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觀,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用心,用腦

(2024-10-07 12:50:36) 下一個

英語常說的一句習語 “Follow your heart”。根據字典的定義 - To do what your feelings or intuition indicate is right。 翻譯成中文就是“遵從自己的心聲” - 按照你的直覺認為正確的去做。那麽直覺是怎麽來的呢?直覺是一種無需經過大腦深思熟慮就出現在意識中的知識形式。它不是魔法,而是一種由人的大腦潛意識快速篩選過去的經驗和累積知識而產生的預感的能力。

既然直覺也是由人的大腦潛意識快速篩選過去的經驗和累積知識而產生的預感,為什麽稱其為“尊從心聲呢? 大腦實際上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不停地通過人的各種感官在瀏覽其周圍的環境,並與儲存於大腦記憶中以往的經驗和累積的知識做比較,下判斷,並影響著我們每天的決策和行為。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夜深人靜時,如果你需要穿過一片人煙稀少的荒地,或一條狹窄的巷道,你的心跳會加快,身體的肌肉緊縮,時不時會有不安的想法閃現在腦海裏。這就是大腦潛意識快速篩選過去的經驗(以前遇到過危險)和累積知識(聽到,看到過的故事)而產生的預感-危險,然後將此信號傳遞給身體的相應部分做好對危險的應對,這就是“用心”,身心的變化快於我們的大腦有意識的分析,理解,判斷。

人95%的日常行為是由潛意識主導的(因為快,省能),而潛意識的知識是從DNA,日常生活,個人體驗,和不斷學習中認同,接受,並積累的,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一個人的習慣和常識。借由習慣和常識,一個人足以應付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以開車為例,學過開車的人應有體會,當我們剛剛學開車時,需要全神貫注,大腦注意力高度集中,因為在我們以往的經驗和知識裏沒有開車的知識。學習開車的過程就是積累新知識的過程,需要有意識地學,有意識地重複練習,這就是“用腦”(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全神貫注,大腦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開車時,很少有機會分心想其它的事情)。當熟練地掌握了開車的技巧後,特別是開在熟悉的路途中,我們常常會分心,下班途中想著準備怎樣的晚餐,計劃著周末的活動,或著聽新聞,音樂等等。這時開車時的絕大部分的行為就交給了我們的潛意識,而“用腦”在做有意識地計劃,思考,聽新聞,音樂等等,除非有新狀況需要有意識地“用腦”來處理開車時的新問題。

同理,當我們讀書,聽音樂,看電視,電影,有時甚至聽他/她人講述故事,體驗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到高興,傷感,甚至流淚。當現實中任何的變化,新生事物和我們潛意識的知識不同,甚至相抵觸時,人的心跳,情緒(或身體某一部分)會起變化。人大部分時候會用這種本能的方式,更確切地說,用以前所學,儲存於我們的潛意識的知識或常識來應對,也就是“用心”應對。

什麽時候“用腦”呢?不知有沒有人有恐高症的體驗。有恐高症的人站在高樓的玻璃窗或玻璃牆旁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心跳急劇加快(我們的大腦潛意識在快速篩選過去的經驗和累積知識而產生的預感-危險後向身體發出的信號),為了緩解急劇加快的心跳,人本能的第一反應就是趕快離開。這就是聆聽心聲,“用心”。為了克服我們潛意識裏儲存的這類舊知識,並用新知識來代替,理智會有意識地告訴你,有堅固耐用的玻璃擋著是安全的,就是“用腦”。有意識的行為,例如學開車,學新技能,掌握新知識等都要“用腦”。

“心聲”是大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動比較過去和現在的經曆所形成的。是基於以往的知識,經驗,以及價值觀,所以並不總是很準確。

現在科學已了解了腦<->身體(包括心跳)的相互作用。我們需要多聆聽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心)試圖告訴我們的信息,然後,理性的用腦理解這些信息,特別是當某些信息時常困擾我們時。這就是我理解的,“用心”,和“用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