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聞銘

開這個博客,有感而發,聊中國美國的事,講現代文明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勞永逸的社會革命

(2025-02-19 16:29:26) 下一個

一勞永逸的社會革命

蔣聞銘

這一篇我們講1689年英國的光榮革命。光榮革命,是人類舊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分水嶺。君主立憲,是現代文明社會組織的起點,是近代人類史上,最重大, 影響最為深遠的曆史事件。光榮革命,也是英國人成就了自己的一場一勞永逸的社會革命。從那時候直到現在,英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社會革命。

文藝複興,以回歸古希臘的科學和自由思想為號召,將歐洲社會的目光,從對神的世界過千年的沉迷,轉移到人的世界裏;把歐洲人的生活理念,全體從尋求被神接納靈魂永生,轉換成了追求享受世俗生活的美好;科學和自由思想,死灰複燃。文藝複興運動,是歐洲中世紀文化荒漠的終點,也是人類文明走向現代的起點。

科學的興起,摧毀了天主教會持續了過千年的精神權威,使歐洲社會麵臨了文明重建的巨大挑戰。然而,教會權威的衰落,和現代社會的出現, 沒有直接的因果邏輯關聯。宗教信仰,是維護社會安定的輔助工具,在社會組織中的地位影響,可大可小。比如說中國大統一的集權社會的組織運作,就無關宗教信仰。

儒學不是宗教,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說個人的貪欲無止境,社會的物質生產能力有不足,所以人人平等的社會,沒有可能。既然不能人人平等。他就退而求其次,試圖用嚴格的等級製度和行為規範,就是用禮,約束個人極端利己的行為本能。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他打心眼裏,討厭這些亂臣賊子。所以他說食肉者鄙,要用禮法去約束他們。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要複禮,就要克製私欲。勞心者全體克己複禮,是夫子的理想社會。

孔子時代的中國,和科學初起的歐洲, 社會生產水平相差不多。禮崩樂壞的情形,也和天主教會沒落的樣子,有幾分相像。孔子不但是發明了一套完整的社會理論的思想家,也是致力於實踐自己的社會理論的政治家和終身不懈地傳播自己的社會理念的為萬世之表的教育家。他的社會理論,依仗理性的力量,統治了中國人的思想精神逾兩千年。 漢民族在曆史上幾度被外族征服,都憑借著以儒學為基礎的中華文化,在精神上反過來征服了她的征服者們。

不過孔子的時代,沒有科學,他的社會理論在大統一的中國社會的實踐,集權專製和儒學理論的結合,鏟除了科學和自由思想在中國生長的土壤。 所以中華文明兩千多年,王朝更迭,幾百年一輪回,沒有本質的進步。中國在北宋末年,就有了手工作坊,有了資本主義商業的萌芽;到了明末,還是萌芽。專製集權的社會製度之下,有種子沒土壤,萌芽沒有用。

當時的歐洲社會,沒有出現類似於儒學的理論,沒有朝中央集權的方向演變,是因為現代科學的興起,引發了人類物質生產方式的革命。掌握了自然規律的人們,開始應用新知識去改造人類延續了幾千年的物質生產方式。新的科學知識生產手段,層出不窮。

新的生產手段,使社會下層一部分人的財富,急劇增加。獲得了新增加的社會財富,又擁有了新興的社會產業的這一群人,形成了新興的市民階級。你的錢多了,國王就想拿來花,加你的稅。你有錢,他有權有刀。國王來搶你的錢,你不想給,隻有拿起刀來跟他幹。就這樣,有錢無權的市民們,造反革命了。

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在英國。以國會為一方,國王為另一方,為加稅的事起了爭執。談不攏就講打了。這種架,在專製集權的中國,沒得打,但是在當時的英國,就有得打。一會兒國會派勝利,將國王殺了;一會兒王室複辟,將國會派的領袖克倫威爾 (Oliver Cromwell)掘墓鞭屍,銼骨揚灰。戰亂了幾十年,民不聊生,打得精疲力竭,誰也滅不了誰。最後大家妥協,光榮革命,從實踐到理論,完成了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分權製衡,開啟了法製民主的現代社會。

人類文明最高的智慧,是退讓妥協的智慧。 什麽人最懂得最願意退讓妥協?當然是成天討價還價做買賣的生意人。做生意不是做強盜,做買賣講你好我好大家好。互通有無,合作共贏。有利益衝突的時候,商人會本能地各退一步不打架。一打架,生意就沒得做,錢也就沒得賺了。

世界近代史上,最懂退讓妥協的,是英國人。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又是英國人和英國人中庸妥協的結果。不是不打架,但是打到大家都頭破血流的時候,再打下去,就是愚蠢,對誰都沒好處,就各退一步不打了。法國人缺少妥協退讓的精神,所以法國大革命,演變成了革命者自相殘殺,革命反噬自己的優秀兒女的恐怖血腥。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紛爭,越是看起來不可調和,就越不能走極端,越需要雙方退讓妥協。

什麽人最不懂妥協退讓?自然是把平天下武力征服當做了無上的事業榮耀的舊文明的英雄們。不幸的是中庸妥協的智慧,必須起爭執的雙方都有,有一方沒有就不行。張伯倫的英國政府,為了避免戰爭,對納粹德國,妥協再妥協,退讓再退讓,但是不幸他碰到的,是想征服世界的納粹希特勒。希特勒一心一意,想要做德意誌民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英雄,結果把全人類,拖進了屍山血海的大戰之中。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