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大西部,玻璃橋端景無數。
古老滄桑荒幾度,蝙蝠頂上瞰峽穀。
沒去過西部不算真正了解美國文化。沒去過大峽穀算不上真正去過西部。所以,這次國家公園之行自然而然地包括了大峽穀。實際上大峽穀也是國家公園。
車出拉斯維加斯不到1個小時就抵達胡佛大壩的安全檢查站。荷槍(不知道有沒有實彈)的士兵對每一輛汽車進行了檢查。車上的高爾夫球具有點長,士兵還專門訊問了一下。
沿著新建的小路登上胡佛大壩觀景台,762英尺(60層樓)高橫跨亞利桑那和內華達兩州的大壩盡收眼底。大壩呈漏鬥型,上大下小。五條瀉洪口和旁邊的機房清晰可見。放眼望去河岸兩邊黑色的岩石似條紋一樣從上而下。看不到山峰,山頂似乎都是平。難道是科羅拉多河把高原切開了嗎?
天氣晴朗,藍天之下飄浮著朵朵白雲,略帶淺黃的白色大壩和泛著藍色的米德湖水與藍天白雲相映,給人一種水天一色的感覺。不知道哪裏是天哪裏是水?
大壩的不是建造來觀賞的。作為最偉大的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胡佛大壩實實在在地為下遊的三個州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電力。同時又為大蕭條時期的經濟複蘇增添了動力。
可誰又知道修建大壩是多麽艱辛的呀!以當年落後的建築技術,在半沙漠的氣候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奮鬥地了五年, 在這荒山野嶺中建成了世界第一高壩。與此同時又創造多個建築史上的世界第一。不能不說胡佛大壩是美國開拓精神的象征。
再看當今美國社會,開拓奮鬥的精神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怎樣巧取豪奪得到政府福利。換句話說,就是怎樣不勞而獲。拿著糧食卷開著奔馳車,而且,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學校教育完全脫離現實。教科書裏充滿了莫名其妙的東西,例如今天可以自稱是男的,明天可以自稱是女的,如此之類的垃圾。不知道何時才能矯枉過正呀!
沿93號公路朝東後轉北進入去大峽穀西緣(峽)的公路。不知不覺間忽然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不舒服。這時才注意到路旁是如此荒涼。一片又一片低矮破舊的房屋。說不上是斷壁殘垣,但的確是破舊不堪。
坑坑窪窪的地上,一個又一個五花八門像盒子一樣的舊房子。橫七八豎著的木杆和電線。恍若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問才知,這是印地安人的保留地。
不是沒看見過破舊的房屋。早在60年代就到過四川和貴州偏遠的山溝溝。印象中農村的房子很簡陋,好像還不至於這麽破舊,使人感到淒涼。
最近,加州不是有政客提出要給某一有色人種發多少多少錢作為曆史補償嗎?如果要賠償,印地安人是不是應該有優先權。畢竟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原住民呀!平等,如果要以膚色為標準,就不必談平等二字了。
一個多小時後地勢高了起來。也開始看到一些現代化的建築。過了小型飛機場(直升飛機),就是大峽穀西緣(峽)入口處的停車場了。
真正的大峽穀公園被認為是峽穀的南緣(峽),那裏通用國家公園的門票和年票。臨時買票每一輛車隻收35美元。而西緣則是由印地安人的派拉部落單獨管理(也許是一種政策優惠吧),門票是每人65美元,與南緣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大峽穀西緣主要有三個景點。玻璃橋,蝙蝠點和一英裏長的印地安人的步行道。不能自駕,由公園的接駁車接送。當然還有直升飛機峽穀探險,蝙蝠洞內探險等等。
到西緣來的人大多對號稱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玻璃橋情有獨鍾。從玻璃橋1219米處眺望大峽穀之壯美應該是一種難得的心曠神怡的享受。所以一直有夙願去孫悟空到此一遊。但不知道為什麽在計劃西行的一開始猶豫不決了,似乎是廉頗老矣,雄心已逝。若幹夜晚一想到玻璃橋就開始心悸。仿佛自己會從橋上墜入穀底。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心裏暗示。到達西部後一直在猶豫是否要上橋。
接駁車很快就到達老鷹岩,沒法再拖了。就象哈姆雷特劇中那樣做還是不做這是一個問題。俗話說得好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沒想到妻弟一語(不要往下看)驚醒了夢中人。頓時一股豪氣油然而生。
多雲天氣,站在玻璃橋上眺望。峽穀中岩石的斷麵層層疊疊。如同萬卷詩書構成的曲線圖案,水平層次十分清晰。遠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與遼闊,或許可以說平靜與空曠。近觀則是即迷人又精致。與那青山滴翠和滿山紅葉的東部景色相比,悠然是另有一番滋味。
還有讓人稱奇的是魔幻的岩石色彩。隨著雲彩的飄移,光線發生變化,岩石斷麵的色彩也隨之而起舞,而且不同高度斷麵的變化也不盡相同。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陽光明媚則五彩繽紛。陽光柔美則黃旗紫蓋。太陽隱去則橙黃桔綠。七彩繽紛,光怪陸離。不知道是否可以借用東坡先生的那一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來形容此刻的奇景呢?
老鷹岩上的玻璃橋已經足矣讓人驚豔。而蝙蝠點的景色卻又讓眼睛再一亮。據說這是峽穀(包括南緣)中唯一具有360度視覺的觀光景點。不過沒有路,需要手腳並用攀登一段。到最高處才能夠體會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感受。
站在諸紅色的亂石上,藍天就在頭上,白雲伸手可及。近山璀璨,遠山蒼莽。科羅拉多河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匐於凱巴布高原上。好個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人與大自然赫然一體,渾然天成。
二十二年前(2000年秋)在丹佛參加全國會議時曾 偷得浮生半日閑 遊覽了洛磯山。到達11800英尺高的大陸分水嶺時,同事馬克提醒說左手邊的水流入大西洋,右手邊的水流入太平洋。可當時並不知道右手的水是怎樣流入太平洋的?
此時此刻,望著那腳下的科羅拉多河,洛基山脈的雪水自然而然地呈現在眼前。那胡佛大壩不是擋住了雪水嗎?一瞬間當年的疑惑迎刃而解。
迄今離西行已經三月有餘。可錫安國家公園的壯觀,布萊斯國家公園的繽紛,胡佛大壩的艱辛和大峽穀西緣的種種種種恍若就在眼前。
與此同時,感受到了美國文化的精髓,及不屈不撓的開拓進取的精神。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的條件可以說是極其惡劣。可先驅們卻以這種精神與大自然搏鬥。否則哪有今日的美國呀!
不得不說,隨著歲月流逝,這種真正的美國精神也在一天一天的流失。要讓美國再偉大,沒有開拓進取精神肯定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