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五年一度的第19屆華沙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結束了。由於互聯網的發達及受眾普及,這屆比賽成為有賽以來最受爭議的一屆。本人不才,五音不全知識淺薄,瞎謅兩句,趕腳本屆獲獎選手們對肖邦作品的憂鬱、沉默、歡悅、克製、內斂等多有表現,但鋼琴詩人的那種欲言又止“正如我輕輕的來、又輕輕的離去”的絕美音色還是略有欠缺。也可能受初賽選手過於表現不慎出局的影響,不出錯的保守彈法居多,獲獎者的成色略遜。相比較,00年的李雲迪仿佛是那種天生的仙氣附體。另一個感觸是,此屆比賽幾乎辦成了“國際華人鋼琴大賽”,或“亞洲杯鋼琴賽”了,可以想象五年後,還將卷成什麽境況,組委會最終會像國際體育界對待中國乒乓球那樣,出台某些條條框框?甚憂。當然下屆若權重股俄羅斯幫重新殺入江湖,結果是否改觀也未可知。
扯遠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本屆第二階段賽事期間,日本選手中川夢香在演奏《雨滴前奏曲》時過於投入不能自持淚灑琴台的景象。而該曲正是肖邦與喬治桑為躲避巴黎寒冷潮濕的冬季,在地中海馬略卡島上度假休養時的作品之一。評論說她有過於表演而博評委同情分的嫌疑。我倒是不這麽認為。據研究表明:人的大腦邊緣係統是最容易被音樂(先於語言、景象、動作等)觸動而產生共鳴,從而導致生理上的顫栗或流淚。在情感運作這方麵,好萊塢的段位無疑是最高的,總是在不知不覺情到濃處,背景音樂就隨之響起,下一步自然就是稀裏嘩啦的你得掏Kleenex伺候了。
2025年11月初冬,一切都如187年前肖邦行程類似,在曆經跨越地中海約8小時夜航後,我們乘船抵達該島首府-Palma帕爾馬(意為“棕櫚”)。登陸時正值清晨,一抹晨曦尚掛在天邊,雖然景觀建築應與肖邦那個年代已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風貌應該大差不差,但見:島上遍布雪鬆、仙人掌、橄欖、檸檬、石榴樹,土耳其玉般的天空,湛藍的海水,山頭像綠寶石,有天堂般的氣勢。整日陽光普照,夜間傳來陣陣吉他和歌聲......(摘自肖邦書信)。

馬略卡島是西班牙王室夏季度假地。身後是他們每次必光顧的Mia Restaurante
1838年11月8日,肖邦、喬治桑及她的一雙子女和一名女仆抵達帕爾馬後,先後在市區的旅館和私人別墅居住。在那個時代,可能尚無確切的對地中海式氣候的詳細論述,在經曆了短暫數星期的風和日麗後,馬略卡島進入了陰冷多雨的冬季。無疑這種天氣對肖邦的肺結核體質是尤為致命的,嚴重時還咳血。別墅主人怕被傳染波及,勒令他們限期搬走。12月15日,肖邦與喬治桑一家子輾轉來到事先看好的瓦爾德莫薩(Valldemossa)修道院。

圖中尖塔處即修道院,宛若世外桃源
修道院位於帕爾馬北郊綠蔭掩映的山穀。我們乘當地公交也就30來分鍾的路程,肖邦一行當年乘馬車花了艱辛顛簸的三個多小時。說是修道院,實際已沒有修士,而是對外開放的旅舍。由於交通閉塞,隻有肖邦他們入住。他們在這裏開始了他們甜蜜的墜入愛戀後單獨生活的第一個冬天。也是在這裏,喬治桑寫成她的紀實體小說《馬略卡的冬天》。
但生活畢竟不隻是詩與遠方你儂我儂浪漫溫馨,更多的是柴米油鹽廳堂炊煙。當地的島民多從事農業,狡詐愚昧無禮貌(喬治桑語),時常不賣給他們日用品,或奇貨可居抬高價。這樣,喬治桑就要去遠處的帕爾馬采購日常用品,和肖邦所需的藥品。有時候神經質的肖邦不像是她的成年伴侶,倒更象是個大孩子,同時要照顧三個,喬治桑的重擔可想而知。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帕爾馬深冬的臨近,肖邦的病情逐漸惡化,擔心在這缺醫少藥窮鄉僻壤發生意外,他們決定返回法國。 1839年2月13日,他們乘汽輪離開帕爾馬,經巴塞羅那轉至馬賽返回巴黎。
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在肖邦的那個時代,我們現在熟知的頂級鋼琴品牌如斯坦威、Fazioli、Kawai、Yamaha等尚無問世,那麽是什麽琴伴隨著我們的鋼琴家創作出這麽多流芳後世的作品呢?肖邦曾說過:當我狀態良好精力充沛,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音符時,我需要一架普萊耶爾。
對,就是普萊耶爾(Pleyel)鋼琴。普萊耶爾是海頓時代的法國/奧地利著名音樂家。他的兒子小普萊耶爾繼承家風,除了彈得一手好鋼琴,還是當時巴黎著名的音樂出版人,同時立誌製造世界最好的鋼琴。肖邦離開祖國波蘭來到巴黎後不久便與小普相見,委托他發表自己的作品,普也投桃報李送與肖邦自家產的鋼琴,肖邦自此愛不釋手“非普不用”。

肖邦離島後,為防止感染,大部分他用過接觸過的器物都被付之一炬。幸運的是此琴出發前就被朋友所購,才保存至今
肖邦前往馬略卡島療養前,在小普的公司訂購了一台立式鋼琴。這台編號6-668的鋼琴一路顛簸經馬賽被海運至馬略卡海關倉庫,但由於對昂貴的關稅爭執,在島上的銀行家朋友介入交涉並支付關稅後,終於1839年1月9日才被送到修道院,交付給望眼欲穿幾乎要發瘋的鋼琴家。肖邦離島後,該朋友又將1200法郎的琴款打給普萊耶爾公司,後捐給了修道院的紀念館。
如今,這台陪同過肖邦一個多月的鋼琴,創作出幾十首前奏曲、敘事曲及波羅乃茲舞曲,靜靜的佇立在主人曾經的琴房,琴蓋開啟,仿佛仍然在等待著它曾經主人的輕柔撫慰。
遺憾的是,普萊耶爾樂器公司於1983年停止了鋼琴生產業務。但好消息是,我們不久就將能夠聆聽領略世界頂級鋼琴選手用普萊耶爾鋼琴演奏肖邦作品的風采。2026年8月,由第七屆(1965年)肖邦國際鋼琴賽第一名的阿格裏奇女士讚助的首屆“普萊耶爾肖邦鋼琴比賽”將在法國諾昂喬治桑莊園別墅舉辦。在這裏,鋼琴家和作家曾共同度過7個歡愉浪漫的夏天,前後共35個月。
地中海式氣候的冬季就是這樣,陣雨再次不期而至。撐起雨傘走出修道院,行走在小鎮的石板路。若不是肖邦緣故,我想我們肯定不會選擇在冬季造訪地中海小島。有別於周邊匆匆川行的路人,我特意放慢腳步,任由並傾聽雨打傘麵,時而緩和,時而急促,時而隨風飄忽不定。在這一刻,我似乎跟上了鋼琴家隨著音符在鍵盤上上下翻飛雙手的律動,從初始的清風細雨再到中途恐怖的風暴,心肺撕裂,不時盯著窗外無比思念在外奔波的喬治桑,直到情人無恙歸來,終於再次擁入她溫暖柔軟的懷抱,一切歸於安好靜謐。此刻,我徹底領悟了喬治桑這段刻骨銘心的文字:在那個特殊的晚上,(他的琴聲)使人聯想到飄打在修道院房瓦上的雨滴聲。但在他的幻想中,那不是雨滴,而是從天上掉落在他心坎上的淚珠。
附:李雲迪演奏《雨滴前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XjrkdQatw&list=RDtmXjrkdQatw&start_radi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