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捷徑

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經驗;生活隨筆。
個人資料
矽穀居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海外投資者不再看好中國經濟和股市?

(2023-08-22 07:48:47) 下一個

眾所周知,過去幾十年,美國華爾街的證券和金融公司利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和證券市場獲得了巨量利潤,因此他們一直對中國的經濟和股市持樂觀態度,並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左右美國的對華政策。截至2021年底,外國投資者和機構持有中國股市總資產的4%,同時他們還持有4萬億元的中國債券。

可是,從2022年開始,形勢開始出現逆轉。一些傳統的“親中派”機構和媒體開始以實際行動拋售中國的資產。比如:

  • 世界最大的私募基金,橋水公司,賣出了幾乎所有中國股票。
  • 以投資科技公司為主的方舟基金,曾經把資產的25%投資在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科技公司上。最近該基金宣布,已經大幅縮減了持有的中國公司股票。

統計數字表明,從2022年至今的一年半時間裏,外國投資者拋售了價值150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2022年,外國投資者拋售了價值63億美元的中國股票;而在2023年前半年,外國投資者又賣出了價值260億美元的中國股票。無獨有偶,過去兩年間,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2%, 而香港恒生指數則下跌了28%,反映了中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悲觀情緒。

最近,一向以沒有政治傾向著稱的“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為:對投資者來說,中國“失落的十年”已經到來。文章對比當下中國和九十年代的日本,警告投資者中國股市和經濟有可能陷入類似當年日本那樣的長期萎靡不振。

為什麽外國投資者開始看衰中國經濟和股市前景呢?

我總結了一下,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股市有以下擔憂:

一、人口危機

其實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從2015年前後就開始下降了,平均每年下降500萬以上;而總人口從2022年開始減少。每年新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780萬,下降到2022年的950萬,短短7年間減少將近一半,創造了人類和平時期最快的下降速度記錄。

根據多家機構的預估,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從2022年的14.1億下降到12到13億,平均每年減少350萬到700萬;而中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9%猛增到2050年的35%,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人口下降會嚴重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包括生產和消費。而快速的老齡化則加劇社會的養老負擔,進一步拖累經濟活力。



二、債務問題

過去40年,中國GDP增長的40%是由投資帶動的,包括大基建和地產業。但是,中國政府、企業和家庭也積累了巨量的債務。目前,中國的整體債務占GDP的比例在過去15年裏翻了一番,達到300%。這個比例,已經快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中國必須采取措施改變增長模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並降低投資所占比例,而這幾乎必然導致經濟增速下滑。

三、房地產泡沫

過去30年,中國的房地產業貢獻了GDP的30%左右。目前,中國的房產價格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高達28, 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高於韓國的26、巴西的16、日本的11和美國的4。隨著城市化率的逐漸飽和和總體人口的下降,中國的房地產業已經很難維持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而高企的房地產價格也嚴重抑製了居民的其它消費支出,使得政府倡導的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轉型舉步維艱。

四、地緣政治風險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全麵融入世界經濟體係。從2001年到2018年,中國人均GDP從1050美元暴增到9900美元,平均每年增長14%,成為有記錄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目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同時也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能源、糧食、礦產、芯片等原材料,引進外資和技術,加工成製成品並向全世界出口,獲取大量貿易順差,並帶動經濟高速增長。

過去幾年,中國和西方以及亞洲鄰國(比如印度、韓國、日本、菲律賓等)的關係日趨緊張。最近,G7 國家和歐盟都罕見先後發表相似的政策宣言,要加速和中國的“去風險”進程,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而這些發達國家,是中國主要的貿易順差來源國;比如在2022年,中國90%的貿易順差來自G7和歐盟國家。長期來看,中國和這些國家的”脫鉤“無疑會導致外資的撤離和供應鏈的轉移,從而影響出口和經濟增長。

 

延伸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