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老爺說天地

說說、聽聽、聊聊、看看、寫寫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北非花園摩洛哥風情(21-22):卡薩布蘭卡的裏克咖啡館和拉巴特的麥迪娜市場

(2025-02-13 07:32:38) 下一個

北非花園摩洛哥風情(21)—-卡薩布蘭卡的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 1942年的經典電影《Casablanca》(《北非諜影》)中有一個名為 Rick’s Café 的場景,它是故事的重要背景地。在電影故事中,Rick’s Café 是各種人物匯聚的地方,包括逃亡者、抵抗組織成員、納粹官員和走私者。它不僅是娛樂和社交場所,也是黑市交易和秘密活動的中心。

美國外交官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於1998年首次來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當時她是美國駐摩洛哥大使館的商業參讚。她深受經典電影《Casablanca》(《北非諜影》)的影響。一次她搭乘出租車要去電影中的場景描述的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出租車司機聽後一頭霧水,從來沒聽說過在拉薩布拉卡(Casablanca) 有這麽一家咖啡館,這位司機為了避免自己孤落寡聞耽擱了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的行程就聯係了出租車係統網查找這家咖啡館,但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卡薩布拉卡(Casablanca)從來沒有一家叫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的咖啡館。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這才恍然大悟意識到電影《Casablanca》(《北非諜影》)中的名為 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的場景,它是電影故事中的一個虛構的場所,並不存在於現實中,並且經進一步的了解到電影中裏克咖啡館(Rick’s Cafe)的場景也並非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拍攝。具有敏銳商業洞察力的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迅速察覺到其中的巨大商機,所以在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作為外交官的第一個任期結束後她選擇不再續任第二任期而選擇留在卡薩布拉卡(Casablanca)開創她的事業。2004年,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女士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開設了一個咖啡館,取名為名為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咖啡館經營的範圍多樣,從咖啡到晚餐以及高檔酒吧兼夜總會,餐廳極力地模仿和還原電影中的場景。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以奢華的裝飾、現場音樂和濃厚的神秘氛圍而聞名,電影中的經典鋼琴曲《As Time Goes By》時常在這裏被演奏。店堂內的侍者的服飾、佩戴和頂帽以及店堂裝飾極力模仿電影中的風格,有拱形窗戶、古典吊燈和鋼琴演奏,吸引了許多影迷前來參觀。 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 成為了電影中虛構場景的現實再現。凱西·克裏格(Kathy Kriger)的商業構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已是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熱門旅遊景點之一。關於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的先有電影後有咖啡館的故事就到這裏了,不過龔“老爺”的故事中也包含了杜撰和道聽途說的組合成分,就聽聽罷了….。

要進入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用餐必須提前預約,龔“老爺”在一個星期前在網上進行了預定,咖啡館預定在28日晚上6:30分。到達咖啡館前時,門前已排起了長龍。晚上6:30分咖啡館準時開門,每位按預定信息由侍者引入座位….。咖啡館的燈光幽暗,一層中廳的鋼琴聲低沉悠長,輕柔流淌,幽幽的曲調在館內飄散….。真是地下組織接頭的好地方,個個包著忐忑的心,生怕對錯了暗號…..。咖啡館的消費水準與北美普通餐廳價格基本相同,是普通摩洛哥餐廳的4~5倍吧….。

總之,盡管電影中的 Rick’s Café 是虛構的,但它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在人們心中,成為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象征之一。

照片(1): 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正門

照片(2)至(7): 裏克咖啡館(Rick’s Café)內景

照片(8): 模仿電影中的古典吊燈

照片(9): 完全模仿電影中侍者的裝束

251F2016-78EB-4337-AA78-64F743E50473.png

北非花園摩洛哥風情(22)—-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Rabat)和拉巴特(Rabat)的麥迪娜(Medina)市場: 29日起個大早,這個季節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要到8:30am以後太陽才會露麵,清晨的氣溫有點兒涼颼颼的,這幾天的清晨氣溫都在14~15攝氏度左右。一大早從賓館趕到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卡薩港(Casa-Port)火車站,準備搭乘7:10分的早班ONCF 係統快速電氣火車去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從薩布蘭卡 (Casablanca)乘火車沿大西洋西岸向北西方向 87.3 公裏,約 1小時 15 分鍾到達拉巴特維爾(Rabat Ville)火車站,火車每半小時一班,票價每人45迪拉姆(約4.5美元)。

拉巴特(Rabat)是摩洛哥的首都,也是摩洛哥第七大城市,根據2014年的人口普查市區人口約為 580,000大都市區人口超過 120 萬。拉巴特(Rabat)位於大西洋布雷格雷格河(Bregreg River)入海口,對麵是該市的主要通勤城鎮薩累(Salé)。拉巴特(Rabat) 字麵意思是“堡壘之地”由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 dynasty)於 12 世紀建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座城市陷入了長期的衰落。在 17 世紀,拉巴特成為巴巴裏海盜的避風港。當法國於 1912 年在摩洛哥建立保護國時,拉巴特成為其行政中心。 1955 年摩洛哥獨立後,拉巴特(Rabat)成為首都。

拉巴特(Rabat)與周邊城市特馬拉(Temara)和薩累(Salé)組成了擁有 180 多萬人口的都市群。拉巴特(Rabat)也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其中麥地那(Medina)區被列為世界遺產。盡管它是首都,但它並不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因為最大的城市是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拉巴特(Rabat)的麥迪娜(Medina)市場: 20 世紀初,法國人抵達時,這座海邊的城牆環繞的麥地那(Medina)區就是整個城市。它呈井然有序的網格狀,麵積不大,半天時間就能逛完,但區域內道路又很雜亂,很容易迷路。主要的市場街是蘇伊卡街( Rue Souika), 西邊是當地商店,東邊是帶頂棚的塞巴特集市(Souq As Sebbat), 商店主要麵向遊客。

照片(1):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卡薩港(Casa-Port)火車站

照片(2): ONCF 係統(摩洛哥國家鐵路局)是摩洛哥的國家鐵路運營商)快速電氣火車

照片(3)至(5):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街景

照片(6): 拉巴特(Rabat)麥迪娜(Medina)市場北門

照片(7): 拉巴特(Rabat)麥迪娜(Medina)市場帶頂棚的塞巴特集市(Souq As Sebbat)

照片(8): 拉巴特(Rabat)麥迪娜(Medina)市場中的庭院藝術繪畫市場

照片(9): 拉巴特(Rabat)麥迪娜(Medina)市場中賣生蠔的小販,10迪拉姆(1美元)一隻

D22B84F0-ACC7-432A-B551-583265D6220C.p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矽穀工匠 回複 悄悄話 Super Nic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