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貢氏

沈仲章(1905-1987),排行名錫馨,筆名亞貢、亞貢氏等。沈仲章一生經曆豐富,涉足甚廣,頗具傳奇性。
個人資料
正文

多才多藝的舅舅沈仲章

(2023-12-20 19:00:40) 下一個

【編者按】本文原載《新民晚報》202278日“夜光杯”,版麵編輯郭影授權轉發。文內有些事可參見本博客已刊相關博文,而《沈仲章在武康大樓》(1)(2)(3)(4)也恰可與本文互補。不久,還擬上傳“資本家”(5)及“隔音板”(得稍晚)等片段。郭浩楠與沈亞明的憶述各有視角,都含生動細節。

多才多藝的舅舅沈仲章

郭浩楠

在“夜光杯”上讀到舅舅沈仲章先生搶救國寶的往事,眼前浮現出舅舅的音容笑貌。[參見:沈仲章和冒險助他搶救居延漢簡的老百姓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舅舅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但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慈祥老人。

網紅打卡地武康大樓,是我舅舅住了三十餘年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和母親一起去舅舅家,要從八仙橋乘有軌電車,丁丁當當到天平路。進了大樓還要坐電梯,那時上海高樓大廈不多,所以感到稀奇好玩。[參見:沈仲章在武康大樓(1):入住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舅舅家是在六樓的602室,進到客廳,站在窗前看出去,視野非常開闊。馬路正對麵圍牆內有一塊鋪滿綠色的青草坪,一座白色的西式建築,舅舅告訴我說:“這幢洋房是宋慶齡奶奶的住宅。”

舅舅很幽默,富有童心,喜歡和小孩玩,好幾次去舅舅家,舅媽總會拿出自己動手製作的甜點讓我品嚐。有時母親會順便去樓下的紫羅蘭美發廳做頭發,舅舅就會拿出很多書和畫冊,講故事、猜謎語,哄我開心。有時也會玩些小戲法,變些小玩具、糖果出來逗得我大笑,他也會跟著笑起來。

舅舅家的房子很大,有四五間,但有兩間房小孩子是不能隨便進去的,我很好奇,舅舅說,一間亮紅燈叫暗房,是衝照片的,另一間是錄音房,你現在人小,長大了可以進去。[參見:沈仲章在武康大樓(4):攝影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好像是在1956年,我上中學時,學校組織赴杭州參加夏令營,舅舅知道後,借了一台135相機給我。由於舅舅去外地采風,所以過了幾個月後我才去還相機。正好他在暗房衝洗采風的照片,便也帶我進了暗房,教我從暗袋將膠片裝進顯影罐,告訴我用什麽配方,怎麽操作,直到照片放大。第一次看到自己拍攝的照片由自己衝洗成照片,非常開心,從此愛上了攝影。

在以後的歲月裏,舅舅教我很多攝影知識,有時還帶我一起拍照。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青年京昆劇團赴港演出回滬,在文化廣場實驗劇場,舅舅還帶我一起去拍舞台照,為楊春霞、蔡正仁、梁穀音等演員拍攝劇照。

那時舅舅主要精力在拍攝資料照上,有時也讓我去幫忙。聽舅媽開玩笑說:“人家是解放前做老板當資本家,他是解放後拿鈔票去買頂資本家帽子戴的。”

原來1949年後不久,有家小照相館的老板逃到海外,店裏的夥計來找舅舅商量,讓舅舅將店盤下來,交給他們打理,讓他們不至於失業。舅舅出於善心和對攝影的喜愛,就答應下來。待到公私合營,幾家店合並為冠龍照相器材商店。當時舅舅是不在店裏上班的,店裏開了三百元工資給他,舅舅說,我沒有上班,是不能拿工資的,每月給我幾十元車馬費就可以了。就這樣,舅舅成了“資本家”。

舅舅原有許多攝影器材,其中有一套徠卡相機,附帶許多定焦變焦鏡頭,舅舅曾用這套相機拍攝過大量資料照片,當時國內可能僅有幾套這種相機。幾次抄家後,這台相機也失去了,舅舅對此非常傷心。

幾年後,我偶然走過淮海路淮國舊商店,在陳列櫥窗裏看到這套相機,告訴了舅舅。他非常興奮,馬上要我帶他去淮國舊。那天下雨,到了商店,看到這套相機,標上是非賣品,舅舅站在那裏,一聲不響,靜靜注目張望,看了很久。雨下得越來越大,我拉舅舅去附近的滄浪亭,吃了一碗蔥油拌麵,走出店門,雨下得小些,舅舅對我說還要再去淮國舊看看。我又陪他進去看那套相機,我注意到舅舅的憂傷眼神,我的眼圈也紅了。我知道,雖然這套相機價值幾萬元,但舅舅在意的不是這個,他傷心,是再也不可能用這台相機來拍攝各種資料了。

舅舅多才多藝,在北大讀書時曾演過話劇,並與張瑞芳在天橋同台演出,還學過聲樂,唱男高音。

許多朋友都知道舅舅家有個錄音棚,並有許多錄音設備。這個錄音棚是舅舅自己設計、自己搞來一批隔音板請人做的。[參見:沈仲章在武康大樓(3):錄音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舅舅熱愛音樂研究,致力於民間文化與民族音樂資料的收集、整理、搶救方麵的工作,有許多音樂工作者經常到舅舅家來排練錄音。有一次我到舅舅家,正好遇到音樂學院民族歌唱家鞠秀芳老師在錄古曲《陽關三疊》。

等錄音結束後,舅舅興致很高,他用意大利語也哼唱了一首民歌,大家拍手叫好,又鼓動舅舅唱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聽舅舅唱歌,動聽難忘。

待鞠老師走後,我壯著膽對他說:“我也要唱一首歌你聽。”隨後我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聽完後,舅舅鼓勵我說:“你的音色不錯,沒經過訓練,高音能唱到降B不容易,可以爭取考音樂學院。”

後來舅舅還特意帶我去音樂學院找謝紹曾教授、南匯路找男低音歌唱家溫可錚討教,並介紹我去原國立音專蘇石林的門生戴明老師那裏學習聲樂,視唱練耳。還帶我一起聽音樂會、看芭蕾舞、觀京昆劇。後由於各種原因,我沒有去考音樂學院。

舅舅除了自己動手做錄音棚外,由於在洋行工作時接觸過木材生意,所以對木材的質地、規格比較了解,因此對古琴的構造、木質和音色的改良、研究很有興趣。

記得1974年“上海之春音樂周”上海民族樂團專場演奏,其中一檔節目是由古琴家張子謙老先生演奏古琴曲,舅舅擔任二胡伴奏。[參見:沈仲章憶劉天華:讀譜“認”師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由於當時的音響設備較差,在劇場排練時感到效果不好,怎麽辦呢?舅舅想到自己家中的隔音板,靈機一動,馬上自己設計圖紙,請人幫忙做了一個擴音器。演出當天,還讓我幫忙從音樂廳到解放劇場趕場子,我也有機會在台下第一次欣賞到舅舅在舞台上的演奏。當悠揚的琴聲結束,台下一片掌聲,我感到舅舅的付出值了。

今年的三月十九日,舅舅離開武康大樓已整整三十五周年,但我相信舅舅的愛國情懷和他的傳奇人生,會在新時代的上海,續寫新的故事。

【相關閱讀】
沈亞明眾星何曆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們》,中華書局2022(分別點擊書名與出版社,各自鏈接一篇書評);紙質版(北美)電子版KindleAppleBook紙質/電子版(中國)
沈亞明《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從北平到天津》中西書局202320243月上架,中國圖書網蘇寧易購首本《沈仲章與居延漢簡》出版 博客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憶劉半農:音樂考古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劉天華《病中吟》另名《何適》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武康大樓這艘船上的沈仲章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我所知道的沈仲章先生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在武康大樓(2):做事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