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貢氏

沈仲章(1905-1987),排行名錫馨,筆名亞貢、亞貢氏等。沈仲章一生經曆豐富,涉足甚廣,頗具傳奇性。
個人資料
正文

他在“無我”中永生

(2024-05-17 17:18:15) 下一個

【編者按】葉恭綽簡明扼要總結沈仲章:"仲章博學多能,書數藝術靡不深究。且擷華貫串,不求人知......冀世間知有此異人也。" 

沈仲章生平紀略(下)

林友仁、劉立新撰

[沈亞明按]

鞠躬盡瘁,他在無我中永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勢如破竹,越過長江,直逼上海。一場激戰,上海解放了。這天,沈先生的攝影機攝下了解放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上海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鏡頭,也開始了沈仲章先生新的生活。。[亞明按:估計在最初幾日,不一定為解放當天。]

沈先生沒有一個確定的單位,但他以史學家高度敏銳的眼光,關注於民族民間音樂、古代文物資料的保存與收集。他的視線投向了當時政府文化機構沒有注意到的角落,並自覺地為搶救民族文化做了大量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

1950年至1954年間,他自費在上海、江蘇、四川地區,訪錄了吳夢飛、謝一塵、樊少雲、林石城等各種琵琶流派的傳統曲目;到蘇錫鄉下收錄了萬和堂的蘇南吹打音樂;又去成都錄製了四川霸派名琴龍琴舫傳統琴曲。他對於因政治曆史問題而落魄的人,或是性格怪異難以接近的人,隻要他們的演奏有藝術價值,總是冒著風險,以自己的真誠感動對方而達到目的。沈先生尊重保存著祖國民間音樂、身懷技藝的老藝人。他和民間藝人接觸,首先不是去索取,而是交朋友。他常請民間藝人吃飯、喝酒,和他們交談。沈先生不隻為他們錄了音,而且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亞明按:疑名琴後該有字。對於古琴及民族音樂,兩位作者是界內人士,有多途知情。我也見過一些早年書信、照片和筆記,聽過父親零星憶舊,皆可支持作者所言。]

1955年,當沈先生得知上海收藏家龔氏要出讓宋代大畫家米友仁《雲水墨戲圖》卷和元代畫家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軸的真跡後,他幾乎傾其積蓄,以2萬元的巨款收購下來,並立即無償地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而自己僅拍了兩張照片留作紀念。為此,沈雁冰親筆簽署頒發了褒獎狀。去年,當人們從故宮博物院60周年院慶專刊《藝苑掇英》,欣賞到《雲水墨戲圖》這幅稀世古畫時,大概很少人知道沈先生所付出的代價和傾注的無私的精神罷。[亞明按:1987年記錄的捐圖耗資與年份,很具參考意義。現經探討,單《雲山墨戲圖》一圖,花費約兩萬。為購贈的商談跨越多年,具體成交年份有待確定。近獲友人參比各類紀錄,可能是1956年。黃公望軸另費資金,詳情待考。已見記錄,父親一次捐款八萬元,四萬給故宮博物院,兩萬給考古所和民族音樂研究所,兩萬給蘇州文管會。]

1956年,他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一屆音樂周的觀摩、座談活動,並現場為民樂的演奏掌握音響效果。當音樂周結束的前夕,代表們期待著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接見留影的時候,他放棄了常人認為的終生莫大的榮幸,隨查阜西領導的民研所赴湘西苗族、土家族生活的地區,參加民歌、民間音樂的采訪錄音、記譜、記音、譯注的工作,還拍攝了616毫米彩色電影資料,記錄了當地的民俗歌舞、儺舞等。後又在音協的讚助下,自費赴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訪錄了古琴音樂。他所進行的這許多活動,正是現在民族音樂學家所稱的田野工作,也是他早在1934年去蒙綏考察采訪民歌的繼續。可以說,他還是我國較早從事民族音樂學實踐的學者。[亞明按:1956年音樂周後,父親赴西南地區,替查阜西訪錄古琴,自己采錄宗教音樂及其他。此事鄭振鐸知曉,並出具介紹信以助通行。父親邀請吳景略同往,以琴會友。吳先生半途返京,父親隻身續行。剛到昆明不久,被查阜西緊急召回。要求沈仲章帶上錄音和電影拍攝器械,伴同查與沈從文的視察小隊,走訪湘西等地。]

人們都以為曆史是公正的,但沈先生助人為樂、仗義相助的稟性,卻遭到了曆史的愚弄。[亞明按:感歎難言。]

解放後,他受友人之托,解囊維持了即將倒閉的精藝照相器材商店。這樣,沈先生搖身竟成了工商資本家。雖然他在北大學過經濟學,但經商,這不是他的本願。因此,1956年公私合營時,他率先將企業納入國家公私合營的經濟軌道。1958年,經同行合並,他成了冠龍照相器材商店的營業員。但他一心想從事的是音樂工作,盡管論當時的經濟條件,即使辭職沒有工資,也完全可以生活。可一個沒有工作單位的人,是很難在現時社會立足的。無奈之下,他請求在單位工作半天,取點車馬費,以便騰出較多的時間做他願意做的工作。1965年,他從冠龍照相器材商店退休。[亞明按:依車馬費打折的退休工資為¥36.60,一度曾為五口之家每月基本收入。後來才有生活費及補助,見下文。]

沈先生對曆史悠久、遺產豐富的古琴藝術的價值早有深刻認識。他很重視業餘琴人對於 保存古琴傳統所起的重要作用。從1950年直到文革前,他對今虞琴社這個業餘琴人組織的活動,給予了有力的支持。琴社沒有活動場所,他騰出自家的房間供排練使用。為了錄音的需要,他付出很多心血,精心設置了隔音板。張子謙、劉少椿、姚丙炎等不少琴家,都在他的錄音室,用他的鋼絲錄音機,留下了演奏的音響。為了使音量微弱的古琴獲得較好的演出效果,他自費請人設計了一套為古琴專用的擴音設備,並在演出時親自控製古琴的音響。他破戒又重新奏起二胡,為樊伯炎、鞠秀芳的琴歌伴奏,參加演出或電台錄音。上海琴界的活躍與成績,不少是得力於沈先生熱心地幫助。[亞明按:1987年春,我旁聽了音樂界座談沈仲章。出席者眾,發言踴躍,樊伯炎和鞠秀芳談了很多親曆。]

沈先生作為老一輩學者,非常關心青年的成長。特別是對於有誌、有才華的青年,他總盡力提供各種學習條件,從書籍、樂譜、唱片,直至經濟上的資助。現在,這些青年中,有不少已成為某些學科有成就的專家。

文化大革命,沈先生是當然的衝擊對象。在裏弄,他被監督改造了十年。而他對青年的關心培養,竟成了一個資本家腐蝕青年的罪狀,造反派強迫他交待動機。無情的浩劫,抄走了他的全部的存款。發放的生活費,僅供一家五口以青菜度日。更令人痛心的是,積一生心血收集的逾萬冊關於音樂戲曲、手稿、抄本,一千多張中西音樂唱片及民樂、電影資料被毀失泰鬥,電影機、鋼絲錄音機也遭劫難。至今還有不少下落不明。[亞明按:我家被抄走唱片不計其數,其中有一千多張為自灌,後被告知還不出。父親為讚助音樂學院好學青年研究海外音樂資料,受了不少苦。那年頭我去菜場買菜,為換口味的選擇範圍是五分錢青菜、三分錢冬瓜,或四分錢豆腐。後來在基本生活費外,允許從我家抄走存款中,按申請小額補助,大多需以家人生病等為由(我兄長常送急症,父親患疾在錄,我也有醫檢資料……)。我雖最年幼,但家中貧困時期由我管賬,常代父親申請並領取補助。每次把錢交給父親,他會預先出一筆放開,專為援助更需要的人和事,主要用於古琴事業(引號詞語取自父親原話)。款項雖不大,在人人經濟不寬裕的年頭,也是維持琴業一息之濡。]

沈先生對於資料,從沒有私有觀念。這可以從他一生許多表現得到驗證。他從三十年代以來拍攝、收集大量的音樂社團、音樂家、演奏家活動的照片,足以整理編輯成一部現代上海照片音樂史,其中一些有價值的照片,無償地送給了北京音樂研究所。他收購的大量珍貴書籍,沒有一本蓋上沈仲章藏書的印章。他認為書,不是藏的,而是要用的。對於研究者,他從不吝嗇,但他決不能容忍這些用以學問的書被埋沒,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直到臨終前,他還惦記著,當上海處於隆隆炮聲中,從書店高價收購來的《東瀛珠光》這本日本正倉院收藏的皇家圖冊。他托付老友務必找到著落。[亞明按:還沒找到。]

文革噩夢過去了。沈先生又恢複了音樂活動。他協助籌複今虞琴社的工作。1980年,他擔任了琴社副社長。同時,他又被聘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通信編纂。

文革中,沈先生的房間被占了,他的工作環境和條件被破壞了,他隻能用手中的照相機繼續工作。他的晚年,對民族音樂的整理發掘,仍有許多設想和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實現,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1985年,他被聘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他真誠地表示:本人願將所有音樂方麵的書譜及唱片,掃數無條件獻贈給本所,公諸社會利用。此乃本人多年辛苦收藏之初衷與目的也。現在,音樂研究所根據沈先生生前的願望,擬籌建仲章音樂資料室,以實現他的遺願,並作為對他永久地紀念。

沈仲章先生去了。但他的功績,世人有目共睹,他高尚的品德,世人有口皆碑。

曰富曰貴棄同敝屣風格誠高人一等/多才多藝珍如拱壁楷模羨佳士千秋

沈仲章先生豐卓的業績,閃光的精神,已為自己豎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紀念碑。他在無我之中得到永生。

《沈仲章生平紀略》,在沈先生家屬和生前友好的幫助下,自329日起,花了12天的時間草成了。我們深知,沈先生漫長充實的一生,非本文所能容納;沈先生卓著的功績,非我輩所能評估,沈先生豐富的內心世界,非常人所能探知。因此,這篇文章的缺點是顯見的了。但我們抱著不虛述、不妄評、不主觀揣測、實事求是的態度,讓這些缺點(包括錯誤,如沈先生某些活動的年代不準確),留待知情者和有識之士來補正。否則,我們的錯誤將是不可饒恕的。[亞明按:作者言及沈先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令人感慨,我亦有願探知]

我們真誠地希望,沈先生的親屬,曾與沈先生同學、共事的前輩,受教得益於沈先生的晚輩能撰寫回憶錄。這不僅是對已故的沈先生寄托我們的哀思,更重要的是,以這段真實的曆史,教育我們和我們的後代。[亞明按:惜我讀文太晚,恨我加按太遲,未能在兩位作者生前表示回應,辜負了他倆的真誠希望。無以推諉,謹向林友仁和劉立新在天之靈,致以深深歉意。呼應文內請求,我也盼望能聽對父親沈仲章有接觸有了解的人,多談往事,共緬先輩。]

感謝沈先生的家屬和生前友好為本文提供許多寶貴重要的資料。感謝《音樂藝術》的編輯,在刊物已臨排版付梓之時,騰出一席之地,敦促我們撰寫這篇文章。我們想,這正是沈仲章先生事跡感人至深的見證。

198749淩晨220

[亞明按:見寫稿至淩晨,感動。再看成稿日期,算來正是我即將返美之際,想來未能靜心聚力協助兩作者,羞愧。這篇1987年《沈仲章生平紀略》若存在問題,我理當分擔責任。可是這次時間並不寬裕,按語也不宜多於正文,雖句句都關聯大段故事,卻隻能信筆追補少許。種種不足,日後再思改進。同時,我也真誠地希望知情者和有識之士來補正]

【按者補記】

任務壓身,自定計劃今日完成本篇按語。晨六時起未及旁顧,過午才查電郵。接長居美國的世交林子美來訊,他短期返華探母,在其先父林少宮書架上尋得《音樂藝術》1987年第2紙質本,除了這篇《沈仲章生平紀略》,另有整頁多幅紀念沈仲章的圖片。子美言,將帶回美國寄我保存。難道,這是作者林友仁、劉立新,以及在天先輩們鼓勵我的見證?

感我至深。

20181113日下午140
2023713日與2014319日小改按語

分(上)(中)(下)連載;全文完】
上一篇:《居延漢簡圖版》誰編的?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沈仲章生平紀略(中)》

【附:按者小引】

《沈仲章生平紀略》原載《音樂藝術》1987年第2。在原文後記內,作者林友仁和劉立新如是言:留待知情者和有識之士來補正。 承林劉之女林晨惠寄可編輯文稿,謹在此懷著對兩位作者的感激和欽佩,重刊此文,並以加按簡注方式,分享相關情況,紀念父親沈仲章、此文作者林友仁、劉立新以及文內言及諸先輩。

林劉之文寫於1987年,資料多源。當時眾多前輩親曆者和知情者健在,錄下他們的記憶,很是珍貴。兩位本人也與沈仲章多有直接交往,我懂事不久,即見林友仁先生來我家參加古琴活動,用我的小書桌當琴桌。我也可算知情較多之人,年幼常聽父親憶舊,尤其集中於1966-1973年,幾近每天;年長後又請父親係統口述生平,於19853-10月每周半天,留有筆錄。

林友仁和劉立新於文末解釋,成文匆促,恐有錯誤,並真誠地希望沈先生的親屬有相應努力。原文絕大部分信息符實,按語恕免處處呼應,僅補我知信息。

另有兩點也在此總說,以下不注。其一有關正文:凡疑筆誤或排版之誤,我先核對知網所存電子版刊發稿。若可依刊發稿訂正,不另注。若刊發稿與林晨賜閱之稿一致,原則上不擅改而加按備考(僅改明顯排版之誤)。其二有關按語:林劉兩位特別提到,可能沈先生某些活動的年代不準確,故而按語偏重核查時序。文內所記事件,大都我也有所知。順序名稱對應等稍有參差,這是口述史常見現象,謹加按錄我留存信息供參考。

尤需強調:前修未密以促續探,乃研究必經之途。我的按語也寫得匆促,亟盼指正。

鳴謝林晨允許我為《沈仲章生平紀略》加按,收進拙文集《眾星何曆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們》(中華書局2022),並同意我分享於此——劉林正文同《眾星》文本,按語小改。

【相關閱讀】
沈亞明眾星何曆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們》,中華書局2022(分別點擊書名與出版社,各自鏈接一篇書評);紙質版(北美)電子版KindleAppleBook紙質/電子版(中國)
沈亞明《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從北平到天津》中西書局202320243月上架,中國圖書網蘇寧易購
首本《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出版 博客 文學城 (wenxuecity.com)昨見出版社新書快報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入選好書榜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與居延漢簡》餘言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上一篇:《居延漢簡圖版》誰編的?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生平紀略(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