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0)—-沃蒂夫教堂(Votive Church)是一座新哥特式風格的教堂,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環城大街上。 26日上午龔“老爺”沿維也納環城大街上一路閑逛就遇上了這座教堂,教堂外形宏偉巨大,照片上很難反映真實的場景,還是親臨現場一睹為快….。 1853 年弗朗茨·約瑟夫皇帝遭到刺殺未遂後,皇帝的弟弟費迪南德·馬克西米利安大公發起了一項運動,要求建立一座教堂,以感謝上帝拯救了皇帝的生命。向整個帝國征集建設資金。該教堂於 1879 年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皇後的銀周年紀念日落成。 年僅 26 歲的設計師海因裏希·馮·費斯特爾(Heinrich von Ferstel)選擇以新哥特式風格建造大教堂,大量借鑒了法國哥特式大教堂的建築風格。由於這個概念,很多人誤認為這座教堂是一座原始的哥特式教堂。然而,沃蒂夫教堂並不是對法國哥特式大教堂的奴性模仿,而是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個性化的設計理念。 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1)—-奧地利國家圖書館 (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1722 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根據利奧波德一世的計劃,並批準在霍夫堡宮翼樓為圖書館建造永久館址。該館於 18 世紀開始容納圖書館,它是奧地利最大的圖書館,藏書超過 1200 萬冊。自 2005 年以來,部分藏書已搬遷至巴洛克風格的莫拉德-克拉裏宮。該圖書館由哈布斯堡王朝創立,最初名為帝國宮廷圖書館,1920 年哈布斯堡王朝滅亡、奧地利共和國宣告成立後,更名為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該圖書館綜合體包括四個博物館以及多個特別收藏和檔案館。 它也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圖書館,其裝飾華麗的木書架上藏有超過 200,000 冊曆史書籍。圖書館製作十分精美和精致,確實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書館之一。 照片(1),(3)至(9):圖書館巴洛克式內裝修 照片(2):圖書館門前雕塑 捷、奧、匈三國的逍遙腳步(32)—-奧地利國會大廈(Parliament Building),維也納市政廳(Vienna City Hall)和瑞士門(Schweizertor): 奧地利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位於霍夫堡皇宮西北方向的環城大街上,同樣在這條大街上的北偏東方向是維也納市政廳。 奧地利國會大廈1874 年奠基,1883 年竣工,為希臘複興風格的建築,該建築最著名的特色之一是主入口前的雅典娜噴泉。國會大廈設計的方案采用了新希臘風格,即希臘複興風格,,這種風格在 19 世紀古典複興時期非常流行。內部中軸線從東到西分為入口大廳、門廳、中庭、柱廊和遠端的兩個大房間。對於室內裝飾,設計采用了多立克柱、愛奧尼亞柱和科林斯柱等希臘建築元素,並在兩個房間中采用了龐貝風格的牆壁灰泥技術。這種建築也被稱為新古典主義建築或稱為古典複興建築,是 18 世紀中葉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開始的新古典主義運動所產生的一種建築風格,它當時成為西方世界最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 維也納市政廳: 維也納市政廳(德語:Wiener Rathaus)是維也納地方政府所在地,位於內城區的市政廳廣場。市政廳建於 1872 年至 1883 年,為新哥特式建築,內設維也納市長辦公室、市議會和維也納州議會。哥特複興(也稱維多利亞哥特式或新哥特式)是一種建築複古運動,在 17 世紀下半葉逐漸興起後,在 19 世紀上半葉發展成為一場廣泛的複古運動,這場運動主要發生在英格蘭。越來越多嚴肅而博學的崇拜者試圖複興中世紀哥特式建築,意圖補充甚至取代當時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哥特複興借鑒了中世紀建築的特色,包括裝飾圖案、尖頂、柳葉窗等,到 19 世紀中葉,哥特複興已成為西方世界最主要的建築風格之一,但在 19 世紀 80 年代和 19 世紀 90 年代初這種建築設計開始成為過去。 瑞士門: 瑞士門就位於霍夫堡皇宮右側庭院內。建於 1552-1553 年,它是一扇以赤褐色、黑色和金色等顏色組成的瑞士風格的門,當時由瑞士人衛隊把守,門的上端以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of Austria)的徽章為主要特色,並以 18 世紀的瑞士人衛隊命名….。 照片(1)至(3):希臘複興風格的奧地利國會大廈 照片(4)至(6):哥特複興式的維也納市政廳 照片(7)至(9):瑞士風格的瑞士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