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二十六年前我買到一本有關現代繪畫的小畫冊。裏麵盧梭的《夢》,夏加爾的《我與村莊》,和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eger)的這幅《三個女子》讓我很是著迷,也許是因為畫裏稚拙藝術的成分。大學四年就要結束了,能夠帶走的東西並不多。這些也該算上吧。於是我把小冊子連同少年強說愁的滋味一起塞進托運回家的行李裏。
萊熱是我很喜歡的現代畫家。他外表粗獷樸實。應對他的人生經曆和繪畫風格,沒有誰能比他自己更合適了。1881年萊熱出生在法國諾曼底。他的父親是一個養牛的農場主。萊熱三歲時,三十八歲正當年的父親卻突然去世。1897年萊熱高中畢業後,在卡恩跟著一位建築師當了兩年學徒。1900年萊熱來到巴黎,找到一份建築繪圖員的工作謀生,同時又在照相館裏給相片做修描。1902年萊熱報考著名的高等美術學院落選。他就以旁聽生身份上課。同時也在朱利安私人藝術學院學習。三年下來,萊熱覺得學院的教育對他沒有多大幫助。1906年萊熱因為身體健康的原因住在科西嘉,開始他的繪畫創作,大多是印象派的風格,也受到當時正風行的塞尚繪畫的影響。1907年萊熱賣出去他人生中的第一幅畫。1908年萊熱重返巴黎。不知道何種原因,他銷毀了幾乎所有的繪畫作品。
1909年萊熱住進蒙帕納斯外號叫著蜂巢的公寓。這將是二十世紀巴黎現代藝術除蒙馬特之外的另一個中心。一起居住在蜂巢的還有德勞內,夏加爾和索廷(到此為止,萊熱和夏加爾的人生經曆非常相似)。基裏科也曾經住在蒙帕納斯。在這一年也是盧梭去世前一年,萊熱認識了盧梭。萊熱也結識了阿波利奈爾,雅可布和雷納爾等作家和詩人。1910年萊熱認識了格瑞茲,同一年加入黃金分割小組。
萊熱參加了1911年那次獨立畫家沙龍展,以這幅《森林裏的裸體》第一次公開展示他的立體主義的前衛繪畫。這幅畫色彩單調,需要費些神才能將三個壯碩的人體從背景中識別出來。人物樹木被分解成柱體錐體,再組合起來。柱體表麵又被分割成一排長條小平麵。這樣方式類似於格瑞茲同期的《花和女子》。沃克塞爾稱萊熱的畫為管體主義。如果說立體主義是個中性的稱謂,管體主義卻有嘲諷的意味。萊熱不滿意如此的評價。兩年多來,他一直努力地體會和實踐塞尚繪畫的實物表現。這幅畫缺乏傳統的美感和色彩,但這對萊熱並不重要。他要達到的目的是將塞尚繪畫的幾何模式化推到極致。
整個立體主義時期,萊熱一直運用這種極端的抽象幾何化的形式描繪人與物。以這幅《俄羅斯芭蕾舞劇退場》為典型,萊熱的人物猶如肢節分離的木偶。一連串的人形可以理解為梅桑熱移動視點的影像,更是杜尚在《下樓的裸女》裏的動感。色彩又回到萊熱的畫麵,但色彩的表現目的卻和別人不一樣。萊熱說,德勞內用色彩的互補組合,依舊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風格和手法,而他用獨立分離的紅黃藍純色來體現和增強人與物的立體體積感。這就是萊熱立體主義的另類表述。畫麵忙亂,但似乎很有市場。畫商坎魏勒和萊熱簽下三年的繪畫合同。
萊熱從來沒有像勃拉克和畢加索一樣嚐試拚貼畫。他也承認無法像格裏斯和梅桑熱一樣用相互穿插的平麵來構圖。最接近綜合立體主義風格的應該是他的這幅稍後作於1918年的《圓盤》係列裏的繪畫。沒有平麵的穿插掩護,卻是幾何形體的重疊交錯,像是打開的鍾表機心。萊熱宣稱美感不隻限於特定的藝術創作,它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機械裝置和製造中。萊熱曾經花上一個小時仔細觀察過一個店員在櫥窗裏布置十七件馬甲的排列。也許店員的行為是本著商業的目的,萊熱論述道,但他會自發地流露出每人自在本能的審美。萊熱開始追求現代生活中樸實的藝術。
--寫於2018年1月2日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