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含辛茹苦》巴郎

(2025-08-09 00:51:51) 下一個

《拾夢166》巴郎

 

《含辛茹苦》

與曾妹兒隔著走廊相對的,是譚家,房間朝前,窗戶麵向街道。

 

譚姨好象是在沙河澡堂當保管員,年歲較大。樓裏這些媽媽們,象我媽媽,那時不過三十出頭,四十歲不到,譚姨估摸著得有四十好幾近五十歲了,頭發都變灰夾白了。

 

譚姨的丈夫姓陳,很早前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一對兒女,兒子陳朝君女兒陳朝群。看麵相譚姨年青時,也是美女一枚,高挑雅嫻,風韻猶存。但她恪守傳統,沒有再嫁,守著活寡,靠著微薄工資,和為街道工廠加工產品的不多報酬,含辛茹苦十幾年,老雞母嗬護著小雞,硬是把兒女撫養長大,實不容易。譚姨這種賢妻慈母的形象、遵守婦德傳統的行為、堅毅平和的性格、甘於吃苦默默奉獻的精神,受到全樓大小的一致讚佩,在樓裏很有威望。

 

譚姨的一對兒女,哥兒18歲,比妹兒大兩歲,在學校裏,也比妹兒高兩個年級。也許是遺傳因素,朝君哥高個瘦削飽含文雅之氣,朝群姐卻漂亮大方出落得亭亭玉立。任誰見了,都會誇說譚姨有福氣,兒女雙全有前途。每逢此時,譚姨都會笑得合不攏嘴來,口頭囁嚅著,還在假意客氣,拚命地辭謝不敢當。

?

?《孝順兒女》

 

也許是孤兒寡母,窮人家的孩子,自小孤苦伶仃生活困苦,曆盡艱難,很能理解媽媽一生的辛酸。兩兄妹都很聽話,孝順,力所能及地,盡力承擔家務,以便媽媽下班回來,能夠好好歇息。文運期間,學校停課,兄妹倆不願虛度光陰,沒有參加任何組織在社會上打鬧生事,而是當了逍遙派,站在邊上看熱鬧,兩派都不得罪,省下時間,主動到街道工廠攬活幹,以彌補收入不足。

 

隻說這平靜清貧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譚姨也很滿足了。她很普通,要求不高,兒女已經長成,自己的勞碌得到報答,也對得起死去的丈夫了。現在,隻盼兒女們能找到好工作,養活自己,結婚成家,生個一男半女地,一家三代人聚在一起,盡享天倫樂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