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勤於學習,善於自省,變教訓為經驗,從失誤趨成功。勇於開拓,敢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新章。巴郞身處環境、社會、以及自身的發展變化之中,耳聞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筆錄存之,欲與文友們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閑話211 - 《五彩黃龍》

(2024-02-13 01:00:51) 下一個

巴郎閑話211 - 《五彩黃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11

20231017 周二 晴陽 2 - 2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黃龍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鬆潘縣境內,由鬆潘古城向北,約40公裏處,驅車約1小時左右。

黃龍地處岷江上遊,屬喀斯特地貌。山地受河流侵蝕、切割,山高坡陡,溝穀縱橫。境內群山連綿起伏,峰巒重疊,原始森林密布,鈣化翠池、金色流灘。山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似一條臥龍龍脊,俯臥於密林之中,被複以地表之黃色鈣華景觀,故而被藏民形象地命名為“黃龍”。

黃龍最高處“雪寶頂”,是岷山山脈主峰,海拔5588米。雪寶頂,形似海螺,藏語為“夏旭冬日”,落日璀璨,恍如仙境。它有著多條冰川,既厚且長,其融水源源不斷地補給著黃龍泉池群,滋潤保濕,永不枯竭。因此而形成的高原濕地,森林茂密,資源豐富,藏漢回羌彝各族山民在這裏繁衍生息,開發經營著這塊寶地。

一一一一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到達黃龍景區入口,已是人潮洶湧。黃龍門票¥170元,老人免費。但所有人都得付¥80元的上山纜車費。

花了1個小時,排了2公裏的長隊,方才從山腳乘坐纜車,上到龍脊山腰。出了纜車站,漫步在觀景平台上,藍天白日,蒼鬆翠柏,山風微拂,空氣清新,精神不由為之一振。看山下,七溝八墚,坡峰溝穀,林木掩映,泉水飛瀑,一派翠黛青綠,薄霧輕紗飄渺流散,全無一絲人間煙火氣。如果不是身周擠擁著與自己同樣的觀光客,耳聞南腔北調吵嚷喧鬧,此情此景,真好象一步踏錯,誤入瓊瑤幻境來了。

黃龍與九寨溝觀光有著顯著不同。九寨溝道路通暢,大巴眾多,如蛛網般,密切連接到每個景點。遊客可按照自己喜好,選擇景點遊覽,時間隨意,隨時上下,極為方便。如果疲累了,看夠了,可從最高處長海,直接坐車下行到出口,快捷離開景區。而黃龍景點,大多位於龍頭龍腹,而為了保護自然風光,沿途沒修公路,隻有青石步道。從龍脊出了纜車,要沿著步道,爬山3公裏,才能到達藏龍溝黃龍寺。

藏龍溝內,林蔭蔽日,鬆柏遮天,掩映著黃龍寺那雕樑畫棟古色生香的廟宇,不時聽見鍾鼓木魚聲,觀瞻的人群絡繹不絕,遊客到此多要穿過其鼓鏡式柱礎的山門,走進四合院式的殿堂,燒一柱線香,係一根綢帶。

一一一一

黃龍的景點眾多,以彩池為主。黃龍溝上方,可見宏大壯闊形態奇特的連綿雪峰,無論冬夏,皚皚白雪反射著陽光,光彩奪目。雪寶頂峰峰嶺上的融水流下,匯聚成溪,豐富的碳酸鈣華,滋潤著溝穀,形成層層疊疊約3500餘個鈣華彩池,如迎賓池、盆景池、明鏡倒映池、娑蘿映彩池、爭豔彩池、五彩池、七彩池等。彩池背倚雪山,大小不一,大者如湖泊,小者如澡盆,並呈梯田狀排列。其形態各異,結構奇巧、色彩豐豔,整體造型秀美,但又各有千秋。

最大的五彩池為龍首,位於溝上方,有彩池700餘個,方圓數百米,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鈣華彩池群。五彩池池堤低矮,錯落有致,汪汪池水漫溢,遠看塊塊彩池宛如片片碧色玉盤。池水澄清無塵,清澈透明,因地表鈣華沉積使池水呈現虹彩色澤,在日光照射下,流光泛彩,五彩繽紛,尤如龍鱗泛金。人行其間,濃淡相宜,色彩變幻,似入畫中,隻疑是凡塵仙境,天上瑤池鑲嵌人間。

迎賓池,有300餘個彩池,大小不一,呈梯列相連,結構精巧,形態奇特,潺潺流水聲宛如歡快的迎賓曲,笑迎四方賓朋。而盆景池中,一叢叢灌木長在池裏,隨風搖曵,水色因水底沉積物和樹木、山色的變化而呈現黃、綠、淺藍、蔚藍等色,多種色彩交織,亮麗繽紛。

彩池中的鈣華水流,呈梯級流下,形成流長達3公裏的世界最大最長鈣華流。水流衝刷,沿途鈣華積於地表,使溝穀溪灘,金沙鋪地,金燦燦一派黃色,使人觀之,拍掌稱奇。鈣華流一路切割衝刷,也形成大大小小的溶洞,如洗身洞等,和聲勢驚魂的飛瀑,如蓮台飛瀑及飛瀑流輝等,池水從林中翻湧跌落,叮叮咚咚,如珠玉跌落玉盤,飛流直下,形成梯瀑。

沿棧道上去觀瀑台,見池水從彩池一級級地梯坎上流下來,形成灘流、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如龍爪舞動,龍身騰飛,流金溢彩,格外美麗。

一一一一

黃龍以彩池、灘流、雪山、峽穀、古寺、民俗“六絕”著稱於世,被譽為“人間仙境”、“濃縮的綿繡中華”。黃龍寺是景區中點,上行2公裏,是五彩池。沿寺下行,一路觀景,又是5公裏步程。

這些山色景致,你看或不看,是沒得選擇的。因為隻有一條路,你必得從此經過。這裏雖說滿目美景,但這所有山路,都是要用雙足去丈量的,沒有一絲縮短距離的偷巧法兒。

本來呢,在平常正常情況下,在海拔不高的地域,步行7公裏,對任何老少爺們娘們來說,都是容易的,不算什麽難事。但是,在這海拔近4千米的高原上,爬山上坡,越溝下坎,卻要比在低平山區如此做,要來得困難多多。

在高原上,如果開車或坐車,自然不會產生多少異樣感覺。但若步行,卻覺著髖膝腿腳的肌肉關節較為僵硬,沒有平時那麽靈活自如,而身體各方麵的協調配合也似乎變得遲緩,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高原反應”吧?這種反應使人變得脆弱,呼吸困難,頭暈目眩,心跳氣促,易感疲憊:上坡時兩腿如同灌鉛般,沉重得提不起來,下坎時兩足顫抖,震動內髒好象要挪移錯位一般。平時一步可邁幾級台階,而今則要分幾步走。平時一氣走上幾公裏是小意思,而今走上幾十米也成了大問題,恨不得找個地兒坐坐,歇口氣。

這裏沒有車坐,也沒有人力滑杆,什麽代步工具也沒有。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全靠自己步行向前。沿途眼見許多遊人,無分老少,都走得十二分艱難。原本是來觀賞黃龍勝景地,現在則想怎樣能走出去。互相攙扶著,鼓勵著,在崎嶇山道上,一跛一拐踽踽前行,直走得人困身乏,腳粑腿軟,身體疲憊,精神倦怠,仍咬著牙關往前走。大概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的艱苦情景,也不過如此吧?

所以,依憑長久步行來遊覽景區,這樣一種方式,並不適合所有的人,這一點,遊客要做好心理準備。身處高原,空氣中氧含量稀薄,血紅蛋白攜氧減少,細胞血氧交換不足,細胞缺氧,就會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甚至導致功能障礙,器官衰竭。所以,如果發生高原反應時,一定不要逞能蠻幹,要悠著點兒,多多休息,最好不要顧惜麵子,帶上吸氧裝置,隨時吸上兩口,緩解高原反應的症狀。

其實,身處高原,隻要不在5千米以上,既便有高原反應,隻要假以時日,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就會適應環境,動員起來,發揮潛力,增加血紅蛋白數量,攝取足夠氧氣,保證正常功能。在下山途中,時常看見挑夫背夫等力工,肩挑背扛,搬運物質。這黃龍景區的中點黃龍寺在4千米左右,限製交通不通車路,每天要接待上萬遊客,其吃喝雜用的所有物品,都是雇傭力工運送上山的。這些力工,挑背上百斤的貨物,豋山爬嶺,如履平地,矯捷迅疾,賽似靈猴飛燕,恰象開山五丁,常常使遊客為之驚歎,掌聲鼓勵。究其原因,實在是因為力工們生於斯長於斯,早就適應了高原環境,山路上負重若輕健步如飛,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311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