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捷徑

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經驗、美股研究;生活隨筆。
個人資料
矽穀居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投資科普#37:投資者的常見心理誤區

(2023-09-20 08:33:02) 下一個

我的理解是:投資是一門藝術,不是嚴格的科學。投資者在從事這項“藝術”活動中,投資者本人的心理素質和偏好會極大地影響自己的行為,從而產生不同的“藝術品”。

2002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出人意料地把經濟學獎授予了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以獎勵他對於“經濟心理學”方麵做出的卓越貢獻。卡納曼發現:普通人在麵臨經濟和財務上的風險(比如股市波動)時,會做出不理智的選擇;比如損失厭惡。

今天,我試著總結一些投資者常見的心理誤區。

一、從眾效應 (Bandwagon Effect)

從眾效應也被稱為“羊群效應” (Herd Mentality),或者“從眾心理”。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

這個現象,在普通投資者中司空見慣,比如追捧明星基金、跟風炒作最火爆的科技公司新秀等。更常見的是在牛市到來時,連販夫走卒都紛紛入市炒股;而在熊市之下,絕大部分投資人如驚弓之鳥般拋售股票。

那麽我們如何克服這個心理誤區呢?

我覺得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必須建立並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和紀律,比如定投指數基金,做到處變不驚,泰然應對市場的風險和波動。

如果更近一步,天賦異秉的投資人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就像股神巴菲特那樣:在別人恐慌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小戶反擊戰”。

二、損失厭惡 (Loss Aversion)

所有的投資者都討厭虧錢和損失,而“損失厭惡情節”發現損失產生的消極情緒遠遠超過收益產生的積極情緒。

比如,如果有下麵兩個方案讓你選,你會選哪個?

方案A:
  100%會損失800元
方案B:
  有50%的可能性會損失2000元,另有 50% 的可能性沒有任何損失。

學過概率的朋友,不難發現方案B等價於期望損失1000元, 因而明顯比方案A更差。但是經過心理學測試,大部分被測試的人還是選方案B。

那麽,收益要達到多大的比例,才能抵消對損失的厭惡情緒呢?

這個比例肯定是因人而異的。通常越理性的人,這個比例越接近1;反之則越大。

在投資領域,很多人就會被損失厭惡情結所困擾。

比如,投資者最初選擇基金A,並且賬麵上虧損了10%。然後投資者發現了一個更好的基金B,比如標普500基金。這個投資者通常會把新獲得的資金投入到基金B裏,而不願意賣掉基金A。

因為如果賣掉基金A,投資者覺得要承擔“割肉”的損失。於此同時,投資者相當於承認了自己先前的決策是錯誤的,這也違背了另一個心理學原則:一致性原則,即人在心理上總是企圖保持各種一致性。

三、幸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

這個偏差是指:當一個人過度關注“幸存”的人或者事物時,會忽略那些沒有幸存的(也可能因為無法觀察到)的樣本,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普通投資者在和周圍朋友的溝通中,或者關注財經媒體時,經常會遇到某些”股神“驚如天人般的表現,或者如上帝般的神預言。如果你僅從這些“幸存者”那裏獲取信息,就會誤以為自己也可以一夜暴富。

四、賭徒謬誤 (Gambler's Fallacy)

這個也被成為蒙地卡羅謬誤(Monte Carlo Fallacy)。這是一種機率謬誤,主張由於某事發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來不太可能發生;或者由於某事很久沒發生,因此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

比如在最簡單的拋硬幣的實驗中,賭徒謬誤錯誤地認為:拋一枚公平的硬幣,連續出現越多次正麵朝上,下次拋出正麵的機率就越小,而拋出反麵的機率就越大。

學過概率的朋友都知道,每次拋硬幣都是一個獨立事件,因此出現正麵和反麵的概率都是50%。

如果你去拉斯維加斯或者澳門的賭場,就會發現無數玩老虎機的玩家。很多玩家整天盯著某個機器,試圖根據先前出現過的圖案排列,來預測下次出現獲勝圖案的概率。這基本就是癡心妄想。

在投資領域,也有投資者秉持這種錯覺:如果一隻股票連續多年下跌,那麽它就一定會比別的股票更有可能大漲。這也是一廂情願的黃粱美夢。

五、本土偏好 (Home Country Bias)

顧名思義,投資者偏好“自以為熟悉”的股票,比如本公司的股票,或者祖國公司的股票。

很多美國的科技公司會通過股票激勵計劃讓員工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很多員工就一直持有這些股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於這種“本土偏好”。而理智的投資者,比如我,總是在第一時間賣掉到手的公司股票,買入我鍾愛的指數基金。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分散風險。

臭名昭著的安然(Enron)公司,允許員工在退休賬戶裏(401K)購買本公司的股票。2001年安然公司破產,很多員工不但丟掉了工作,連退休賬戶裏的投資也付之東流。

很多第一代華人移民,特別鍾愛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甚至到中國A股開戶炒股;他們也是本土偏好的犧牲品。根據曆史數據,無論中概股或是A股大盤,和標普500指數或者納斯達克指數相比,表現都是慘不忍睹。

六、歸因謬誤 (Attribution Error)

這個也被稱為錯誤歸因。它是指人們在評估行為時,即使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仍總是傾向於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有這樣的人格,才做出這樣的行為) ,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這個場所有特殊的潛規則)。

在投資界,很多人有類似的謬誤,誤以為自己的成功投資是由於自己的天賦異秉。股市裏麵流傳一句話:牛市的時候,人人都以為自己是股神。

另外一種投資者迷思是覺得自己可以發現個股或者指數的走向規律,從而劍走偏鋒,試圖精準預測股價的短期走向。我先前也嚐試做技術分析,還看了幾本技術分析大神寫的書。我後來發現,技術分析基本上就是癡人說夢。

股市是一個龐大的混沌係統,影響股價的因素數不勝數,而且很多都是未知因素。因此,任何試圖預測短期股市走向的企圖基本都是徒勞的。

延伸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