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京目前發起的捐款倡議,有網友問道:“請問捐款有沒有戶口限製?請問發起捐款的北京市民政局,沒有北京戶口可以捐款嗎?在北京納稅不滿5年可以捐款嗎?納稅滿5年但中間間斷過的可以捐款嗎?今天星期二身份證尾號不是2的可以捐款嗎?捐款資格要搖號嗎?外地戶口滿60歲的老年人可以捐款嗎?”
現有的戶籍製度讓許多外地人都感覺到:你北京收外地人的稅就理直氣壯,不給外地人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權利也理直氣壯,這些都太不公平了。那些年輕的外來人口將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貢獻給北京了,他們卻連子女在北京上學的平等權利都沒有。你們收稅和捐款時就從來不說你是外地人,可是在享受公共服務時卻說,資源緊張,外地人不行。這樣合理嗎?
想想看,是誰繁榮了北京?從人才來講,北京市吸納了全國人才的精英。從生活必需品說,缺蔬菜從河北、山東、南方、從全國各地大量運進;北京缺電了,也想辦法從周邊省份大量輸入;冬季取暖缺煤了從外地輸入;缺水了從外地引入;缺糧了從外地調入,缺錢了就將外地銀行的存款調到北京放貸。總之,凡是北京缺少的都統統從外地引進。可以這樣說,北京今天的繁榮是全國人民一起努力的結果。但為什麽亨受這個結果時,大部分人卻被擋在了門外?
如果說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也都是正常納稅人,憑什麽他們就要受到種種限製?從買房買車,到子女教育,甚至到火化。難怪有人說,這從來都是一座有著“戶口鴻溝”的城市。用某位代表的話說,就是“控製入口,敞開出口”,即把窮人擋在門外的同時,還要把門裏的窮人趕出去。好了,不要再遮遮掩掩了,讓我們來看看戶口是什麽?它僅僅是個城市正式、永久居民的身份證明嗎?不,它是享有一係列特殊福利待遇的憑證!
比如:當你想找份工作,打開報紙,在北京的報刊上刊出的招聘廣告,不乏有這樣的要求:隻限北京戶口;想要買套經濟適用房更是先要出具北京戶口證明;就連征婚啟示上也要標明:希望對方是北京戶口,還要加上一句說明“不是我歧視,這是長輩的要求”……不僅如此,在北京,你想躋身公務員行列,走仕途,就必須參加公務員招考,而參加招考的資格之一就是要有北京戶口。你想應聘事業單位,也得要戶口,部分大中型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往往也要讓你亮出本地戶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就連麥當勞肯德基這種被曝非法招工的企業,都隻招北京戶口員工。
考大學時,北京戶口尤其顯得至關重要,2006年高考分數北京的三本線是442分,山東卻要526,海南要532。也就是說,北京考生隻要考400多分,就能上大學,而外地考生,必須要多考幾十分到上百分不等。沒有北京戶口,要結婚生子,則更要花費大大一筆開銷。因為你要時刻準備好大把的銀子,以應付學校開出的各項大額的“寄讀費”、“讚助費”等等費用來保證子女入學,讓你苦不堪言卻還得乖乖掏錢。
在北京,沒有本地戶口,大的方麵,比如你就買不了經濟適用房,隻能去買一般商品房。每平米價格要高出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這意味著,即使隻想買間50平米的房子,也要比北京當地人多交5—10萬。小的方麵,比如北京戶口買車交的養路費都比其他城市要低,甚至曾經的地鐵月票,沒有北京戶口你都買不到。每月多花幾百元錢不說,更體會到了世態炎涼。就連裝個固定電話,沒有戶口就隻能辦預付費的,要有北京戶口才給辦後付費的。一旦有交通事故,警察看了看身份證,北京的和非北京戶口的,有時候對雙方的態度就會有差異。
正是因為這些戶口限製,讓北京戶口的價值一次次的水漲船高。有笑話說:甚至興起了“為買房先找個北京人假結婚”這樣的“業務”。一則關於北京戶口的段子廣為流傳:“北京同學來電,興奮地說因為限購房政策,他的北京戶口值錢了!買不了的外地人,先跟他假結婚,然後貸款買房,再離婚,他收房款1%作為安置費。丫興奮得直打響鼻,說順利的話今年可以結6次婚,娶6個媳婦。末了他感慨:做北京人,太幸福了!”
這樣的政策xxx,就是逼著“灰色市場”的出現。當時很著名的一個案例是,北京人施某出借自己的身份證,為外地人在京購車辦理手續,高峰時施某身上背了3786輛車。後來政策解凍,不少購車人找她辦理過戶時,她每輛車收取1000元。
當戶口成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時,我們不難理解,麵對捐款時他們心中的那股辛酸 ,他們隻能這樣說:“現在要我們捐款,不好意思,我們不是北京戶口!打聽一下:什麽人有資格給北京水災捐款啊?要有北京戶口才行嗎?要有北京暫住證才行嗎?要有北京連續五年繳納社保和個人所得稅證明才行嗎?要排隊搖號嗎?”