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15.《贈別》杜牧

(2023-04-14 04:44:50) 下一個

《贈別》

 杜牧

 (一)

娉娉嫋嫋(1)十三餘,豆蔻(2)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3)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1. 娉娉嫋嫋:形容女子動作輕盈優美。

2. 豆蔻:豆蔻花生於葉間,未開的狀態常用以比喻處女。

3.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容量大約在一兩到半斤之間。

杜牧(803—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字牧之,晚唐官員、著名詩人、文學家,中唐初期宰相杜佑之孫。杜牧自幼才華出眾,十幾歲的時曾研究兵法並撰寫策論谘文多篇。杜牧20歲時已學識深厚,博通經史,22歲作《阿房宮賦》,24歲時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名揚京城。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5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後曆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禦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禦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勳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考功郎中兼知製誥,中書舍人等。晚年居長安南郊的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杜牧於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病逝,享年49歲。

杜牧具有多方麵的文學成就,他的詩、賦、古文都居名家行列。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杜牧的律詩今存近170首,風格俊爽峭健、雄姿英發。杜牧的絕句數量與律詩相當,猶以七絕成就最高,其意境幽美、韻味雋永。他的詠史絕句立意出奇,史識深刻;他的抒情絕句則優美流暢,別開妙境。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為其甥裴延翰所編。據記載杜牧卒前欲焚毀全部書稿,在裴延翰的懇求下才保留十之二三。宋以後又輯有《樊川外集》《樊川別集》等。當代則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匯集各方資料編撰而成。杜牧詩現存共524首。

 詩詞作品總體影響力評分:6.

唐風:我知道你對這兩首詩,尤其是第一首的感覺一直很負麵,本希望不收入這個集子,但在我的請求之下還是收入了,因為這是杜牧有名的七絕作品,有必要討論一下。我們是以對話的形式談詩詞,不需要統一觀點,看問題的角度也可以不同。你把你的看法說明白,把你認為本詩不堪的地方剖析清楚,對讀者也會有所啟發。

宋雨:我對本詩有負麵看法,不是否認杜牧的才華和其作品的總體藝術成就。其實我對於他“十年一覺揚州夢”的風流不羈,大體也能夠站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予以理解。然而在這首詩裏,“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他對與十三歲(12周歲)的女孩子的關係津津樂道,我作為現今時代的女性,難以接受。

唐風:我理解。不過你看看書本上和網上對這首詞的“標準” 評講,眾口一詞說小姑娘是一位相貌美麗、嗓音不凡的一個歌伎。杜大官人在揚州工作時業餘文化生活比較豐富,經常去聽她的歌,於是兩人的成了紅顏知己。當杜牧將被調回長安時,他對忘年交小朋友依依不舍寫下這兩首詩。

宋雨:這麽說的人我看他們自己也不信。這不過是為尊者諱,因為這種事放不到台麵上。“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兩句,難道是說如果家家戶戶把簾子卷起來,後麵都站著個姑娘,而且要和這位13歲的女孩比美嗎?當然不是。這“春風十裏”顯然是指煙花柳巷。

唐風:是的,現代人評杜牧的這首詩隻是不好明說。南宋詞人薑夔在他的《揚州慢》中寫道:“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同時代的人是不大會理解錯的,這麽寫也不是抹黑。至於當時杜牧的老板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專門組織了一個保鏢隊,在杜牧每次去秦樓楚館時輪流在暗中保護,這也不是戲說。

宋雨:那個年代的不少文人士大夫娶妻就是為了傳宗接代,並不妨礙自己到青樓去談情說愛。這倒也就罷了,但細究起來,這些人對含苞未放的少女,甚至對小女孩的興趣按現在的眼光是近乎變態的。當年被貶杭州的蘇軾宴席上看上了12歲的舞女王朝雲,就設法收為侍女,後納為侍妾。後人說王朝雲是東坡的紅顏知己,兩人的愛情多麽深厚雲雲。我倒想問問,王朝雲起初連字都不識,憑什麽跟年齡是她三倍的蘇軾一開始能成為知己?

唐風:中國古代對女性的審美,似乎跟現代社會有相當大的差異。除了臉蛋漂亮這一條有大致的共同點之外,中國古代男子對成熟女性似乎不青睞,二十多歲就是“人老珠黃”。反之,他們對未發育成熟的女孩子、對平胸細腰似乎有更大的興趣。。。 咱們不扯遠了,還是回到杜牧吧。

宋雨:杜牧出生於官宦世家。祖父是中唐著名宰相杜佑,父親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負責車馬牛廄牧等事宜的中級官員)。杜牧自少年起就很有才華且有幾分恃才自傲。他的詩、文、書法等均有相當高的水平並在年輕時就享有盛名。他的詩作、特別是七言絕句極有靈氣,曆代受人稱讚。人稱他為“小杜”,以與老杜(杜甫)相區分。他又與同時代的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與李白杜甫相區分。

唐風:的確,“小李杜”撐起了晚唐詩的豐碑。少年時期的杜牧已經開始展現他的文學才華和政治抱負。22歲時寫下了著名的《阿房宮賦》,24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參加了進士考試。由於他出身名門,才華又出眾,朝廷中舉薦他的人多達20多名。結果杜牧以第五名進士及第。後來他又在皇帝主持的製舉考試中被錄取。

宋雨:杜牧仕途早期有六、七年的時間在外做節度使的幕僚。他先是隨外放江觀察使的沈傳師做幕僚。兩年後的大和四年(830年),杜牧隨調任的沈傳師到宣州,直到833年沈傳師回京任職後,杜牧才轉赴揚州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職。

唐風:杜牧在揚州任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在揚州期間,杜牧常常流連秦樓楚館。後來杜牧追憶這段時期的生活時寫自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這種誇耀的口吻是自留輕薄的名聲,客觀上也讓後人對他產生了刻板、片麵的印象。

宋雨:“十年”是虛說,帶著幾分無聊的誇耀。實際上杜牧在揚州僅兩年多。到了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為監察禦史,便赴長安任職去了。這兩首《贈別》便是離揚州奔赴長安時,與那位13歲女孩子分別時所作。

唐風:根據我們前麵的討論,第一首詩已經很好理解了。 我知道你反感這一首,就不重複了。

宋雨:第二首詩非常淺白,幾乎不用解釋。“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是說心中多情卻無法表現為言語和動作,因此像是無情似的;想在酒樽前想強言歡笑,卻也做不到。後兩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是以蠟燭比喻多情之人。

唐風:這樣兩首豔情短詩,格調的確不高,然而短短56個字卻給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豆蔻年華),一個暗喻(春風十裏)和一個明喻(紅燭垂淚),且很快就被人大量引用。因此說“杜郎俊賞”實不為過 —

“琵琶弦上語無憑,豆蔻梢頭春有信。(晏幾道《玉樓春·離鸞照罷塵生鏡》)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薑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晏殊《撼庭秋·別來音信千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薑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