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觀,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教育的目的是什麽?

(2025-04-12 11:57:27) 下一個

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提高認知,消除恐懼,由幼兒成長為成熟的成年人。

原始的不裝<->裝 ->不裝 的過程就是提高認知,從無意識->意識到,但害怕承擔責任->敢於承擔責任的成長過程。

原始的不裝 (幼兒/小人/惡人) - 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或不考慮後果

裝 (偽君子)- 意識到後果,害怕或不能,不敢承擔後果

不裝 (成熟的成年人/真君子)- 意識到後果,敢於承擔後果

 

對政客來講

政客裏的“小人/惡人”會把心裏的輕視,歧視,敵對公開的,肆無忌憚的表現出來,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

政客裏的“偽君子”也許心裏想的和“小人/惡人”一樣,但會認知到表現出來會給社會帶來的嚴重後果而選擇不在公開場合說/做(也許會偷偷摸摸做),這就是“小人”和“偽君子”的差別。

當然,我們都希望我們能選出 “真君子”的政客,講道理,有信譽,言行一致,尊重他人,敢於承擔責任

人和社會的進步依靠的就是人認知的進步

同理,對叢林法則(動物屬性)和人類文明

做過父母或養過家禽和寵物的人應有體會,和幼兒,動物是無法講道理,講信譽的。其需要的是重複,持續地訓練。

講道理,講信譽,相互尊重,互惠互利是人類理性認知,發展的結果。如果人類還願意繼續和平相處,也就需要脫離動物性從幼兒成長為成熟的成年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以對火的認知為例,人不能僅停留在對火的恐懼裏,看到火就像其它動物一樣本能地逃避,而是通過對火屬性的進一步了解,認知到火還可以為其所用,成為攻擊其它動物,保護自己的工具。

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斷提高人認知自然,認知自我的能力,從現象了解本質,從而逐步消除由無知產生的恐懼。

羅素在Mysticism and logic裏這樣闡述:“教育的目的不能是創造未受過教育的人所缺乏的任何原始衝動;其目的隻能是通過增加隨之產生的思想的數量和多樣性,以及通過展示哪裏可以找到最持久的滿足感,來擴大人性所提供的範圍。教育的目的就是阻礙或消滅天性(原始本能和衝動)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