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是鄧小平同誌為當代中國外交製定的重大指導方針。這一方針具有極其深邃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
“韜光養晦”由“韜光”和“養晦”兩個詞語組成。
“韜光”的字麵意思是收斂光芒,引申意義為避免拋頭露麵。最早出現在南朝梁國太子蕭統所寫的《靖節先生集序》。其序中有“聖人韜光,賢人遁世”一句。《晉書·皇甫謐傳》中又有“韜光逐藪,含章未曜”之說。“養晦”的字麵意思是隱形遁跡,修身養性,引申之意為隱退待時。《詩經》中有“遵養時晦”之記。《宋史·邢恕傳》中則有“公著薦於朝,得崇文院校書;王安石亦愛之。因賓客喻意,使養晦以待用,恕不能從”一段曆史公案。
作為一個成語,“韜光養晦”的使用見於清朝末年。晚清實業家、思想家鄭觀應遁跡澳門寫了《盛世危言》。他在其中的自序中寫道:“自顧年老長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此前,則有清朝大知識分子紀曉嵐在其《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中寫下“果為隱者,方韜光晦跡之不暇,安得知名?”。
通過古人使用“韜光養晦”的記載,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其一,“韜光養晦”是一種低調做人的行為模式。低調做人以利於冷靜觀察,縝密思考,進而統攬全局,謀劃未來,是一種戰略行為模式。其二,“韜光養晦”思想既適用於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適用於成功或勝利之時。其三,“韜光養晦”思想的深刻內涵在於埋頭苦幹,積蓄力量,著眼長遠。從這個意義上說,“韜光養晦”是“有所作為”的重要前提。其四,把“韜光養晦”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類說法相混淆純屬誤讀。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小平同誌就國際形勢驟變多次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我黨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並反複強調中國要長期堅持“不當頭”、“不扛旗”,最後用“韜光養晦”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新形勢下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小平同誌用“韜光養晦”概括中國外交戰略思想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軟弱可欺。他曾多次說過“中國誰也不怕”,但同時“中國誰也不得罪”這樣的話。
曆史已經證明:在小平同誌“韜光養晦”戰略方針指導下,西方製裁中國的圖謀一個接一個被打破,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快車道。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到加入WTO,中國不斷融入世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令世界注目。從中人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極其困難的境地中走出現在這樣一條光明大道,是鄧小平“韜光養晦”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韜光養晦”戰略思想已轉化為中國實現民族複興的巨大物質和精神力量。
過去20年來,國內外對“韜光養晦”戰略思想出現了一些並不全麵的解讀。有人把“韜光”簡單解釋為把寶劍的光芒隱藏起來;也有人錯誤地將其與“臥薪嚐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相混淆。這些有害的解釋往往給我們造成外交上的被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私下就不止一次地向我發問:“你們把劍光暫時藏在桌子底下,準備何時才向美國亮劍?”我費了很多口舌,仍無法使他完全消除對“韜光養晦”的疑慮。現在,我們的年輕人大多對“韜光養晦”的真正含義並不十分了解,這與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確、不全麵解讀有一定的關係。
胡錦濤同誌在2009年7月第11次駐外使節會議上提出了“堅持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的要求。這與鄧小平同誌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我們有些同誌隻強調“積極有所作為”,而忽視了“堅持韜光養晦”。理由是:過去中國國力衰弱,說話沒有底氣,隻好“韜光養晦”;現在中國已經強大了,“韜光養晦”已經過時,起碼需要對其進行修正。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完全的。這是因為“韜光養晦”不僅適用於人走“背”字的時候,同樣也適用於人走“順”字的時候。更何況我們還有大量不順之處呢。還有人認為,堅持“韜光養晦”就無法積極有所作為,這也是不正確的。因為“韜光養晦”的目的不是銷聲匿跡,無所作為,而恰恰相反,韜光以冷觀,養晦以待用。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辯正關係,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關係。
進入21世紀,我黨把“堅持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確定為新時期外交工作指導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需要我們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是和平發展,中國追求的對外開放目標是合作共贏。中國不謀求世界和地區霸權。實現我們的遠大目標,不僅需要強大的綜合國力,同時需要世界公認的道德力量。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有利於我們在道義上占領製高點。第二,中國的發展水平需要我們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盡管中國的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還遠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甚至還不如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對此,我們黨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因此,我們把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定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把自己的國家定位為發展中國家,這不是故意“謙虛”,而是實際情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我們必須堅持謙虛謹慎、埋頭苦幹的作風,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富強的世界大國。第三,當前國際形勢極其複雜多變。準確判斷形勢走向,正確處理重大國際矛盾和衝突需要我們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韜光養晦”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寶庫中判斷“勢”的法寶,隻有長期堅持,才能看清、看透國際形勢的發展趨勢,隻有看清、看透國際形勢走向,才能著眼長遠,科學地有所為或有所不為。
總而言之,“韜光養晦”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在變幻莫測的國際風雲中,隻有長期堅持“韜光養晦”,我們才能避免重大失誤,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也隻有堅持“韜光養晦”,才能有針對性地有所作為。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 楊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