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GDW,是我們家七姊妹中的“老大”(下邊連續五個弟弟,最小的是妹妹,被親友稱為“五男二女”的“吉祥數字”)
姐姐實際上出生於1923年,小時候叫MW,1948年大學畢業。去美國留學前,父親為他改名DW,英文名Diana。聽說當時用意是:“終於能順利到達美國”。可能在申請留學改名時填表有誤,被錯填為1925年出生。但因為再改正比較麻煩,也就將錯就錯,沿用一生。(姐姐從小長得比實際年紀顯小,錯報小兩歲,也沒什麽關係)
早在1920年代,父親在日本留學(1912至1925,共13年),母親住在上海虹口,父親回國探親或渡假,從日本乘海輪回上海隻需十幾小時,十分方便。姐姐DW也正是那個時代在上海出生。
約在1960年代初,一次去華東出差,特繞道去上海看母親,正好二哥廬W也在上海。母親讓二哥帶我去虹口看望HH的外婆和外公。我倆乘公交車前往。上車後二哥說提前一站下車帶你看看當年姐姐出生的地方。我們下車後走到一條弄堂口,大門牌樓上幾個大字“某某”裏。可惜幾十年過去,我已記不起這條裏弄的名字。但弄堂兩側那一色整排連幢老上海石庫門的三四層樓房卻還記憶猶新。但二哥隻知道這條弄堂,門牌號碼也不清楚。總算知道遠在美國比我倆大幾歲的姐姐是在這裏出生。
後來父親留學回國,在江西省九江、南昌工作多年。姐姐讀中學時,父親正在南昌任職江西省建設廳長。姐姐就讀離家不遠的由天主教會主辦的私立葆靈女子中學,我們幾個已進入學齡的弟弟,則在女中附小讀書。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父親任南昌市長職務,由中央直接調去香港做抗日物資轉運工作,我們全家老少(包括已高齡的祖母和外祖母)全部在1938年初也去到香港。
1938年秋,因戰局需要,父親工作單位遷往大後方的雲南昆明。全家老小又隨父親乘法國籍郵輪由香港,經當時的法屬越南(當時稱安南)去到昆明。
此後在昆明,姐姐讀中學,弟弟們讀小學,三年多在昆明渡過。1941年,父親調往當時在陪都的重慶的中央機構工作。我們全家老小又在父親調離不久,也都去到山城重慶。
記得是抗日戰爭勝利之前,1944年,姐姐考入當時位於成都市的”金陵女大”讀大學. 從大學名稱就可以看出,那是一所原在當時中國首都南京的(古稱“金陵”)教會主辦全國知名女子大學。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到成都。同時遷來的還有原在北京(那時稱“北平”)同一教會主辦的“燕京大學”等。校址都在成都市的“華西壩”(也是同一教會主辦的知名大學“華西醫學院”校址。)
1945年抗戰勝利,原來遷到西南的大學紛紛回到原址。姐姐也隨同金陵女大由成都遷回南京。
1948年夏,姐姐由金陵女大畢業。父親當時任職青島市長。為實現大女兒去美國留學的願望,他聯係認識多年在南京的天主教會於B主教協助女兒申請去美事宜,結果十分順利,姐姐於1948年8月由上海出發,乘海輪經香港,曆時近一個月到達美國,進入密蘇裏大學文學院曆史係碩士班攻讀。
(正是在這段時間,姐姐與姐夫劉JB的“傳奇性”的相會,造就了他們後來的婚姻,成為夫妻,並在美國共渡一生) 詳情容待在下麵講述姐夫生平一並敘述。
姐夫劉JB,祖籍中國廣東省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自從在香山出生的革命前輩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後為紀念這位偉人,將香山縣改名中山縣)姐夫1923年出生於斐濟,該島當時棣屬澳大利亞。二戰後澳洲獨立,斐濟改屬新西蘭,後來新西蘭也獨立,斐濟方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姐夫曾講過他的祖先在斐濟島創業發展的簡曆。大約是他祖父或曾祖父那一代人,早年從中國廣東渡海南下,到達斐濟島建立農莊。他自己則是在1940年代,隨澳洲大批華僑青年回到中國參加抗日救國和學習。1944年以歸國華僑學生身份進入抗日初期由北京遷到成都華西壩的燕京大學,這也正是姐姐進入的南京金陵女大內遷成都華西壩的華西醫學院校址,成了隻有抗日戰爭時期才會有的“不同校但同址”的奇特狀態。在那個年代,中國能讀大學的女生還很少,隻有當時全國唯一的金陵女子大學才會有那麽多女生。當時肯定引起大批各大學男生的注意。更巧的是,1945年抗戰勝利,姐夫隨燕京大學由成都遷回北京,也在1948年畢業後辦理了到美留學。巧上加巧的,競與姐姐乘同一海輪經香港赴美。
據姐夫說,實際上剛上海輪時姐姐並不認識他,但他卻一眼看出:“這不正是在成都華西大學校園裏經常看到過的那個“出色女孩”嗎!” 同一艘海輪去美國留學,又是同一個密蘇裏大學讀研究生,近一個月的海上時間讓他們很快熟悉。(姐夫在密蘇裏讀的的是文學院外交專業)真是應了中國一句老話,“有緣千裏一線牽!”
一年後的1949年8月(或6月),他們在美國結婚。記得,那天在上海江蘇路237弄家中,也為他們舉辦了一場“異地婚慶”。那時上海才解放不久(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市麵上似乎沒有多大變化,但是“馬照跑,舞照跳”。當年上海樓層最高的國際飯店對麵跑馬場(後來改為人民公園的一部分),那時仍經常舉行跑馬賽。,靜安寺和南京路上原有的好幾家舞廳也沒有關閉。我想可能正因為上海當時的這種開放狀態,舉辦的姐姐婚慶也似乎沒受到多大影響。除有些親友已於解放前離滬出國或去了香港,其他還有60多位在滬親友如期前來祝賀,十分熱鬧,大家都很高興。
在中美建交幾個月後,1980年5月,姐姐姐夫回中國探親,當時除已於1970年代末因病去世的三弟CW,其他四個弟弟,一個妹妹,包括弟媳、妹夫及侄子、女等,先到北京與姐姐姐夫相聚,(連三嫂及子女也去到北京) 自1948年離別30多年,這次相見何其歡樂愉快,可想而知!
在京一周後再到上海,那也是自1960年代末,父、母相繼離世後,我們姐妹兄弟們在上海家中一次難得的團聚。京、滬兩次聚會還包括其他叔伯弟、妹和不少多年未見的老友和親戚。
在上海,姐姐姐夫誠心征得弟妹們的同意,決定回美後為弟妹及子女們辦理移民美國的申請手續(除三哥CW因已去世,三嫂及其子女不能辦理)。
到1980至1990年代,弟妹及子女收到美國使領館通知後,陸續辦理移民,或先來美國留學。在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下,事業也獲得發展。
姐夫曾經談過他隻有兄妹兩人,妹妹在斐濟。1950(或60)年代,曾來紐約探親。那時征詢她有無移民來美意願,她表示要仍回斐濟經營劉氏祖上留下的那片農莊,無意留在美國。不久後即返回斐濟。
三十多年過去了,每每想到這些,讓我越是感到:這是一對多麽為弟弟妹妹們考慮周全的好姐姐,好姐夫啊,至今銘感在心。
姐夫,姐姐分別於2014年6月和8月在紐約安詳去世!
四弟NW特此記述,以致留念
2022年8月寫於新澤西韋恩及紐約長島女兒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