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67.《暮江吟》白居易

(2024-04-09 19:02:23) 下一個

《暮江吟(1)》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2)半江紅。

可憐(3)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4)月似弓。

 

1.  吟:古代樂府詩歌的一種形式。

2.  瑟瑟:形容不反射殘陽照的半邊江水顯示的寒冷之感。

3.  可憐:可愛。

4.  真珠:即珍珠。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身於一個中下層官宦家庭。白居易是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中唐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後因戰亂等因素遷徙於符離(今屬安徽宿州)和江南(今江蘇和浙江)等地。白居易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800年)進士及第,803年授秘書省校書郎,後曆任盩庢(今周至縣)尉、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太子左讚善大夫等。憲宗元和十年(815年),他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回朝後任主客郎中、知製誥,後加朝散大夫。穆宗長慶二年(822年)至文宗寶曆二年(826年)間,他先後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白居易晚年(約55歲後)大多居於洛陽香山履道裏宅邸中,除短暫任河南尹之外,大多任太子賓客分司、太子少傅分司等高官閑職。武宗會昌二年(842年),白居易以刑部尚書致仕(退休)。白居易於會昌六年(846年)8月去世,享年74歲,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

白居易的詩在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他與元稹、張籍等人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留下了大量感歎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而且這些詩作大多具有平易通俗,樸實真摯的特色。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是流傳千古的長詩名篇。白居易的作品在其生前就已享有盛名,廣泛流傳於各階層,還遠及西域、朝鮮、日本等地。白居易還是一位較早寫詞的唐朝詩人,他的幾首小詞也流傳甚廣。

白居易共有近3000首詩歌存世,為唐朝詩人之冠。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數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文集在白居易暮年被抄寫五部,分存於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等處。《白氏文集》75卷中有71卷流傳至今。

詩詞影響力總體評分: 8

唐風:元和十年(815年),朝中宰相和多位高官以白居易越權上疏為由提請唐憲宗貶謫白居易。這些人顯然是一直對白居易有所不滿,於是43歲的白居易被貶出朝,任閑職江州司馬。

宋雨:到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被招回朝,拜主客郎中、知製誥。主客郎中負責接待外邦使者,知製誥的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這兩個職位都是皇帝的近臣。第二年他又拜中書舍人(正四品,大約相當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國務院辦公廳主任),此時的白居易已經坐上了升任宰相的直通車。然而沒過多久,白居易卻向皇帝請求外放。當時的白居易被徹底“平反”並深得皇帝信任。可他卻請求外放,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唐風:雖然白居易從未明說他要求外放的原因,但兩個相輔相成的因素應該起了主要作用。首先,被貶江州的經曆使白居易深感官場的險惡,進而他的人生哲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兼濟天下”轉為“獨善其身”;其次,回到朝中一年多,他的感受不佳,認識到遠離權利中心的必要性。這次白居易被招回朝中,直接的原因是唐憲宗駕崩,他的第三子李恒即唐穆宗即位。穆宗比白居易小一代人,他在早年受過擔任太子左讚善大夫的白居易的教誨,很欣賞白居易的學識。

宋雨:然而,唐穆宗在曆史上卻是一位比較昏庸的皇帝,他醉心享樂,荒於朝政。更為嚴重的是,他當政期間的幾年,朝廷已遠不比其父唐憲宗時期“元和中興”的局麵。朝廷內宦官專權日盛,牛李黨爭激烈。

唐風:正是這樣。穆宗朝官場的混亂局麵讓白居易感到既無奈又不安全。白居易決定離開京城可能還有一個直接的原因。由於朝廷混亂,先前被大致平息的藩鎮之亂在長慶年間又死灰複燃了,多地的藩鎮節度使紛紛起兵作亂。這其中包括唐憲宗花大力氣平定的河朔三鎮。這種情況下,白居易上疏論當時河北的局勢並提出建議,但不被采用。白居易深感失望。

宋雨:白居易外放的請求得到批準。他於長慶二年(822年)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很快出發。他路上走了三個月,10月份到任。本來,依照當時的速度,從長安到杭州一個多月就可以到達。因此網上有文章說白居易吊兒郎當,一路走、一路玩,所以行進很慢。是這樣的嗎?

唐風:這純粹是信口開河。官員的調動屬於公務,路線和大致時間是確定的,朝廷是要督察的。具體來說,當時朝廷全國共設置了1600多個驛站,它們相當於公家的旅館兼飯館。官員公務外出在官驛不用自己花錢,包吃包住。

宋雨:哦,是這樣。那麽既然驛站之間的距離是確定的,每天就走過多少個驛站也就基本明確了,不可能賴在一個地方不走,或者搞“公費旅遊”。那麽,白居易為什麽花了那麽長時間才到杭州呢?

唐風:本來從長安到杭州,最直接的方式是經過汴水(當時已經是大運河一部分),一路南下,由瓜洲渡過長江。然而當時中原地區藩鎮作亂,汴河不通。不得已白居易改由襄、漢經長江順流而下,輾轉上任,因此十月才至任所杭州。詩人乘船順流而下,有足夠多的時間觀察和體會,這就為寫出好詩創造了客觀條件。

宋雨:標題中的“吟”字,本是指一種演唱方式,其聲調悠揚高亢。樂府詩中就有以吟來命名的曲名,如《楚妃吟》、《梁甫吟》、《白頭吟》等等。到了白居易這個時代,當有“吟”字作為古體詩的標題,未必可以唱了。這類詩一般長短、平仄等都很自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韋莊的《秦婦吟》等。然而,我們現在鑒賞的這首《暮江吟》卻是一首格律嚴謹的七言絕句,很罕見。

唐風:首句“一道殘陽鋪水中”顯示細致的觀察和不凡的表達方式。當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的時候,它在水中的倒影不是一片,而是呈一條線。而詩人既不用“照”,也不說“映”,卻說“鋪”在水中,這是非常形象而巧妙的表達,顯示了夕陽的柔美和景色的安謐。

宋雨: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紅”繼續從大尺度上描寫景色。可能是因為水流或波浪等原因。在一小段時間裏,江麵一邊呈紅色倒影,另一邊呈暗色。詩人抓住了江麵上光色瞬息變化的奇妙景象。可是,這個“瑟瑟”你是怎麽理解的呢?

唐風:我曆來把“瑟瑟”理解為類似“瑟瑟發抖”的意思,即水的一半不反射夕陽,波浪在黃昏時很暗淡,它在秋天的傍晚泛著幾分寒意。然而這些天我再閱讀時,發現“瑟瑟”被人解釋為“碧綠色”。於是我去查漢語詞典,但沒有一個地方把“瑟”或“瑟瑟”解釋成與顏色有關。

宋雨:我原先的理解也同你一樣。我查到在古文獻中“瑟”字偶被用來形容玉石的鮮亮,如《詩經》大雅的《旱麓》一詩中有“瑟彼玉瓚”。但是玉可以有多種顏色,而這裏的“瑟”不是代表顏色本身。由此看來,將“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瑟瑟”解讀成“碧綠”,恐怕是詩評者為了讓它和後麵的“紅”字對仗。

唐風:“瑟”是古代的一種撥弦樂器,“瑟瑟”在古時一般用來形容輕微抖動的聲音,如風聲。初唐盧照鄰《明月引》中就有“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由此它也進一步被引申為“寒意”,比如“瑟瑟發抖”。因此,我認為在秋天的江麵,水麵不反光部分在黃昏隱約的波動確實應該被理解為“寒意”。而紅色是暖色調,因此後麵的那個“紅”字應該理解為“暖意”。

宋雨:後兩句的情景應該是比前兩句推後了許久。這時候太陽早已完全落山,天空暗淡下來。而且已經有涼露降下,積在草上。“可憐九月初三夜”,在這九月初三的夜晚,究竟什麽可愛呢?詩人在最後一句給出了他的答案 — “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風:這的確是美妙無比的夜景。新月升起以後,詩人發現江邊的草葉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清露仿佛是一粒粒珍珠,閃爍著瑩瑩的光澤。詩人再抬頭看,初升的彎月,好似懸掛在碧藍天幕上的一張彎弓。珍珠般的清露和彎弓般的月亮,構成了九月初三夜裏最美妙的景色。小詩在此結尾,給讀者留下了一幅難忘的江畔月色圖。

宋雨:《暮江吟》是白居易詩作中為數不多的純粹寫景的作品,曆來備受人們稱道。作者截取了長江落日時分和落日之後的兩幅畫麵,並加以美妙的銜接,觀察細致,比喻傳神,生動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安詳。另外,這首詩可能寫於去杭州赴任的旅途中,反映了詩人在遠離朝廷權利中心後輕鬆愉悅的心情。

============
【論壇交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花姐的理解好,讚。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白居易的詩。“半江瑟瑟半江紅”。尤其“瑟瑟”是形容詞也是動詞,用得巧妙
唐宋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石油附中啊' 的評論 :
您的意思是?
石油附中啊 回複 悄悄話 白居易,配得上前半篇的篇幅。<目江吟>,有點兒配不上後半篇的篇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