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觀,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再聊“活出自己”

(2025-11-27 13:59:28) 下一個

上一篇聊到:什麽是不成熟的自己,什麽是成熟的自己。人從

無意識的自己(或者,無知的自己)-> 別人眼裏的自己 -> 真實的自己。

從而由無意識的不成熟的自己成長為有意識,成熟的自己。

在具體生活中如何展現的呢?

用隨地大小便做例子, 什麽是:

活出無意識的自己(或者,無知的自己)
活出別人眼裏的自己
活出真實的自己

前提條件:我們生活在社會環境中,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或多或少對周圍環境有影響,自己也會被周圍環境影響。由於每個個體不同,認知,想法,價值觀等會很不同。也就是我們認為無所謂的,對他人也許很有所謂。以大小便為例:

為了創造和維持共有的良好生活環境,隻有人類發明了廁所來避免人隨地大,下便以維護共有的良好生活環境。小孩子在還沒有能力學會控製自己的生理需求時,會即時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時,家長會讓孩子帶上尿不濕以防止隨地大,下便來維護共有的良好生活環境。 小孩子從1歲半到3歲期間,就開始接受訓練,學會控製由於生理產生的大,小便的急迫感給自己造成的苦惱和不適的情緒,找到合適的地方,方法釋放,解除苦惱和不適。

活出無意識的自己(或者,無知的自己)- 有生理欲望時,完全憑借本能,衝動,沒有羞恥感,也不懂社會規則,即時滿足需求。即有生理需求時,隨時隨地大,小便。這種不分場合,隨地大小便的行為會讓周圍人反感和不適,認為此人不懂社會規則(common sense)。在交流無果的情況下,或者強烈地攻擊,或遠離。在很多時候,還會受到處罰。

活出別人眼裏的自己 - 認識到社會規則,即隨時大小便會受到周圍人的反感和不適,遭到周圍人的反對和攻擊。因而,會強迫自己忍著,憋著。雖然心裏極其不願意,抗拒,但還是會遵守社會規則。這一階段的行為,不隨地大小便是為了遵從社會規則,但內心是不情願,抗拒的(也可以說是被動的),內心會有壓力和負擔(我想隨時隨地解決問題,但害怕因社會規則帶來的後果而不得不做)。

活出真實的自己 - 認識到社會規則,也學會了理解自己的生理需求和社會規則的界限和衝突。認識,接受自己的生理需求,也認識,接受社會規則,理解不能隨時,隨地大小便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人類社會共有的良好生活環境(當然也包括自己生活的環境)。這時的行為“不隨地大小便”是情願的,主動的,內,外是一致,沒有負擔的(雖然我很想及時解決生理需求的問題,但理解這樣做會對社會共有的良好生活環境造成影響,因而“我”主動選擇尋找適當的地方解決問題)。

這就是人“活出自己”的三重階段:從無意識 的“我”-> 到開始意思到 “我”,認為“我”的行為不是“我”的選擇,而是被迫而為 -> 到認識真實的“我”,即”我“理解自己的的行為,也理解”他/她“的行為。為了生活在更好的共同良好環境裏,”我“選擇這樣做。即:無意識的“我”的本能選擇 -> 有意識的“我”的被動選擇 -> 有意識的“我”的自主選擇。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