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場凋零》巴郞
世事變遷,老街已不複當年的繁華。據說每逢三、六、九趕場時,四裏八鄉的農民都來到場上進行商貿活動,場上人來客往,買賣興隆,還依稀可見老場昔日的榮光。但在不趕場的日子裏,老場上卻是滿目蕭索,一派淒涼。但行走其間,依舊能感覺到古樸蒼桑撲麵而來,曆史煙雲仿佛重現在眼前。
老場上除了外來的稀疏遊客外,人影寥寥,店鋪雖然都開著門,但門可羅雀,很不景氣。店主們閑極無聊,或者倚著櫃台打瞌睡,或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說笑胡侃擺龍門陣。看來要想將古鎮打造成為旅遊熱點,吸引遊客來此打卡,還需下極大的功夫。為遊客奉獻出獨特的風景名勝,風情民俗,使他們樂於來此遊玩,認為不虛此行,仍然是任重道遠。
修繕和重建的這些老屋裏,散發著久遠的煙火氣,氤氳著古舊的農家風情。粗糙的牆壁上掛著木質鏡框,裏麵鑲著發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五代同堂,開枝散葉,簇擁在老人身邊的子孫輩竟有上百人之多。房間裏擺放著的舊式家具、農具、糧倉等,吃穿住行日常所用,以及紡車織機、火塘灶房、匠工作坊等,古樸簡陋,如一潭平靜無波的古井水,長滿著歲月的厚厚苔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