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觀,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自洽 vs 自我欺騙

(2025-04-05 11:58:11) 下一個

常常看到有人在給他人在矛盾,糾結時建議,要如何自洽。很遺憾的是,不少“自洽”的建議卻是鼓勵“自我欺騙”。

人為什麽需要自洽?為了保持個人的信念,價值、行動和行為的一致性,不會互相矛盾,從而產生一種內在的連貫和穩定。而保持內在的連貫和穩定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它幫助人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建立健康的關係,並體驗到辛福感。

做過父母的大多有體會,嬰幼兒還不會說話時,當他們感受到不滿意,不舒服時,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幼兒學會說和表達後,也會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而不會擔心被嘲笑,挖苦,因為嬰幼兒還沒有形成對外在群體的認知,而是靠著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和衝動行事。當認知自己的行為在社會群體中會造成後果時,那麽造成良好後果的行為就會讓內心愉悅而受到鼓勵,造成負麵,不良後果的行為就會讓內心產生不安而受到抑製。抑製內心的不安是會造成心理壓力,而產生負載。如何疏解這些負載,有人選擇“自洽”,有人采用“自我欺騙”。

前一陣,正好在讀羅素的 【The Analysis of Mind],其中有一段對人的‘自我欺騙’行為提到:“我們有一種衝動,想對我們憎恨的人施加痛苦;因此我們讓自己相信他們是邪惡的,懲罰會讓他們改過自新。這種信念使我們通過自我欺騙來為對他人施加痛苦的衝動行事找到合理性,同時讓我們自己相信我們是在按照引導罪人悔改的願望行事。”

同理,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衝動,想對那些造成自己內心不安和自卑的人和事妄加指責,以此來發泄由於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自卑造成的負麵情緒,而這些因素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也或陌生人,其他群體,然後還自欺欺人地冠以“為你好”,來為自己的發泄找到合理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