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逐步進入到文明階段,有了人群的融合,階級的分層,國家的形成,以及更高層的文化意識形態的出現。每個人於是在社會中有了更多的角色和屬性。人從族群,地域,國家,語言,文化,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等各方麵的有了自我認定。這種意識上的認同也聯係著集體的利益。當社會衝突出現時,人們又會以這些高層的意識形式來判斷與他人的敵友關係,形成聯盟或者對抗。所以,我們就有了國家,民族,階級,和宗教等形式的戰爭。曆史上多少人以國王的榮譽,民族複興,和聖戰等口號走向戰爭。歐洲中世紀的八次十字軍東征斷斷續續有兩百來年。《胡格諾人》故事的背景是持續三十多年的法國宗教戰爭。同樣是新舊教對抗的三十年戰爭席卷了整個歐洲。在近現代,更多的是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戰爭,包括紅色高棉的緬甸民族解放運動。
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和名目,戰爭最深層的根源仍然是為了權力,利益和權利的目的。戰爭無所謂正義與非正義。有意思的是,所有發動戰爭的人都是以正義的名義。希特勒就是以德意誌國家和民族統一的正義訴求將德國,乃至整個世界帶入災難。國家和民族是現代人的社會屬性,通常也成為人的精神和情感寄托。但是,如果你無法將個人的實際利益與國家利益聯係起來,又有人要你為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利益,這裏一定是個別有用心的騙局。
戰爭是否有意義?有人認為,如果把社會看著一個有機體,戰爭就是其新舊代謝的機製。戰爭是衝突的最極端形式,具有巨大的破壞力,但是並沒有建設力。十年特洛伊戰爭的結果是特洛伊城邦不複存在。南美印加文明在西班牙殖民戰爭中消亡。漢武帝武功蓋世,滅掉了南越,樓蘭,夜郎國。多年的南征北戰掏空了國庫,為漢朝的衰敗埋下了種子。八年的安史之敗讓唐朝徹底失去元氣。戰爭也不是社會進步的機製。在公元五世紀,曾經輝煌的羅馬文明不斷地被哥特人,匈奴人,汪達爾人和日耳曼人輪番洗劫,終於在476年滅亡。歐洲從此陷入八百年漫長的中世紀。蒙古帝國的興起也正是世界野蠻時期的開始。中國兩千多年的皇權期間不斷地有戰爭。但是,中國社會除了改朝換代,改換門庭之外,沒有實質的進步。
如果說戰爭促進了技術的發展,那隻是文藝複興之後的事。在此之前,基於冷兵器的戰爭形式沒有太大變化,社會形態也沒有太大改變。是近代的科學和技術改變了戰爭,讓戰爭更殘酷,傷害力更大。現代科技本應改善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更自由。隻可惜現代科技化的戰爭形式足以摧毀全人類。我們處在毀滅的邊緣。戰爭之於人類的意義就像瘟疫,隻是病原體來源於人類自身,即人性中的自私與貪欲。
人類社會存在競爭,就無法消除衝突。希望我們不要走到戰爭這一步,哪怕是找到替代戰爭的行為方式。亞諾瑪米人說過:我們已經厭倦了爭鬥。我們也不想殺人。但是那些(別的)人很邪惡,根本信不過。現代社會中不斷地有同樣的的說法。偏見和信任的缺失造成無數的衝突。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度,屬於哪個族裔,有哪種文化和信仰,我們都有共同的祖先。他們在七萬年前從非洲走出來。我們確實有無限的貪欲。人成為貪欲的精神奴役。但是,我們也同樣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象力賦予我們快樂和自由。當我們走出地球,走向宇宙,我們的認知前沿延展到太空,地球也就是一個小村落了。我們是同一個村落的同一家人。那時還會有戰爭嗎?
—寫於2024年1月6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