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會戰是1937年抗戰初期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曆時近兩個月,國軍投入約30萬兵力,日軍投入約12萬兵力.該會戰由兩個主要戰場構成,一是晉北戰場,一是晉東戰場。
?
晉北戰場包括廣靈、靈邱戰役、平型關戰役、淳縣平原戰役和忻口戰役。
?
當時參與平型關戰役的是國民黨第十五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均 調歸山西的閻錫山指揮,主要任務是負責巡守平型關以切斷日軍後方聯絡線。
?
第十五軍長劉恩茂率部占領平型關正麵陣地,向東延長四十裏,西至北樓口八十裏,軍部則駐在平型關後小冶鎮上;左翼是第三十三軍,占領大小石口陣地,而八路軍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因此在主戰場正麵沒有見到中共軍隊的影子。
?
在日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裏)情況緊急時,林彪的第一一五師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並在蔡家峪襲擊日軍輜重隊四百多人後逃跑,致使左翼雁門關戰場出現空檔,使日軍迂回威脅平型關國軍的後方,導致該戰役最終功敗垂成。
?
而中共為了掩飾他們的逃跑,竟誇大宣傳什麽“平型關大捷”,誇大擊斃日軍人數,欺騙世人。
?
劉先生(劉茂恩)是平型關正麵守軍15軍的軍長,他說:板垣的主力打平型關和團城口時,協防我部的八路躲開了,林部藏在關右的楊鎮,我部張全興營幾乎死傷全數,多虧陳寶山營馳援才把日軍打跑。
?
然後林彪聽說日軍輜重隊的一營兵力或徒手運炮或步槍保防,落隊在蔡家峪,乃以大勝小打了大捷。
?
?
中共偽政權大肆吹噓所謂的”平型關大捷“,引起共產國際的注意,派上海的羅及之去山西, 拍攝紀錄片《平型關大捷》,這是八路軍在五台山的擺拍。
1937年9月,羅及之奉命前往山西,拍攝紀錄片《平型關大捷》,包括八路軍整裝待發,翻山越嶺等的戰前準備,和日軍展開的激戰,押解被俘日軍將領和士兵,展示繳獲戰利品等鏡頭,還有部分朱德、林彪等人工作的鏡頭。
這些影像其實是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在距離平型關100多公裏的五台山擺拍的。
?
羅及之關上攝影機後,不做休息便馬不停蹄地往回返,把《平型關大捷》的膠片第一時間送回攝影場進行後期製作,由於高度緊張和勞累,他在回途中從馬背上摔下,致使頭部嚴重受傷。 他拍攝的片段被添加到伊文思拍攝的《四萬萬人》裏,以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