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將近20年的股票投資生涯中,基金定投(Automatic Investment)一直是我堅持的基本投資理念。在投資界,基金定投還有一個流行的叫法,叫平均成本法,即Dollar Cost Averaging(DCA)。
定投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固定的頻率(比如每個月一次)、投入固定的資金(比如一萬元)買入指數基金,而完全無視當下的市場行情,並長期持有。
秉持定投的投資者,都是長線投資者。他們更加看重的是資金在股市裏的時間(Time In The Market),相信複利這種“世界第八大奇跡”,耐心等待資產雪球越滾越大。
而很多投資新手,由於種種原因,卻喜歡擇時交易(Time The Market)。他們試圖根據市場的行情,決定買入和賣出的時機、交易的額度等等。
我多次引用投資大師Ken Fisher的名言:在市場中的時間,比擇時交易更重要。這句名言,就是告訴我們要堅持定投,而不要進行擇時交易。
那麽,定投為什麽要比擇時交易更好呢?我為什麽強烈推薦定投策略呢?今天,我就簡單分析一下後麵的主要原因。
美股兩百多年的曆史數據無可爭議地表明:股票市場指數,比如標普500指數,在長期內是穩定上漲的。而任何短期的下跌都不影響美股指數的長期上漲趨勢。
除此以外,無論當下基金價格如何,基金擁有的公司依然會給投資者派發分紅。這進一步增強了基金投資的複利效應。
比如,美股1927年到2024年的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在97年中,94%的十年期投資回報為正,而一年期的正收益概率為73%。這些數據說明:投資者持有基金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獲得正收益。
而擇時投資者,因為要等待入市的最佳時機,可能導致資金閑置,從而錯過了股市上漲和分紅帶來的收益,甚至錯過那些股市大漲的日子,從而損害自己的長期收益率。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告訴我們:複利的第一條原則是:除非萬不得已,永遠不要打斷這個過程。
定投的核心在於在固定的時間間隔投入固定金額的資金。這意味著當基金價格較低時,同樣的金額可以購買更多的份額;而當價格較高時,則購買較少的份額。這種機製自然地拉低了整體的持倉成本,降低了在市場高點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的風險。
相比之下,擇時交易要求投資者精準判斷市場的頂部和底部。然而,市場走勢受到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形勢、投資者情緒等多種複雜因素影響。因此,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也難以持續準確預測。錯誤的擇時不僅可能錯失上漲行情,更有可能在市場高位接盤,導致重大虧損。
人性中的貪婪與恐懼是投資的大敵。擇時交易者在市場上漲時容易追高,擔心錯失良機。在市場下跌時又容易恐慌性拋售,害怕進一步虧損。這種情緒化的決策往往導致“高買低賣”的悲劇。
無數研究報告顯示,在市場高點時,總是伴隨著大量資金入市,甚至出現人人都成了股市專家的現象,正如“擦鞋童理論”預示的那樣。而在股市股市低點的時候,投資者卻大批離開股市。
這些數據再次印證了我們的觀察,即普通投資者根本沒有能力做好則時交易。他們幾乎總是在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選擇。
定投則通過其固定的投資規則,幫助投資者克服情緒波動,並建立簡單並易於執行的投資紀律。無論市場短期如何波動,投資者都按照既定計劃買入,避免了因主觀判斷失誤而進行不理智操作的風險。正因如此,這種投資方式更有利於我們實現長期目標。
毋庸置疑的是,頻繁的交易會增加交易費用,比如券商的傭金、印花稅和交易價差。
我先前分析過,在中國股市裏買賣一次基金,買賣一次基金ETF的平均交易成本在0.4%左右。如果一年倒手十次,交易成本就回高達4%!
另外,很多國家都有資本利得稅。頻繁交易會導致更多稅賦,這也會嚴重侵蝕投資者的收益。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美國投資者,在應稅賬戶裏擁有100萬美元基金。如果今年通過短期炒作獲得了15%的短期收益,也就是15萬美元。但是這些短期收益是按照普通收入征稅的。如果你家的邊際稅率是45%,那麽你的稅後實際收益率就隻有 15% x 55% = 8.25%。
定投對資金量和專業知識的要求非常低;任何人都可以學會。
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現金流情況,設定一個合理的定投金額,哪怕隻有每月一百美元,然後就可以立刻開始投資。
另外,投資者也不需要時刻緊盯股市行情,更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市場走勢。這使得定投成為一種非常適合普通人的投資方式。
而擇時交易則需要投資者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並學習掌握較高的市場分析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
多項研究和曆史數據回測表明,試圖進行擇時交易的投資者,其長期收益往往不如堅持定投或簡單持有策略的投資者。這主要是因為精準擇時的成功率極低,而且擇時交易會導致額外的交易費用和稅賦成本。
事實勝於雄辯。下麵我們舉幾個權威的研究報告,看看定投和擇時交易的真實結果。
比如,嘉信理財比較了五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分析每年拿出兩千美元投資標普500指數,,並堅持20年(2001年-2022年)的 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團隊考察了不同的曆史時期,得出的結論驚人地相似。
這些研究表明,每年定投和每月定投取得的投資收益幾乎完全一樣。同時,研究也確認了定投的強大威力。即使對比具有“事後諸葛亮”般能力的天才擇時交易者,定投者取得的成績也令人滿意。
再比如,研究者分析了美國幾個大券商那裏的客戶數據。他們驚奇地發現,投資者取得的實際收益率,要比標普500指數低5%左右。即使是基金投資者,他們取得的實際收益率要比基金本身的收益率低很多。
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呢?估計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頻繁的擇時交易!而且,交易越頻繁的投資者,他們的收益率越低。
不僅如此,即使是專業的基金經理,在30年的投資窗口期裏,隻有區區3%左右的人可以取得比大盤指數更好的成績。而簡單的定投投資者,可以輕輕鬆鬆擊敗其餘97%的基金經理。
以上就是我堅持長期定投美股指數基金的主要原因。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都可以學會定投策略。
我還堅信:隻要堅持定投這個簡單可靠的策略,我們隻需要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偶爾在最差時機買入,也能取得傲人的投資成績,並擊敗絕大部分的擇時交易者!
博時的官網上有場外基金050025的申購費信息。如果申購金額小於50萬,申購費為1.2%。100萬以下,也需要0.8%。
https://www.bosera.com/fund/050025.html
當然,如果你是長期持有(比如超過10年),那麽你的收益率應該在100%以上,這點費用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了。因此,你也不需要糾結。
如果你投資的量大,可能不需要申購費和贖回費。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場內更好。但是場內經常有限購,非常讓人惱火。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由於每次投入的資金量小,申購費和贖回費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場內基金更好。
八年投完太慢了!!如果我是你,我會把資金分成20份,每個月投一份,20個月投完。
當然可以這麽操作。但是10年的曆史數據不能預示未來;何況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每月分兩等份,分別在3、20號投入效果“最佳”。
旋即把每月一號的定投改為上述strategy,這個不算是timing market吧。 :)
居士,我要去找找你以前的博客,還沒有看完。
我是不會這麽折騰的。看我先前的博客文章吧;這些東西我早就分享過了。
居士,你從來不賣一部分鎖利嗎?401K和IRA裏的除外。我說的是在應稅賬戶。
我是100%全倉,不留閑置資金,也沒有時間和興趣搞這種操作。
所以,我隻要堅持長期定投就是了。我相信股市的長期回報率就是10%左右。我能控製的就是每年投入的資金量。其它的事情,我不能控製,也沒有必要擔心。
悲觀的投資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現在AI技術開始,可是離大規模應用還早著呢,反而初期會是大規模的投資,短期見不到多少利潤,長期也不知道是多久。現在的七大不一定是以後的七大,以後的七大五大一大可能並不在現在之中。那麽投什麽ETFS可以CAPTURE那個WAVE呢?
你的定投說到了時間,如果有些人定投在一個WAVE的下滑段,等他們老了再漲上去,他們年輕的時候怎麽生活啊?老了有錢也沒法花呀。
我覺得QQQM比QQQ好,因為管理費更低一些。
如果買了QQQM,就不需要買VGT了。
普通投資者要以標普500指數基金為主。如果喜歡科技板塊,就額外配置一些QQQM或者VGT。
VOO, QQQ, VUG, SPMO, 你還有其他更好的推薦嗎?也可以結合現在的股市局勢,怎末配置是上策呢?
謝謝分享!我不留任何閑置資金,讓所有的資金都到股市裏幫我掙錢!
謝謝分享!祝你們財源滾滾來!
這次大跌一點沒擔心,按計劃一直在買,沒想到這麽快又收複失地了,我還有大量資金沒用上呢。
是的,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建議!英雄所見略同,哈哈哈。
VGT包括的公司數目並不少,高達300多,比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還多兩倍多呢!
不過,它們的確都集中在信息科技板塊,風險比標普和納指高。
謝謝理解和認可!理財的確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VGT也不錯,但基金中包含的個股數量似乎太少,且集中於科技公司,屬於窄基指數基金,長期看有過度集中風險。
(量化基金的辦法也不錯,但需要專有軟件,一般人做不到。)
有的人不是普通人,有著非普通人能比的洞察力毅力和智慧,做出非凡的收益。但放低身段,從普通人視角出發,試圖向普通人傳授成功的經驗和方法。
而有的人是普通人,卻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偏偏要反過來質疑已經有很多驗證過的成功經驗和方法。
木頭姐(CATHIE WOOD)的辦法也不錯。量化基金的辦法也不錯,但需要專有軟件,
一般人做不到。
我有將近20年的投資經驗。你有更好的辦法嗎?如果有,能不能分享一下?
很多機構,都持有指數基金啊,包括各種資產管理機構。
巴菲特本人給她太太預留下的退休金賬戶,也是定投標普500指數基金的。
FSDPX絕對是個垃圾基金!我建議趕快賣掉,換成標普500指數基金或者VGT。
FLPSX是個糟糕透頂的基金。我很驚訝你居然還持有它!
我建議你立刻把它賣掉,換成FXAIX和VGT。
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謝謝補充!
大學屬於 higher education。 一般都有free financial advisor. HR 也會定期舉辦有關講座。Higher education 的退休賬戶和外麵的不太一樣。除非是和你同一個學校(if private)或是同州的州立大學(public),否則不會太清楚裏麵的區別。有事可以去HR問相關人員,也可以make appointment with your school's (or state schools') financial advisor and ask them the questions.
退休賬戶裏,很少有QQQ這樣的基金。不過,FXAIX就是對應SPY的標普500指數基金。你隻需要把401B
裏的資金,100%投資在FXAIX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