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The Dunning-Kruger effect,圖片來自網圖]. 這個現象指出,知識最少的人,自信最高。
正如中國的俗語所說“無知者無畏”。幼兒最自信(“我最厲害”,“我爸爸最厲害”。。。),但我們願意永遠做幼兒嗎?相信絕大部分人是不願意的,因為這種自信“有條件”,且很容易受到打擊和挫折。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上學期間,考完試以後,學生們會自我估算自己考的如何?有的人會自信滿滿,自我感覺考的“非常不錯”。可等考試成績下來後,感覺“非常不錯”的同學的自信很有可能會受到打擊。
相對“無知”的自信,“無知”的快樂,猶如嬰兒的快樂,簡單,直接。
肚子餓了,吃飽喝足就快樂了。
困了,好好睡上一覺,精力充沛就快樂了。
感覺不安全時,有人過來抱抱,親親就快樂了。。。
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外在條件對本能的生理,生存的滿足。
隨著嬰幼兒對外在環境認知的形成和拓寬,“有知”的不快樂隨之形成。
例如,當嬰幼兒開始嚐試有味的食物後,就會開始不滿足以前無味的食物。同樣都是吃飽,“無知”時,無味的食物就快樂了,而認知到還有美味的食物時,也許曾經能讓嬰幼兒感到快樂的無味的食物變成不快樂的根源。
隨著眼界的擴寬,欲望的增加,“有知”的不快樂也越來越多。
那麽,隨著知識的增長,人是否會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就如有人歎息的“還是無知最快樂!”
什麽是“有知”的快樂了?
“有知的”快樂來源於:
1. 自我願望的滿足:
收到自己喜歡又想要的禮物,吃了一頓喜歡的大餐,工資的長幅達到或超過自己原定的目標,住進了自己喜歡的房子。。。
2. 通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感和對自我能力的滿足感:
通過努力考上好大學,通過不斷的反複鍛煉,終於登上了自己想要登上的高峰,靠著自己極大的毅力節食,鍛煉,讓體重減到自己理想的重量。。。這也是為什麽當我們回顧自己以往的“高光時刻”時,會讓人感到快樂和辛福。
同樣,幫助他/她人不僅有助於他/她,更有助於愉悅自己,因為這是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滿足。
3. 享受當下 - 當我們在做一件喜歡,還有挑戰性的事情時,感覺時間一下就飛逝流走的狀態。 進入這種狀態需要自主的願望,目標,一定的挑戰性,也需要一定的技能。當目標定的太高,或自己的技能不足以應對挑戰時,人往往會灰心,失望,自信也會受到打擊。(學會正確的認知自己對享受當下有著極大的幫助)。
解決一道難題,研製一道新菜,整理花園,需要專注的運動,冥想。。。
這樣不難看出,“有知”的快樂來源於“知”, 知道自己的願望,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
當你進入不快樂的狀態時,趕緊想一想,給自己定一個具有小小挑戰性的小目標並開始實施。 這樣,你不僅能感受到享受當下的快樂,當你看到你挑戰的成果時,還會不時帶給你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