吃光[40];黃鋪公社張橋大隊水閘上有 300人6天7夜沒有吃飯,仍在吃死豬死畜。宿鴨湖水庫:大壩上5萬人4、5天沒吃東西了。平輿有40萬人在水裏,腸炎、腦炎流行。醫療隊下去了,但沒藥物,很多地方出現了災民有病哭,醫生看了病沒藥也哭的情況。新蔡、平輿東部水仍上漲,全區200萬人在水中。[41][42]

8月14日

全地區尚有177.3萬人泡在水裏。其中上蔡64萬,新蔡45萬,汝南25萬,平輿40萬。[41][42]

由於班台水閘的攔阻,駐馬店地區的水位不退,人類屍體與其他動物屍體泡在水裏,導致流行性感冒、細菌性痢疾、傳染性肝炎、瘧疾、流行性乙腦、鉤體病到處擴散。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染病病人有113.3萬。為了降低發病率,8月14日10點20分,10噸炸藥爆破班台水閘,洪水隨即向下遊泄去。[40]全部的爆破工作進行了2天[41][42]

汝南提出口號,保證每人1天1斤紅薯幹[41][42]

8月15日

全地區尚有140餘萬人浸泡在水中,上蔡55萬,新蔡40萬,汝南25萬,平輿30萬[41][42]

8月16日

全地區120萬人還在水裏,上蔡52萬,新蔡20萬,汝南4萬,平輿23萬[41][42]

平輿縣射橋大隊有3名老人因沒吃又無救而上吊自殺[41][42]

8月17日

全地區尚有101萬人泡在水中。上蔡50萬人,其中黨店公社堤上7,000人,公路上4,500人,樹上、筏上31,000人,又有一社員因高燒無藥而死。老百姓缺衣,吳宋大隊會計宋三意(已死)剩下妻子和6個孩子,3個孩子仍光身,3個隻有褲頭。新蔡用大鍋煮紅芋片救濟群眾。汝南確保1人1天3兩麵,7兩紅芋幹。[41]

全地區發病率迅速上升,據不完全統計,共有病人113.3萬,其中汝南8萬;平輿25萬,其中王塚公社4萬2,000人,發病1萬7,000人,醫務人員盡最大力量,一天僅治800人,死7人;西平病人11萬;遂平15萬;上蔡25萬。[41][42]

8月18日

平輿、上蔡、新蔡尚有88萬人被水圍。汝南50萬人中32萬人發病:其中痢疾3.3萬,傷寒892人,肝炎223人,感冒2.4萬,瘧疾 3,072人,腸炎8.1萬,高燒1.8萬,外傷5.5萬,中毒160人,紅眼病7.5萬,其它2.7萬。上蔡華陂公社56,000人仍有21,600人泡在水裏。劉連玉村8戶圍1隻破鍋做飯,用南瓜挖空作碗,樹枝當筷。有的地方仍在堤上吃小蟲吃樹葉。已病死21人。劉莊大隊11歲的劉小群患乙腦連鹽水都沒有,11日死亡。和店王妮13歲生病無藥,17日死亡。全社腦炎死3人。[41][42]

8月19日

全地區尚有44.8萬人在水中。上蔡仍有40萬人在水中,病死15人。新蔡水中仍有4萬,病死20人,要求多送熟食和燃料。平輿截止18日已病死113人。遂平縣內糧食吃完。各縣紛紛要求速送治療腦炎的安宮牛黃丸。[41][42]

8月20日

全地區尚有42萬人在水中,病死者274人。其中確山病死16人(乙腦10人),汝南病死5人,遂平病死50人,西平病死135人,上蔡病死28人,新蔡病死20人。[41][42]

8月21日

全地區尚有37萬人泡在水中。汝南32萬人患病,190人病死,藥品不足,用土丹驗方。新蔡22.8萬人發病,占41%,20人死亡。上蔡有73人病死。平輿和店公社14個大隊187個生產隊4.3萬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處2米,淺處1米,老人和孩子都綁在樹上。熟食不足,災民11天沒吃鹽。孟莊大隊東窪生產隊,撈一死驢,災民亂割食。飛機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裏,大李大隊災民搶食水中漂浮的爛南瓜,37人中毒。[41][42]

8月30日以後

災後第21天,遂平縣革命委員恢複運轉並發出遂革發75(30)號文件關於當前防病治病的通知。文件說由於災後環境汙染嚴重,人群抵抗力下降,乙腦、傷寒、瘧疾等傳染病日趨上升。文件說,要把各地的野戰醫院建立起來,加強疫情報告,就地隔離治療傳染病。[40]

空軍從9月1日至6日連續出動飛機248架次,噴灑可濕性六六六粉248噸,覆蓋了宿鴨湖以西250平方公裏的地區[40]。後期增加到272架次,累計噴灑272噸[43]

災後統計

報道

災難發生後, 中國政府對事件詳情長期不公開報道[5][9][15][16]。1987年,《河南日報》記者於為民撰寫《758劫難》一書,此時已距事件12年。1989年7月,由前中國水利部部長錢正英作序的《中國曆史大洪水(上)》內部發行版出版,書中首次披露部份災情[1]。1995年,《河南日報》用一個整版報道了758洪災[15]。1998年,駐馬店地區水利局編製了《河南省駐馬店地區758抗洪誌》[15]

該事故的官方檔案最終於2005年9月解密,來自中國、美國、意大利等國的科學家在北京對此進行了研討和辯論[9][15][16][21]

死亡人數的各種統計

淹死

  • 1975年8月20日(潰壩後12天),河南省委初步統計數字,全省死亡85,600多人,連同外地在災區死亡的人數在內,最多不超過10萬人。當時河南省委認為這個數字比較準確。中央慰問團在給毛澤東、中共中央寫的關於河南、安徽災情報告中,引用了這個數字[4][44]。當時駐馬店地委的意見是不主張再逐個核實[44]
  • 8月下旬到9月中旬,新華社記者張廣友和新華社國內內參組吳明華再次到河南、安徽沿舊路,從陸路重訪災區,寫了5篇國內動態清樣(即內參)。其中認為,原來報告的8.5萬人的數字顯然是多了,估計3萬多人,最多不會超過4萬人。[4][44]
  • 1989年7月,駱承政主編、原水利部長錢正英作序的《中國曆史大洪水(上)》內部發行版記載,據統計,河南省有29個縣市,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1100萬人受災,85600多人死難。1992年出版的下冊(自稱初版,實為第二版),載據不完全統計其中遭受毀滅性和特重災害的地區約有耕地1100萬畝,人口550萬人,倒塌房屋560萬間,淹死26000人。後來陳昌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地理與遙感學院副教授)考據版次,判斷上卷發行後,發現死亡數字存在重大爭議莫非通過此種上、下卷分別表述的筆法表達不同的觀點?不管真相如何,曲解別人的原意也是新聞傳播當中的大忌。26000與超過2.6萬、據統計與據不完全統計構成了兩組耐人尋味的懸念[1]。最終,2.6萬人這個數字成為後來被沿用的一個官方數字[5][44][45]
  • 同年,孟昭華和彭傳榮編寫的《中國災荒史》一書中載錄,1,029萬人遭受毀滅性的水災,約有10萬人當即被洪水卷走[5][44][46]
  • 1994年,中國國務院長江三峽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魏廷錚在馬來西亞被外媒問及此事時回答:不記得具體死亡人數,但不會超過一萬人,因為如果死亡人數超過萬人,國際新聞界必然會有報道。這一說法遭到中國大陸民間的批評。[44]
  • 1998年,《河南省駐馬店地區758抗洪誌》第85頁數據:淹死22546人,病死1633人,受傷92096人[47]
  • 2005年,遂平縣檔案局所編的書《砥柱》記載,遂平全縣被洪水衝走23萬人,淹死18,869人,大部分死難者被衝積到京廣線以下地區[44]
  • 2010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蔡則怡和趙思雄研究認為死亡近十萬人,而中國科學院著名氣象學家陶詩言寫到,死亡人數達數萬人(此由《南方都市報》報道)[5][44]

內澇導致的傳染病和饑荒死亡

水災內澇導致其後有傳染病饑荒,包含此數的總非正常死亡人數,有三個相近的數字:22萬[2]、23萬[3]或24萬[4][5][11]

  • 2005年5月,美國《探索頻道》(The Ultimate 10節目頁麵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報導,1975年8月,河南板橋水庫因暴雨發生垮壩,9縣1鎮東西150公裏、南北75公裏範圍內一片汪洋。現場打撈起屍體10萬多具,後期因缺糧、感染、傳染病又致14萬人死亡。這個24萬的死亡人數,包括垮壩當晚熟睡中的直接受難者,也包括幾天後爆破泄洪、分洪的受難者,以及災後傳染病、饑餓等致死者。[4][10][11][12]
  • 2007年,河南師範大學姚鵬碩士學位論文《河南758特大洪澇災害的曆史思考》(下圖表引用),論文中將該書名標記為《河南省駐馬店地區抗洪誌》[43][50]
縣(鎮) 遂平 泌陽 西平 上蔡 確山 汝南 平輿 新蔡 駐馬店鎮 正陽 合計
淹死(人) 18875 1128 809 847 388 303 152 48 13 1 22546
病死(人) 123 25 146 562 220 73 312 132 3 37 1633
受傷 92096

財產損失

河南省約有30個縣市、1780萬畝農田被淹,1015萬人受災,400多萬人被洪水圍困。倒塌房屋500餘萬間(一說680萬間),衝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駐馬店境內京廣鐵路被衝毀102公裏,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人民幣。是世界最大最慘烈的水庫潰壩慘劇。[5][11][12][13]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