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釣魚

(2025-04-22 15:02:23) 下一個

家鄉古城,因《三國演義》裏劉備借荊州的故事而聞名於世。兒時,古城尚保留的十分完整。城牆是明朝時修整過的,6寸來厚10寸來寬20寸來長的城台磚,用一種特殊的灰漿砌在一起。那灰漿很結實,風雨多年,仍呈白色,傳說是用糯米漿熬製的。古城四四方方,有五個門:東門,南門,西門,北麵有兩個門,大北門和小北門。大北門通向城裏一條古老的街道,城樓巍峨雄偉,在電影《小花》裏被解放軍攻打過一次。小北門進來,隻有一個十來間房的街區,城樓也小了許多。

那時城裏人不多,還有幾個生產隊在城裏種菜,菜地多數靠著南麵的城牆。靠北麵城牆,地勢較低,有很多小水塘,尤其是在小北門兩側和大北門西邊。塘裏長滿了水草,睡蓮,芡實 (雞頭包)和荷葉。池塘邊沒有蘆葦和蒲類植物,很容易接近,水也不深,無淹溺之慮,是小孩子天然的玩樂場所。周末、假期,還有文革停課的時候,我在小北門附近的幾個池塘邊度過了不少時光,留下許多童年的回憶: 抓蝌蚪,抓娃娃魚,抓螃蟹,打水漂,挖藕,采蓮,再就是釣魚。

江南澤國,魚米之鄉,人們有垂釣的習慣。大人約好星期天要出去釣魚了,頭一天,會挖好蚯蚓,準備好魚具、幹糧和一個折疊凳。第二天一大早,騎上自行車,到城外找一個偏僻人少原生態的水塘,斜竹清沼,坐上一天。還可以走得更遠一些,到一個煙波漂渺的湖畔坐一天。大人的魚具很專業,那時沒有甩竿,為了能讓魚竿伸得遠一些深水釣大魚,也為了便於攜帶,魚竿有首竿和套竿。首竿是竹竿做的,留著富有彈性的竹梢,尖上拴著魚線,竹節處,有一個個黑圈。套竿也多是竹竿做的,高擋次的,則是用蘆葦杆。蘆葦杆筆直,中空皮薄,比竹杆輕很多,適宜做套竿。為了結實,接口處纏有五顏六色的索線,很美觀。 釣不同的魚,有不同的魚鉤,尖上都有倒鉤。魚線的頭上拴著魚鉤,接著是鉛墜,讓魚鉤沉到水裏,然後是浮漂,調節魚鉤深度和顯示有沒有魚咬鉤。漂有豎漂和橫漂:豎漂是一根兩寸來長的空塑料管,一頭紅,一頭白,漂的一頭綁在魚線上,魚咬鉤時,漂上下垂直移動。橫漂像一串珍珠,穿在魚線上,魚咬鉤時,呈弧線形來回移動。魚線是透明的尼龍線,很結實,要弄斷,非得用剪刀。

我如此詳細地描述這些魚具,因為我“蓬頭稚子學垂綸“時,這些都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我釣魚,和李子柒喝茶一樣,是從砍竹子開始的。午睡時分,偷偷地在公家的竹園裏砍一棵竹子,削掉竹葉。竹杆東扭西彎,把竹節放在蠟燭上烤熱了,可以左右彎曲,一節節矯正過來,竹杆就直了。灼烤過的竹節,留下一圈圈黑印,和專業魚竿上的一樣。大頭針容易做成魚鉤狀,但太軟,魚一掙紮就直了。找一根縫衣鋼針,在火上燒紅了,彎成鉤的模樣,可惜做不出倒鉤。魚線就用縫衣線,拴上鉤,裹上一條鉛牙膏皮做的鉛墜。豎漂可以用高粱杆,橫漂用公雞的尾毛,把毛去掉,把杆剪成米粒長的一小段一小段,穿在魚線上。經過一番勞作,當李子柒可以坐在竹椅上竹桌旁喝茶的時侯,我也可以坐在池塘邊釣魚了。

釣友們最愛釣的是鯽魚,也叫鯽瓜子和喜頭魚。鯽魚野生,多在靜水的地方。釣鯽魚的魚鉤,叫鯽魚鉤,底部彎成半圓形,鉤尖略略向外彎出,有好幾種尺寸。魚線上要有魚漂,不讓魚鉤沉到水底。釣鯽魚,可找一個池塘,在塘邊,找一處靜謐蔭涼的地方。塘裏有荷葉,離岸近的地方長滿了水草。在魚鉤上穿上紅蚯蚓,調好魚漂的位置,伸出魚杆,把魚鉤放在靠近水草但沒有水草的地方,然後耐心地等侯。裝備好的,還可以灑一些白酒泡過的大米做魚窩子。一會兒,魚漂動了幾下,停了,又動了幾下,突然魚漂被拖進水裏。這時要能沉住氣,不要起竿。接著魚漂很快又浮出水麵,這時揚竿把魚鉤拽起,如果運氣好,魚杆低垂晃動,鉤上有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我常在小北門附近的小池塘裏釣鯽魚,有一個下雨天,釣到一條大的,約三、四兩,背都老得泛黃了。要釣真正的大鯽魚,得起個大早,騎車到十幾裏外的湖泊,用大號魚鉤和長長的魚杆,可以釣到一斤來重的鯽魚,那是小孩子力不能及的。

鯽魚宜紅燒,先用油煎得兩麵焦黃,再放進有醬油、醋、豆瓣醬、葁、蒜、辣椒絲的湯汁紅燒,盛出裝盤後,灑上一層蔥花。鯽魚脊背上的肉豐滿細膩,是謂“鯽魚的脊”,用筷子一戳,可以挑起一大塊肉,有小刺,但不多。鯽魚肚皮上的肉是另一番味道,薄薄的,煎透了,用筷子從一排大刺上脫下來,無小刺,香脆且含有湯汁。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一會兒就隻剩下一副魚骨頭了。剩下來的魚湯味道十足,拌上米飯,可以吃一大碗。鯽魚也可以做湯,先把葁蔥在鍋裏炸香了,放進鯽魚,翻炒一下,倒入清水或高湯,放些鹽,不放醬油,湯熬一會就發白了,像奶汁一樣,盛起,灑上蔥花,滿屋飄香。鯽魚湯營養豐富,生了孩子,家人都會給產婦做鯽魚湯,補身子,發奶。

釣鯽魚時,會釣到其它的野魚,尤其是竿子短水淺的地方。有一種小魚,我們叫螂目子,很狡猾,在魚鉤邊咬蚯蚓吃,但不吞鉤,有時把魚鉤拖得老遠,也釣不起來。但頻繁的咬鉤,可以打破垂釣的沉悶。釣邊魚則不一樣,沒有其它魚來湊熱鬧,很考驗耐性。邊魚,外地人知道它是武昌魚,在湖北,武昌以外的地方也有很多邊魚。邊魚是野生魚,多生長在河流裏。釣邊魚,要到東麵城牆外的馬河。這裏水較深,不流動。釣邊魚的鉤,形狀像刀背,叫刀背鉤。鉤不大,因為邊魚的嘴小。誘餌好像就是麵團,魚漂調的深,讓魚鉤接近水底。釣邊魚的人不多,咬鉤少。有用心的人,騎著車來馬河釣邊魚,自行車後麵都掛著一個桶,裏麵裝的是糞便,還帶一把勺子,把糞便灑在水裏打窩,這也是小孩子力不能及的。

邊魚可以紅燒,更多是幹煎,煎熟了(不要煎焦了),放上一點點醋和醬汁烹一下,把魚澆濕就夠了,不要有湯汁。邊魚的肉沒什麽嚼勁,但肚皮那一側整整一條邊,都是肥肉,吃起來很有滿足感,是謂“邊魚的邊”。吃邊魚,夏天比較多,不知什麽原因。家鄉吃魚的諺語,“鯽魚的脊,邊魚的邊”,下一句是“胖頭魚的頭“,胖頭魚是家魚,養在家魚塘裏,沒人釣胖頭魚。

有人專門釣黑魚。釣黑魚,缺少垂釣的詩意,有些殺氣。黑魚,也叫才魚,成魚一斤來重,圓筒形,黑色,身上有類似蟒蛇的花紋。黑魚凶猛強悍,以小魚、蝦及其它小型水生物為食,還會跳出水麵抓昆蟲吃,渾身都是肌肉。做菜時,可切成魚片,熬湯,放上醬汁醋蔥葁蒜。黑魚肉細嫩厚實,無小刺,不連著皮時,容易分裂成片狀,像三文魚,但比三紋魚結實。魚皮也像三文魚,厚,有點皮下脂肪,但沒有鱗,很有嚼勁。黑魚粗魯難看,但實為淡水魚裏的佳品。黑魚生活在水淺的池塘裏,卵產在水草從中,和水草的顏色一樣。如果你有經驗,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一尺許的一個圓圈,黑魚窩。魚卵剛孵化時,小黑魚擠在窩裏,黑魚窩變成黑黑的一團。釣黑魚的魚竿要特別結實,兩頭都很粗,沒有竹梢。用高磅的尼龍線。魚鉤有拇指大,豆芽菜般粗,上麵掛著一隻青蛙,肚皮朝下,作跳躍狀。釣黑魚的人,在池塘周圍慢慢地轉圈,找黑魚窩。找到後,用魚竿把青蛙在黑魚窩周圍點來點去。隱藏在附近的黑魚,為了保護它的卵或小魚仔,會來咬青蛙。上鉤後,會是一場慘烈的掙紮。釣黑魚的人不多,黑魚窩少,找黑魚窩要有經驗。我曾做了一副釣黑魚的竿子,在池塘邊轉來轉去,也沒找到黑魚窩。這裏點幾下,那裏點幾下,就放棄了。

釣魚需要耐性,沒有耐性的人,適宜到北麵城牆下的護城河去釣刁子魚。古城外有一圈護城河,馬躍檀溪,應該有很長的曆史。北麵城牆下的護城河,河麵一、二十米寬不等,水不深,河水從西向東流,流進東麵城牆外深深的馬河。刁子魚喜歡流水,一群一群的在水麵上匆匆地遊動,像是在趕路。遇到危險,會“嗦”地一下,一齊潛入水中,一會兒,又在另一片水麵上浮起,繼續趕路。釣刁子魚,用小鉤,掛上肥碩的綠頭蒼蠅,長長的魚線,沒有漂,用富有彈性的細竹竿,向刁子魚群甩去,是謂甩刁子。刁子魚頭腦簡單,很貪食,見到浮在水麵上的蒼蠅,一口咬上,拽著就跑,一釣一個準。到北美後,發現這邊的fly fishing 和甩刁子的動作及用具很類似,鉤上放的是假蒼蠅。但fly fishing 是看不到魚的,有釣魚的神秘感和遊戲感。甩釣子收獲頗豐,但認真的釣友,對它是不屑一顧的。

刁子魚很小,身如柳葉,一紮來長。做刁子魚,先用鹽醃一下,風幹,然後在鍋裏幹煎,煎熟了,用少許醋和醬汁烹一下,無湯汁,和做邊魚類似。這種幹煎、放味重的魚,多是腥味比較大,不宜做湯。刁子魚小,有時幹脆炸枯了吃,很好的下酒菜。

釣魚裏,裝備最牛的,是釣甲魚的人。甲魚,也叫團魚、鱉和王八。甲魚竿,三四尺來長,用很結實的木料做成。魚竿漆得油光水亮,上麵有一組滑輪,滑輪上,繞有很結實的尼龍線。線頭上拴著一塊大鉛墜,後麵跟著一大排光溜溜的魚鉤。釣甲魚的人,還有一個單腳凳 - 一根兩尺許的棍子,一頭尖,插在地上,另一頭有個小坐墊。釣甲魚,要找一個大一點的水塘,中間水深,有空闊的水麵。釣魚人坐在水塘邊,兩眼盯著水麵,兩手握好魚竿,架在肩膀上。甲魚要呼吸,頭會不時伸出水麵。釣甲魚的人看見了,說時遲那時快,鉛墜甩將出去,滑輪轉得吱吱響。鉛墜落在比甲魚頭稍遠一點的地方,趕快收線,甲魚就被線上的鉤掛住了。收上來,有時掛在頭上,有時掛在腿上。這一組動作,驚心動魂,常有小孩子圍觀。但整個操作實在和釣魚的概念相去甚遠,因此實際上不叫釣甲魚,叫打甲魚,其性質和甩刁子類似,不為認真的釣友看好。尤其是抓到的甲魚多是賣給菜市場或餐館,太商業化,不足與謀。

不確信有沒有釣鱔魚,我很熟悉的抓鱔魚的方法,很滑稽,叫放鱔魚。放鱔魚,需要很多魚竿,十幾根到幾十根。魚竿是兩尺來長的小竹棍,中間係一根一兩尺長的納鞋底的索子線,線頭上拴一個魚鉤。抓鱔魚時,在鉤上穿進肥碩的大黑蚯蚓,天黑時,把諸多的魚竿”放“(其實是插)在小溪或小池塘旁的淤泥裏。第二天早上,去收,會發現有些魚竿被拉鬆了,或浮在水麵,提起來,一定有一條鱔魚。鱔魚晚上出來覓食,很愚昧,把蚯蚓和魚鉤一口吞了,掙紮一會,就呆在那兒。我不曾有過這樣一套鱔魚竿,但中學下鄉支農時,房東有一套,我們拿到稻田旁的水溝裏放,半個月裏,吃了不少鱔魚。

鱔魚,或黃鱔,雖然又滑又醜,長相驚悚,但實為魚中佳品。把鱔魚肚皮剖開,清洗掉內髒,撇掉中間的一條脊骨,剩下的全是肉,無鱗,無刺。橫切成絲,或爆炒,或醋餾,放上洋蔥絲或蔥段,其味極佳。鱔魚肉有勁,炒熟後,肚皮處會微微卷起來,其爽脆的口感,是其它魚所沒有的。如果怕麻煩,也不用去脊骨,切成段,用黃瓜或萵筍黃燜,也是下飯的好菜。到美國後,十分掃興,在餐館或店裏買的黃鱔,或海鰻,新鮮的,冰凍的,肉都很腐,找不到爽脆的感覺。

青蛙也是可以釣的,釣青蛙的工具,可以退化到我剛學釣魚的時候。隨便找一根竿,拴一根縫衣線,用大頭針彎一個小鉤,掛上一隻蒼蠅。夏天的小池塘,蛙聲此起彼伏。仔細看,浮在水麵的荷葉上,靜靜地趴著一隻青蛙,兩眼專注地盯著前方。把蒼蠅放到荷葉上,輕輕抖一抖或拖動一下,青蛙就會撲上來,長舌頭一卷,鉤就吞了進去。甚至可以不用蒼蠅,不用鉤,用一個小棉花球,青蛙咬上了,不鬆口,就給拽上岸來。釣青蛙就這麽容易,比耍刁子還容易,還多產。青蛙肉可以用油煎了,大火上烹上點醬汁,起鍋。青蛙大腿肉像雞腿肉,但比雞肉鮮嫩。小腿肉炒熟後,常常從腿骨上脫落下來,看上去像顆蒜瓣,大家都喜歡挑蒜瓣吃。

我的釣魚業績泛善可陳。雖然後來我有了一些零花錢,買了各種魚鉤和尼龍魚線,還找到粗一些的竹子,做了套竿,但釣到的鯽魚,屈指可數,沒有釣到過邊魚和黑魚,後來以甩刁子為主,最後墮落到釣青蛙。我於釣魚,還是童心太重,急功近利,最終未能休成正果。

(2022年10月)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