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太極拳哲理探索》拳術大師曾慶宗論道二

(2025-11-23 01:22:39) 下一個

曾慶宗第九次重講:九評《太極、道教和水——太極拳哲理探索》

 

《太極、道教和水——太極拳哲理探索》一文是四十多年前,我在川大計算機係當老師時寫的一篇具有時代意義的跨時代哲學文章。因為這篇文章提到的五個概念,即太極、道教、太極拳,是中華民族文字、文化、文明研究的核心概念;水和哲理是世界人類文明的共同研究概念。這篇跨時代研究的優秀文章,被當今西方文明研究的頂尖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學報翻譯刊登。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係還給我寄了900美金,邀請我去該校講學。1991年3月8日,我持國家武協主席徐才的介紹信、《中華武術》雜誌的介紹信及成都體院武術出國教授的介紹信,受國家重托,前往瑞典宣傳弘揚中國武術和中醫學這兩項中國人類的最高文明成就。這篇文章便成了我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講學的橋梁。從此,我在瑞典等西方文明國家推廣、弘揚、發展中國的武藝和中醫學——這兩項中華民族冠絕世界的古代人類文明,同時也宣傳、弘揚、發展了以中國哲學為指導核心的中國人類文化文明各領域的光輝偉大成就。這篇文章不僅在國外推動了中國人類文化文明的傳播,在國內也得到廣泛的學習、應用與推廣。但我自己覺得,國內很多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這篇文章對中國人類文化文明梳理與發展方向的明確性和重要性,沒有真正理解它對中華武術和醫學複興、文化文明傳承的價值與意義,也未能完全領會這篇文章的精髓與優秀之處。因此,我在此再次重講,這已經是第九次了,今後還會繼續講下去。這篇文章不僅弘揚發展了中華人類文明,對整個世界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對全球人類文明先進優勢的認知及登頂目標的統一,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和現實價值。

 

在2010年已出版的《曾慶宗武術醫學文化研究文集》第50頁,刊登著我撰寫的《太極、道教和水——太極拳哲理探索》一文的原稿。下麵接續前文,進行第九次重講:

 

原文摘抄:四、太極拳的演練和水之形狀

 

前麵粗略地談了太極拳的產生、拳經和意念,下麵再講其演變、練習及實作的情況。假借於靜水緩流者是楊氏太極拳的健身演練,假借於流水一梯一級向下流淌者則是跟步式的孫氏太極拳,假借於急流猛旋、彎多灘急的流水者是陳氏太極拳,假借於暗流陰河者是武氏太極拳,假借於小溪緩緩流淌者是吳氏太極拳。各種太極拳的功力練習過程都是“滴水穿石”般恒心與毅力的錘煉過程。演練時,內氣鼓蕩,便是將“氣和血”——人體中以水為主要成分的物質——洋洋流動,融貫軀體,達於毛孔,形之於掌,發之於指。血遍周身,勁透全體,氣充盈各個經絡穴位、髒腑,周身如回水之螺旋,如粘於水之懸絲,遍體連線結網、周身分布。哪怕泰山崩於右、烈馬奔於左,而操練者仍心如止水、斂神定意、處之泰然。這種精神內斂的高度克製高度的沉著安靜,則是太極拳上乘功夫對心意、生理訓練的核心要求。“周身無處不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一氣運來老無停,乾坤正氣運鴻蒙,運到有形歸無形,方知妙手在天工”。這種周身無處不太極、妙手奪天工的狀態,不正是水在身上的聚合物——氣和血在體內圓滿運行的體現嗎?太極拳練到高級狀態,不僅要求氣血運行遍體周身,還要求身體如同嬰兒,動作極為柔軟、靈活,即肌肉、骨骼、四肢百骸都要像水一樣柔順,那樣才能“腰若百折盡無骨”“一撒周身都是手”。太極拳的推手和散手是太極拳的技擊態這此時要求運動員是發怒之水、咆哮之水,要如海中之巨浪翻滾、江河中洪水奔騰、高壓水槍之噴射。既要有源源不斷之後勁,內勁充足橫溢,意氣變換靈活;又要有迂回曲折之本能,能隨機應變、避實就虛、無縫不入、化打同時。太極拳製勝之道,在於柔勝剛、緩勝快,整體對局部、意足而形鬆。太極拳技擊之術,是水性之術,是柔勝之術的真正體現。

 

下麵是著者曾慶宗(現年八十五歲)的第九次重講。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四十多年過去,如今重讀我年輕時寫的這篇太極拳研究文章,我自己都不禁感歎當時竟有如此非凡的才華。我亦驚奇於文中對太極拳的描寫竟那般高妙、得體、貼合現實。經過四十多年的實踐驗證,我深感欣慰的是,年輕時的自己創造性地提升了太極拳的認知與描寫高度,文字高妙象形、神評妙竅,字字如珠玉,句句如彩雲,既超凡又現實,既玄妙又傳真。我為自己能為太極拳的發展做出如此有價值的貢獻而深感滿意,這篇文章絕對是吹響複興太極拳這一人類高度文明的新號角。我無愧於中華民族先祖的英雄智慧與辛勤付出,也為後代留下了一份真實可傳的優秀太極拳遺產——我所創立的曾慶宗太極拳,為中華民族後代建立太極拳的高度文明奠定了樣板基業,我的人生因此極具價值。

 

當時僅有楊、陳、孫、武、吳五種太極拳,我將這五種太極拳與五種水的自然形態相比較。前人從未有過如此係統的比喻與總結,我是第一個將各種太極拳的“象水之態”完整比喻出來,並闡釋其如何效仿水的特性進行練習與運用的人;我也為太極拳下了“水性拳”的定義,清晰梳理了太極拳從產生、發展、成熟到登頂的全過程。水是地球上生命形成和進化最重要的自然物質,中國人追求以水的特性滋養生命、精進武術與醫學,當之無愧是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德),道法自然”這一重要哲學規律與大道的最文明、最高度的人類民族。中華民族絕對是地球上最文明、先進、優秀的民族。“滴水穿石”是對中國人恒心的生動形容,我在此也闡明,太極拳練習至大成者,都是最具恒心毅力、勤勞且奮鬥不息的人。我還講清楚了,太極拳的武功並非僅靠肌肉練習而成,更包含氣與血的力量運用,其力量是內外相合的產物,是整體性最強的拳種。將五種太極拳對水的精妙描述整合起來聯合運用,這絕對是我曾慶宗首創;我還匯集了各種太極拳的優秀特質,盡量吸納中華武術所有拳種的精華,篩選整合了全世界體育運動對人類的益處,匯集了世界古代文明與近代文明的優秀根基,由此構成了曾慶宗太極拳、曾慶宗武術的優秀體係,以及曾慶宗醫學、曾慶宗哲學的深厚底蘊。

 

全世界人類本是同源同宗,全世界人類文明的最光明正確大道也隻有一條。人類要想幸福長遠,就必須走在這條共同的光明正大、通往幸福的大道上。地球人類是一個統一的團結整體,唯有如此,才能與宇宙文明融合共生、長久發展。人類內部的持續爭鬥,無疑是阻礙人類發展繁榮、共享幸福的最大障礙!

 

太極拳是最熱愛和平的拳種,若全世界人民都練習太極拳,以友好競爭的方式相處,這將是全世界人民文明、光明正大、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的光榮與偉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